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理学》提纲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87915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理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地理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地理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地理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地理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地理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理学》提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理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环境的含义及其分类、环境的含义及其分类 环境的含义。环境的含义。 环境的分类。环境的分类。 2 2 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发展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及其分类3 3 、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任务及学科地位、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任务及学科地位 1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它以区域人类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某一区域人类环境系统 的发生与发展、组织与结构、调节与控制以及改造与利用的科学,具有应用科 学与基础科学的双重性。区域性是环境地理学有别于环境科学其他分支的一个 突出特征。 2 2)内容

2、:)内容:着重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区域 差异,环境的历史发展、演化与预测,环境污染物质的发生、分布、迁移、转 化和自净规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 3 3)任务:)任务:目的是要认识地理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演变规律,在利用自然和改造 自然过程中趋利弊害,使地理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4 4 、环境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第二章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1 1、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最低层,平均厚度 12km,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3、;对流强烈;密度大;天气现象变化多端 (2)平流层:)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 50km 的大气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无对流运动,平流运动显著;空气稀薄, 干燥中间有一臭氧层 (3)中间层:)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 80km 高度这一层 特点: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4)热成层:)热成层:中间层之上,上界达 800km 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5)散逸层:)散逸层:大气圈的最外层,高度达 800km 以上2 2、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大气的恒定组成:氮 78.09% 氧 20.95% 氩 0.93% 微量气体:氖、氪、氙、氡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99.9以上大气的可

4、变组成:二氧化碳 0.020.04% 水蒸气 4%以下 大气可变组分的含量是随季节和气象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影 响而发生变化。大气的不定组成: (1)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引起:尘埃、硫、硫化氢、氧硫化合物、盐类。可造成局部和暂时性的污染 (2)人类活动引起:煤烟、尘埃、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造成大气污染的 主要根源 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1 1、大气污染的含义、大气污染的含义 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自然过程,改变大气圈中某些原有成分以及向大气中排 放有毒有害物质,恶化大气质量,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胁着 人类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农业生产,损

5、害建筑物、机械设备和各种财产的现象。2 2、大气污染源及其分类、大气污染源及其分类 含义:含义: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 置。 分类:分类: (一)按污染物质来源:(一)按污染物质来源: 1)天然源:)天然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闪电产生的气体等 2)人为源:)人为源: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过程、农业活动 (二)按污染物的排放方式:(二)按污染物的排放方式:线源、点源、面源 (三)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三)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生活、工业、农业、交通污染源3 3、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 定义:定义: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

6、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 那些物质。 分类:分类: (1)按其存在的物理状态分为:)按其存在的物理状态分为:气体状态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的颗粒物。 2012 年,首次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2)按形成过程分类:)按形成过程分类: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 SO2、CO、颗粒物 等。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 的新的大气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

7、全不同。 如硫酸及硫酸 盐气溶胶等。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影响大气污染的下垫面因子。影响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影响大气污染的下垫面因子。影响大气污染的 其它因素其它因素 1)气象因子)气象因子 A、风和湍流:、风和湍流: 风:风: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向决定着大气污染物的移动方向,即污染区域。污染 区总在污染源的下风向。风速是空气流动速度,决定地面大气污染物的稀释速 度。 湍流:湍流:一种由大小不一的湍涡组成的极其复杂、不规则的流体运动。B、大气扩散:、大气扩散: 受大气湍流作用,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在大气中逐渐分散 、 稀释,得到充分

8、混合的现象。C、逆温层: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层:气温垂直递减率(d):):每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空气气温下 降(或升高)的数值。d0,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0,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等温层)d0,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由于这与对流层中垂直分布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称之逆温。逆温。 逆温层的存在,导致上升的污染物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聚集在它的下面, 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指大气对在其中做垂直运动的气团产生加速、减速作用或不产生 影响的热力学性质。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程度。大气稳定度影响到大气湍流,最终影响到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 稳定度分类:稳定、不稳定、中性

