《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88085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爱情诗的定情物 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目 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前言 31 以植物为定情物31.1 以香草为定情物 31.2 以果子为定情物 72 以动物为定情物93 以玉石为定情物10结语11参考文献13后记142摘 要:爱情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歌咏的主题之一。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很多精美而丰富的情诗,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诗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男女相爱,互赠定情物,古已有之。在诗经爱情诗里的定情物大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这些东西毫不雕饰,几乎全部是淳朴自然的。如自然中的香草、果子、猎物、玉石等。其中香草有芍药、彤

2、管、花椒等,果子有木瓜、木李、木桃等,猎物有小鹿、良马等等。这些诗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成为了爱情的凭证。这些定情物如同他们的爱情一样纯洁朴素,清新自然,同时,这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民风民俗等息息相关。关键词:诗经;爱情诗;定情物;民俗Abstract:Love is the Chinese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been one of the themes of praise. In Chinas first collection of poems “The Book of Songs“,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and

3、 abundant love poems,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a special status. “The Book of Song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flect the Zhou Dynasty of women in love freedom,bold,frank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of their marriage on the firm, consistent and simple thoughts and feelings.The men

4、 and women love each other, presenting to love token each other,from started long time ago.The thing is to come from natures mostly in making a relationship of lover in love poem “The Book of Songs“ ,that these things are not carve ornaments,nearly all at all is honest natural.Such as natural in van

5、illa,fruit,animals,jade,and so on.Fruit of a melons,plums,peachs,and so on.Animals have little deer, good horse,and so on.These poems seemingly ordinary things have become the token of love.These love token love like them is alike honest,natural,at the same time,this also with the social environment

6、 they live,local customs,and other closely related.Key words:The Book of Songs; love poem;love token;customs3前言爱情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歌咏的主题之一。情诗,便是由爱情升华与凝聚而成的结晶,它深深地扎根在人类爱情生活的土壤里。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精美而丰富的情诗, 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诗经中这些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而定情物自古以来便被作为爱情

7、的一种表达和寄寓方式,可见于诸多情诗之中。在诗经中能够表达爱情的定情物很多,主要是来自大自然的,这些东西毫不雕饰,几乎全部是淳朴自然的。如蔬果花草之属为女子用于赠答致爱、结恩定情甚是普通,或以芍药、梅子、茅草等取用为求偶媒介,或以桃子、花椒等取意于繁殖性能,这些定情物承载着的是先民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象大自然一样的清新自然。那么, 诗经的爱情诗中到底有哪些定情之物呢?并且,这些定情物的意象又具体体现着先秦婚恋习俗中的哪些赠遗之风、礼仪制度和民俗风情呢?归纳起来,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植物为定情物 1.1 以香草为定情物男女赠香草定情是古代风俗,远在先秦初民时代就有了,这在诗经郑风的溱洧里就

8、早有描述了。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这首民歌作者总述了溱、洧岸边春水涣涣,碧波荡漾,风和日丽,歌如潮,笑如潮,人如潮的节日气氛之后,接着将自己明锐的目光转向远处一个僻静的角落,将一对正在相会的青年男女的窃窃私语公布了出来。姑娘说:“去瞧瞧热闹怎么样?”小伙子回答: “已经看了一趟。 ”姑娘又说:“再去看看好吗?洧水河那边,宽广、热闹,人们喜气洋洋!”

9、他们终于带着欢歌笑语,奔向节日的人海之中。临分手时,互赠勺药,表达互相爱慕、依依不舍之情。由此可见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爱,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爱就是爱,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们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社会舆论的谴责,虽然他们懂礼、知礼、守礼,但为了真爱,他们可以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们要去约会、幽会、相会,他们要拒绝无理的要求,反抗强制的安排,甚至要叛出家门,去私奔,去追求真正的幸福!此诗先勾画出众人游乐的热闹场面,又选取典型人物戏谑对话表现青年男女纯真4美好的爱情。读这首诗,千万莫要忽略了其中两个小小的道具:“蕑”与“勺药” 。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

10、,作品完成了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 来自民间的歌手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没有一丝“邪思” 。诗篇中描写的情景,正反映出当时郑国男女社会交往相当自由、公开的社会风貌。孕育纯洁、格调健康的古老民间情歌的时代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是,诗中所闪烁的思想和艺术光辉,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仍然能够给人以既遥远又亲切的回味。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浪漫自由。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女子,在表达爱情上一点也不做作,真诚执著,充满健康自然的气息,犹如春天里

