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828541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宾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暑假作业(4)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语句中体现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的是( )A、地球是一颗有液态水存在的星球 B、地球平均气温保持在 15左右C、地球所处的银河系有 2000 亿颗恒星 D、地球表面覆盖了以 N2、O2 为主的大气层2:下列现象的诱因最有可能是太阳活动的是( )A、太湖出现大面积的蓝藻 B、西北地区沙尘暴频发C、连续几颗流星划过夜空 D、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右图为一个 GPS 接收机,在其显示屏上显示了:为该机提供定位服务的卫星编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时间、可能出现的误差等信息;据此图分析回答 3-4

2、题3:据图信息,此时北京时间为( )A、10 时 B、6 时 C、11 时 D、23 时4:在该地, ( )A、此时昼短夜长 B、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此时该地的旗杆正午的影子一年中最长 D、该地从这天开始白昼将变长5: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图的一部分,已知甲表示外力作用,丙为变质岩,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表示重熔、再生的地质作用 B、乙过程是在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导致岩石原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的过程C、丁的最常见岩石是花岗岩、玄武岩等D、丁岩有如下两个特征:有流纹和有气孔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是由( )作用形成的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3、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右图为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回答第 7 题7:冬春季节多云的夜晚气温较晴朗夜晚高,是因为的下列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 )过程较强的结果;A、甲 B、乙 C、丙 D、丁8: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的原因是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密度 C通过更多山村 D增加线路长度9:右图是全球风带、气压带的一部分;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表示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B、 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C、 乙气压带是因为气流上升而形成的D、 丙的纬度可能是 010:下面四图中,表示在苍南登陆的“桑美”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 )11:图如果表示的

4、是北半球的大洋环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环流是中高纬环流 B、如果该海区在太平洋,那么乙为赤道暖流C、甲洋流给流经的大陆沿岸地区以降温减湿作用D、如果该海区在太平洋,丙是加利福尼亚寒流12:下表是我国图示山脉现代雪线高度(单位:米)比 较表,影响各山脉雪线高度差异最主要的因素( )A、山脉的相对高度 B、植被覆盖率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1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长短适中C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D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读右图,是我国东南部某地地形图,回答 1415题14:影响右图交通线和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科技

5、15:右图中,对当地聚落为最常见的且危害最大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B、地震 C、岩崩 D、山洪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 16-17 题16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17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A B C D18:.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技水平提高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9: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A城市上空多雾 B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C雨后天空格外蓝 D夏至日漠河成为“不夜城”20: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自然基础是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 B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C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D自然环境的多样性21:浙江海宁的皮革、桐乡濮院的羊毛衫产业集聚明显,这种“一镇一品”现象反映了A经济开发区的特征 B专业化产业区的特征C高新产业区的特征 D农业分散的特征10080100011015050012030300 100出 生 率死 亡 率迁 移 方 向 及人 数 ( 人 )4324 242321223123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2 题 22下列关于中心地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地向周围地区只提供货物 B. 大学的门槛人数少于中学的门槛人数C. 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距离远 D

7、. 高级中心地可以被低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覆盖高级中心地2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区位选择要更多地考虑A、全球气候变暖 B、交通运输条件 C、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D、降水的时空变化24.我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设立分厂,主要目的是A、实现生产和经营国际化 B、实现企业的跨国迁移C、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25.下列工厂,从主要区位因素来说,属于市场指向型的是A 化工厂 B 炼铝厂 C 钢铁厂 D 家具厂26.近年来,许多不同的现代化企业进驻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B 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C 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 为了充

8、分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读某城市风频示意图回答 3233 题27.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28.下列地区中没有发展成大城市的是A.黄河入海口 B.长江干支流交汇处 C.长江入海口 D.珠江的入海口29.人类认识环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 )进行。A生产力的发展 B人类文明发展 C知识的积累 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30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二、综合题(共 4 小题,除了标注的分数外每空 1 分,

9、共 40 分)31: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共计 10 个空 每空 1 分)(1)此图所示日期是_,是北半球_节气。(2)图中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点,白昼最短的是_点。(3)此时,苍南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4)此时,亚洲大陆被 (气压中心名称)控制;我国东部此时盛行 (大气环流名称)西南南西北东南西 东北东北图 1012040(5)此时,影响我国的雨带的位置应在 地区;由于该雨带控制时间较长,往往形成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 灾害(6)此时,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的流向是 (顺、逆时针)方向32:(10 分)材料一: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轨迹:英国德国 美国日本东亚、拉丁美洲 我国

10、-我国内地材料二:读我国区域图:表示制造业重心转移方向、为我国产业转移方向;表示我国某种资源跨流域调配方向;(1):产业转移方向所转移的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1 分) ;(2):引起方向产业转移的原因是:我国大陆有 、 、 、 优势(至少写四点) (2 分)(3):我国资源跨流域调配方向输送的是 资源;这种资源跨流域调配对调入地的经济和生态产生的意义是: (3 分)(4):乙地区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区,简要分析该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四点) (2 分)(5)甲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地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2 分)33:( 10 分)山东省昌乐县是我国最大的蓝宝石矿区。早

11、在三千多年前,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太公吕 尚就曾以“此地有宝,可造福子孙后代也”评价过这里。如今,蓝宝石贸易等相关产业。目前,全县已拥有珠宝加工企业 250 多家,从事宝石开采、加工、营销的人员达 4 万人,成为国内仅次于深圳、上海的第三大珠宝、首饰加工批发中心。近年来,昌乐县的珠宝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整个产业缺乏宏观规划和规范管理,导致开采过于分散,加工企业规模小,从而形成了完全自由竞争的格局。加上产品知名度低,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昌乐宝石加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造成整个产业毛料流失、效益下滑、产业萎缩。(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 岩三大类。 (1 分

12、)(2)山东昌乐的珠宝业属于 指向型产业。 (1 分)(3)从“宝石的开采、加工、营销的人员达 4 万人”来看,说明昌乐县的蓝宝石生产已经形成完整的“ ” 。 (2 分)(4)昌乐县在宝石开采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 (3 分)(5)根据材料,请你谈谈昌乐县珠宝经济应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3 分)34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0 分)(1)北京时间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时 46 分(当地时间 14 时 46分) ,A 地发生里氏 9.0 级强烈地震。由此可知,日本采用的是 区的区时。(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地处亚欧板块与 板块的 (生长或消亡)边界附近,属于 火山地震带。(3)此次地震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 等。(4)图中 B 地自然带为 带,BC 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 分异规律!D 地纬度与 C 地相当,自然带却与 B 相同,这是由于受 、 因素影响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