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28680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应有“观草拔节、静待花开”的智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草拔节、静待花开”教师的智慧杨家中心学校 李勤以上教育教学案例。明显地反映了三位教师的“生本教育观”。活脱脱反映射出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中第?位教师的教育方法就认真落实了2011 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深层体现出:“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从而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要简单地说 7 岁看老,教师应该静待花开。”从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

2、师,不应该总是指令性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是急于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让学生从自己参与的活动中真正获得永久性的知识。教师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没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虽然我们都本着一种善良,想用最短的时间

3、,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想方设法控制孩子们的时间,殚精竭虑地咀嚼着需要孩子们掌握的内容,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夜以继日地检查批改作业。我们如此辛劳,如此操劳,为什么教学质量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为此我认为生本课堂可以为这些问题找到一种解决途径。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什么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 ”的本质意义,就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而在教学的范畴里,学生自己可以学会,教师应当大胆放手。教师要象火柴一样去点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心灵对话,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生命价值的课堂。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那在生本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力,如何

4、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持续有效地进行学习呢?一、激励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能力。对于问题,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问题,每个学生依据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替代。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的,都是有效的。师过“勤” ,生必“ 惰”。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了,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听明白了,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他们不需要想什么,等到需要想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想不出什么了。无为而为,教师的“无为 ”即少讲, “

5、而为”即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与时空。在生本理念影响下,现在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而为”是使学生学习的天性得以发展。关注生本观例如:我在教学“20 以内退位减法 ”时,先教学 “十几减 9”,引领学生经历了如下过程:经历自主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感悟“十几减 9”的算法算理。经历思维的交流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分享,随着学生喷涌而出的思路,出现“破十法” 、“想加算减”,甚至出现了 “连续减”、 “点数” 等方法,使学生经历了“十几减 9”的算法多样化,这是实现算法逐渐优化的第

6、一步。经历反思评价的过程。评价他人的算法,选择他人的简便算法,实现对各种算法简洁性、实用性的反思,促时进学生从多样化的方法中选优。经历再体验。再体验是感悟的升华,教师通过运用所学的方法,开展“ 比一比 ”, “看谁算得又快又好“的比赛活动,体验优化的计算方法的运用。通过充分的参与和感悟,学生领悟了十几减 9 的推导方法,并为后面续的学习十几减 8、7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中,逐步完成计算方法的优化,不仅掌握了“破十法”、 “做减相加” 等方法,并的感悟出了 “见 9 想 1、见 8 想2”“欠 1 得 9”等规律。因为感悟,学生就很快地掌握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方法了。

7、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 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效果更好。通过学生的自主感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再如教学 3515,如果你告诉学生 35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 乘 5 等于什么?这就有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 5 等于 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做小动作的学生不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 14?! 然后学生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 15 而不是 14。比如 4 个 3 是 12,再多一个 3,是 15;数一数,5 个 3 是 15,等等。 ”在这里,原本我们习惯中堂而皇之的正而巴经的“教” 消弥于无形了,不给学生过多

8、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美妙境界,他们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少教多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其实,有活力的思想来自 “最隐蔽的自我”,调动最隐蔽的自我需要时间。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少教多学就是通过减少规定性和增大选择性来给学生以独立有效思维的时间。如这样一节数学课。在学过二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整节课的教学看似少教,却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多学的目的。记得有这样一个课例:上课伊始,教师就请同桌的两

9、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位用分别写着 2、3、7、=的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二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准备汇报。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致勃勃,热烈地讨论着,紧张地摆着,写着。然后,老师才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在黑板上写下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273= 372= 732=237= 327= 723=老师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了挑战:我们班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心算出算式的结果?请大家把这些算式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写出心算的结果。能够算出所有算式的同学,还要想该怎样用口头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如果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或者翻阅课本寻求帮助。几分钟过去了,老师巡

10、视全班后,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两个算式:327=35 327= 25“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两个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呢?”这几个的追问激发了学生们的又一轮的自主探索。探索主题是“二位数减一位数,如果个位不够减时该怎样算?”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孩子们踊跃而自信,老师把关于 327= 25 的多种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针对错误让学生说出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问题。案例中教师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她巧妙地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义改造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把数字拆开让学生自己组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问题有想象的余地。在这种状态下,

11、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创新的火花闪现。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让人感到踏实、放心。三、追本溯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离开了生活,一切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数学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所以我们必须要追求数学学科的本源生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生本课堂强调教要使学生从过去枯燥无味的课

12、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学会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消化、吸收,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通过利用聪聪乘车买票、为自己购生日礼物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提问:你们用过人民币吗?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认识人民币作好铺垫。再进行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如:为同学送生日礼物玩具飞

13、机等。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帮助解决,这样追本溯源就把数学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有“ 观草拔节、静待花开 ”的智慧,耐心地在慢慢行走的过程中等待每个孩子赶上来,在慢慢行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学习路上的风景,引领学生积

14、极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获得人生的智慧,体验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学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每朵花都有怒放的理由与时间。相信在生本课堂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终究会像种子那样撑破岩石,茁壮成长。那么在生本这样的智慧课堂中学生就会快乐学习,萦绕在我们心头的如何提高学生学力,从而减负提质的问题和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总之, 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培养了学生好学、自主、创新、求异的精神,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教学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保证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正确认识生本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才会将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性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