9、D、降水:、降水:许多污染物颗粒充当降水凝结核,然后随降水降落到地面。 雨滴在下降过程中,碰撞、捕获了一部分颗粒污染物。(2)下垫面因子)下垫面因子 山区地形的影响山谷风: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山谷风。 水陆界面的影响海陆风:由于陆地与海洋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3)城市效应:气温较高的市中心区称为:)城市效应:气温较高的市中心区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 。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工业、交通运输、民用等大量消耗能源的热源存在。 大面积的砖瓦、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在白天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夜 间缓慢的放热。 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雾和 CO2,减小城市地面的散热作用,从而使城市 气温比周围

10、郊区和乡村高。较高的市中心区称为:“城市热岛”气温。 城市风:城市风:气流从城市热岛上升而在周围乡村下沉,风从城市四周吹向城市中心 (4)其它因素)其它因素 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源强与 烟囱高度第四节第四节 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 1 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大气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食物与饮水、皮肤的毛孔 2)大气污染对人体危害作用: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 致癌作用、精神上的 影响 3)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不可见危害第五节第五节 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引起的

11、全球环境问题 1 1、酸雨酸雨pH 值低于 5.6 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 酸雨的成因:酸雨的成因: 1)大气中形成酸雨的物质:含硫、氮、氯、碳化合物 2)形成酸雨物质的的来源:天然排放的硫化合物:海浪溅沫、火山喷发、生物 降解。 3)人为排放的硫化合物:化石燃料燃烧,汽车尾气 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 1)湖泊酸化造成地表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生长,破坏渔业生产 2)对陆生生态的影响破坏森林,危害农业 3)对各种材料的影响腐蚀、破坏铁路、桥梁等建筑,加速名胜古迹的风化 与破坏 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防治:酸雨防治: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烧装置、烟道气脱硫脱氮、控

12、制汽车尾气排 放、使用其它清洁能源2 2、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二氧化碳(占 55%) 、甲烷(占 15%) 、N2O(占 6%) 、其它。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给人类带来灾难、气候带移 动,给人类带来干旱、洪涝、暴雨等气象灾害、威胁地球生物安全、增加对人 类健康的影响、引发世界秩序动荡 。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海水倒灌 等。 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调整能源战略、增加绿化、控制人口、加强环境意 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大气中大气中 CO2 浓度急剧增加的原因:浓度急剧增加的

13、原因: 人类消耗的矿物燃料迅速增加燃烧产生的 CO2 释放进入大气层森林、植被 的减少,使全球总的光合作用减小,从而增加了 CO2 在大气中的积累。3 3、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耗损是指臭氧层变薄变弱,臭氧平均含量减少。 1)作用:)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臭氧:温室气体 2)臭氧层损耗的原因:)臭氧层损耗的原因: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 3)臭氧层损耗的危害:)臭氧层损耗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皮肤癌、白内障、破坏 DNA 4)对植物的影响:)对植物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5)控制途径:)控制途径:禁止生产和使用 CFCs,研制和生产无公害的

14、 CFCs 代用品。第六节第六节 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 1)清洁能源 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 各种节能技术 2)绿色交通合理的交通规划 发展清洁汽车 3)末端治理 4)环境自净 绿化造林 树木对空气有过滤作用 植物对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有调节作用 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成分 许多树木具有杀菌作用 大气大气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综 合分析后,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最大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第三章第三章 水环境水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水

15、资源概述水资源概述 1 1、水的分布、水的分布 2 2、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通过各个环节连 续运动的过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地球上水的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3 3、我国淡水资源的特点、我国淡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是 13 个贫水国之一) 2)降水及径流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3) 人水土矛盾突出 4)水污染的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可用量(水质性缺水)时间分布上:春冬少雨,夏秋多雨,6-9 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 60-80%空间分布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4 4、天然水的化学组成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16、 溶解气体:主要气体:N2(61%)、O2(34%)、CO2、H2S微量气体:CH4、H2、He 主要离子:阴离子:Cl-、SO42-、HCO3-、CO32-阳离子:K+、Na+、Ca2+、Mg2+ 微量元素:I、Br、F-、Fe、Cu、Ni、Ti、Pb、Zn、Mn 生源物质:NH4+、NO2-、NO3-、HPO42-、H2PO4-、 PO43- 胶体: 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5 5、水对人类和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水对人类和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生活用水(占总用水 12.2%) 、生产用水(农业 用水 61.9%、工业用水 24.1%) 、生态用水 (1.8%) 生态需水: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 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 系统的发展与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