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管桩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87817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hc管桩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phc管桩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phc管桩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phc管桩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phc管桩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hc管桩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c管桩作业指导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 建 省 第 一 建 筑 工 程 公 司 厦 门 分 公 司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文件名称厦门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大楼PHC 管桩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G/ZL C 01-01-2003版 本1.0生效日期2003 年 1 月 1 日编制部门项 目 经 理 部页 码第 1 页,共 13 页版权说明本程序文件为福建一建厦门分公司之资产,非经本分公司经理或管理者的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外传。当本分公司要求收回时应还本分公司。副本分发受控类型: 持有部门:更更 改改 记记 录录修订次实施日期页码对应条款更改内容文件更改依据编 制审 核批 准2目目 录录1、适用范围:.22、编制依据:.23、工程概况

2、.24、主要机具设备及配套机具.35. 施工工艺流程图 .46、压桩技术参数的确定.57、压桩顺序.58、施工方法.631、适适用用范范围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2、编编制制依依据据:21 厦门交通指挥中心大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22 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4 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 98)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13476-1999) 。26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27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

3、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3、工工程程概概况况31 工程名称:厦门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大楼。32 建设单位:公安交通管理局。33 设计单位: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34 地质勘察单位: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35 施工单位: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厦门分公司36 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为 500、600 静压预应力 C80 管桩。37 桩基工程质量目标:优良。38 地质情况:勘察揭露的土体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第一层人工填土(Q4m1) ,厚度 2.2-4.2m;第二层全新流冲积层(Q4al) ,厚度 0.6-3.2m;第三层全新流海积层(Q4m),厚度 0.3-2.9m;第四层上更新流冲洪

4、积层(Q3al-pl) ,厚度 1.9-7.0m;第五层更新流残积层(Qel) ,厚度 1.1-23.9m;第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4(r53) ,厚度 7-27m,中微风化基岩面埋深 30-50mm。 (详见地质勘察报告)39 设计要求1、桩端持力层为散体壮强风化花岗岩- 层。2、ZH1600214 根,单桩承载力为 R=3200KN,极限承载力为 5808KN;ZH250066 根,单桩承载力为 R=2800KN,极限承载力为 5080KN; ZH3500209 根单桩承载力为 R=2800KN,极限承载力为 5080KN,抗拔标准值 R=800KN,抗拔极限承载力 1450 KN。采用抱压式

5、桩机,开口式桩尖。4、主主要要机机具具设设备备及及配配套套机机具具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静压桩机ZYJ-680B(抱压式)台1用于 500 桩2静压桩机ZYJ-750B(抱压式)台1用于 600 桩3CO2气体保护焊KRII500 型台4接桩用焊接4送桩器500、600;L=11m根各 1送桩用5氧、乙炔气套26CO2气瓶瓶4CO2焊接7配电柜标准台2动力照明8经纬仪J-2台2桩位测量9水准仪Ds-6台1标高10截桩器自制台1割桩头11汽车吊16T台1卸桩及二次搬运用55. 施施工工工工艺艺流流程程图图施工准备压桩机进场安装、调试、验收测量放样、报验管桩进场按要求堆放报验桩机

6、就位吊 桩对中调直(双向)待 8min压 桩做压桩记录准备接桩材料接 桩(CO 气体保护焊)做压桩记录准备接桩材料压 桩接桩压桩至设计持力层(桩长、压桩力双控)检查验收(施工记录整理、签字)焊桩尖66、压压桩桩技技术术参参数数的的确确定定正式施工前选择六根有代表性的钻孔附近进行试桩,以确定施工技术参数。试桩桩型及桩位由有关单位共同确定。设计要求:桩机停压时压桩力应为 1.8 倍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并应进行复压二次,间隔时间五分钟,每次持荷时间为五秒钟,且在这五秒钟内沉降不超过 0.1mm。经试压桩后确定的参数为 500 管桩压力为 18Mpa(521.2tf) ,复压三次,总沉降量不超过 10m

7、m。7、压压桩桩顺顺序序根据地勘报告,在残积砂质粘性土中分布有孤石,在压桩过程中遇有孤石应立即停止施工,根据桩压入深度及压桩力等现场记录结合地勘报告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方案后再施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压桩顺序应符合下列原则:压桩时应先压桩数大于 30 根的大承台下的桩,即承台 CT-6、7 下的桩,然后再施压小承台下的桩;施工时应由中心向位置向外施打。空旷场地压桩应由中心向四周安排压桩顺序;某一侧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则应由该侧向远的方向安排压桩顺序。有不同深度的基桩时,应按先深后浅的原则安排压桩顺序;有不同规格型号的基桩时,应按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安排压桩顺序;压桩机运行线路经