11、的芍药。在古代牡丹被赞誉为“国色天香”的花王,而芍药与之媲美,不但毫无逊色,而且芳名早著。古代文人都对芍药予以赞美,宋秦观春日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唐韩愈芍药歌更盛赞芍药“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1芍药其形美自不必多言,又兼其质佳,不虚以药为名,实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芍药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可以主治多种疾病,在溱洧中与具杀蛊毒、辟不祥药效的蕑同出现于上巳节中不无道理,它们共同担负了祓禊活动中去疾、除邪等作用。如此富于象征意蕴,品位高雅的尤物,采之以赠热恋之人,在情人心目中,岂差金玉等信物

12、?真可算是结恩定情的最佳礼品了。这是符合当时的民俗特点的。据史料记载,芍药者,溱、洧之地富有之,诗人赋物有所因也。从诗经中的恋爱诗看,当时的青年男女多在仲春之月“会男女” ,并且常在“溱水” 、 “汾水” 、 “洧水” 、 “淇水” 、 “东门”等地,说明男女的聚会已形成固定的时间、地点,成为共同认可的节日内容。可以说,这些聚会恋爱的日子,都是男女狂欢之日,已形成习俗。甚至上古时期的许多民间节日都和恋爱狂欢结合在一起,象郑国的修禊节,陈国的巫风舞,卫国的桑林祭。2郑风溱洧写的就是郑国青年男女在三月上巳节到溱洧修禊的风俗:三月上巳日郑国男女在溱、洧两水岸边结伴游春、欢乐相会的盛况。 “郑国之俗,

13、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 (薛汉韩诗薛君章句 ) 。按照古代郑国的习俗,在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要到溱水和洧水之边“招魂继魄,佛除不祥” ,祈求幸福和安宁。三月上旬,正是春光雅丽的季节。因此,三月三日也就约定俗成地演变为民间的游春节日。这一天也是情人相会的好时光,青年男女在溱、洧岸边自由欢快地交游,他们互诉心曲、互相馈赠,寻找友谊和爱情。而这种习俗与历史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先秦时期,每年三月上巳是古代女性生活中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在这5一狂欢节中,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春游,女人们暂时从沉重的道德桎梏中解脱出来,她们可以与异性非常随便的交往,

14、不相识的男女往往借机搭话,彼此调情,乃至在两情爱悦的情况下发生一段短暂的露水情缘,这就是传统的上巳节,现在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依然保存有这些传统。 太平寰宇记卷七六曰:“四川横县玉华池,每三月上巳有求子者,漉得石即是男,瓦即是女,自古有验。”至今,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仍流行的三月三即是古俗的遗存。壮族的三月三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其时,青年男女盛装聚会并对歌数日。男女青年还抛绣球以互通情怀。黎族更是直接把三月三称为谈爱日。在彝族中,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比较自由,每至逢年过节及喜庆活动,青年男女就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互相赠送信物,恋爱。布依族在同期也举办与壮族歌墟相当的跳花会,人们也常因期间的

15、男女交谊活动而称“鹊桥会”。在贵州、云南东北地区称此活动为“丢包” ,云南南部则称为“吃大草烟” ,有的地方还保留有供青年男女公共活动的场所,称之为“公房” 。可见,这样的节日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择偶属性。在鄂西土家族中,每年都有几次“女儿会” 、 “女儿节”等青年男女社交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各地青年男女就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寻找各自的意中人,相互选中后,彼此之间互赠礼物,以此定情。在景颇族中,男女青年在节日到来之际,姑娘们装饰更为精美艳丽,她们颈上挂有银项链和银圈,腰间挂有由红或者黑的毛线编织的挎包,围着藤圈,这些都是用来表达爱情用的信物。在诗经邶风的静女一篇也写了以赠香草定情的风俗。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角幽会,女主人公机智、活泼、充满着青春活力。在先到的情况下,她设“小计”对心上人加以考验,当男子来到约会地点,一时找不到人,竟急得抓耳挠腮。姑娘此刻见小伙子是真心爱她,便勇敢地走上前,送给小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