8、济合理,运桩、喂桩方便。总结以上几个方面要求,确定本工程压桩顺序为:根据现场实地情况,桩基划分为四个区,1-6 轴为区,7-10 轴及圆形裙房和主楼边桩为区,圆形裙房为区,主楼 600 桩为区,桩基施工顺序为主楼、裙房的边桩。、区管桩采取逐排压桩,区采取自中部向周边施压桩(螺旋式) ,区的 CT6、7 承台桩较密集,桩距为 3D=1800mm(D=600 mm) ,采用由中部向外,且间隔的施压桩方法,拟采用两种行走方式(二选一) ,具体施工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见附图。7本工程的地质报告表明孤石较多,10 个钻探孔有孤石,对有孤石有桩位采用引孔措施,探明孤石的大小及位置,并提供数据给设计院,以便技

9、术处理。8、施施工工方方法法8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场地要求:施工现场应实现“三通一平” ,开挖基坑后基坑底平面场地平整要求地面高低不平度应不大于 300mm,坡度不得大于 1100,并且场地应坚实且有排水措施,地耐力应不小于 14t/m2。建设方应提供地下管网、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对桩位置地面局部有砼地面及旧有建筑物基础,需要用机械或人工凿除清除。本次施工机械为静压桩机,现场应保证桩位中心距周边建筑物 4.5m 的最小施工距离。因 2-4/F 轴及圆形裙房南偏西侧的靠厦门造纸厂的两段临时围墙距新建建筑物较近,需进行拆除两段临时围墙,由甲方、监理单位共同确定处理。 机械:静压桩机所有压力仪器仪表应

10、按规定送检,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桩控制准确。桩机就位:桩机移至桩位处,应将桩机调平,并使其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中心(吊锤线法)。 材料准备:桩机和管桩进场须有关单位的检测和检验报告。根据地质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配桩计划,应注意同一承台的桩接头位置应错开。 技术准备:认真阅读及组织学习有关地质资料、设计资料及有关规范、规程,熟悉设计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编制施工方案,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测量放样:测量员依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放样工作,做好测量控制网。将桩位中心引到 1.0M 外。放出的桩位样用钢筋(中心打上小钉)及白石灰标注清楚,桩位测量允许偏差值:单桩 10mm,群桩

11、 20mm 要求,并将桩位处的回填块石清除干净。测量成果经自检后,申报监理验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88.2 管桩运输、堆放:管桩运输、堆放: 管节吊运,采用二端钩吊法或二点法。 管节的竖起采用一点吊法,位置偏差不宜超过 20cm。 应用钢丝绳捆扣法或“油瓶扣”捆绑法,应注意防滑和便于接桩。 吊运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避免剧烈振动或碰撞。 管节车辆运输时,下层应按二支点法设置支垫,堆放不得超过 4 层,且须采取可靠的防损、防滚和防滑措施。 PHC 桩现场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事故,现场堆放底层需按二点法放置支垫,并应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管节临时堆放在桩机附近时

12、应单层放置,且应设置支垫。 支垫材料可选用砂袋、枕木等,放置应抄平。83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831 吊桩1、在吊桩的同时,桩机要移动到施工的桩位上且对好桩位。吊起的桩在插入桩机的夹持箱内时,桩机上的操作人员应配合把桩对准夹持箱的夹口,然后指挥吊车慢慢把桩放下,放下位置大约在桩尖距离地面 10 厘米处停下,夹持器把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离开钢丝绳。移动桩机,使桩尖对准桩位后,进行压桩。在夹持器夹桩时,压力要控制好,以免压力过大而把桩夹裂。832 压桩1、压入第一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应认真做好定位和校直工作,压入时,先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同时须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分别9设经纬仪或吊线锤,监控下桩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0.5%。若桩身垂直度偏大,须拔出已压入部分,并根据经纬仪指示调整机台水平度使桩身垂直,同时记录此时机上水平仪的偏差量作为下次调平的修正值,再行压入,并认真注意压桩时的桩身和压力表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偏移或倾斜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校正措施,在确认压入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