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58393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内容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革课 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 目标之 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提出教材要 “有利于学生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 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的探究能 力。它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应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此 ,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

2、行。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引 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从而把语言文学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 使之生根发芽,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结合课题研究,针对 课改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存在问题 对策 基本要素 内涵 大胆尝试2目目 录录一、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第 3 页二二、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 4 页三、(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第 5 页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 5 页五、(淡化标准化统一化,悉心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第 5 页六、拓

3、宽语文学习的外延,树立“大语文”观念第 6 页七、大胆尝试和探索,寻求契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第 6-7 页主要参考资料第 7 页3探究作为语文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 自信,还可以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21 世纪的学校教育,探究 性学习将是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 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和探 索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 基本理念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勿庸置疑,探

4、究性学习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学 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它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了 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 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但同时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合作形式单一,教师调控能力不足,存在着 “一人劳动众人分享,参与面不广”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利用交流之际闲扯, 小组合作的实效值得怀疑。 2、 教师缺乏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学生缺乏寻找问题

5、解决的切入点的能 力,对如何进行材料的收集整理,对讨论中形成的观点、认识的筛选整理的能 力还不强。3、 课堂教学仍以问题集的解决为中心,问题多而琐碎,在交流方式上,多 数情况下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不强,课堂气氛 显得沉闷。4、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提出的问题多局限在表面,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深 度不够,质量不高。5、 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还未能 真正的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师就匆忙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 论探究,教师却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 感体验。6、 学生的读书和作文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

6、读的和记得都是老师所讲的, 作文的构思内容雷同,缺乏创意,缺少个性化和独创性的东西。上述问题的出 现,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教师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地转变到新课 程的理念上来,对于探究性学习内涵还了解不够,认识不深。二、教学中方法 过于单一,方法不多,教学效果不理想。三、过分追求表面,忽视对学生探究 方法的指导。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 1、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 代化运动”中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发 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

7、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 ,培养能力。从广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不受时空、形式、4内容的限制。在时空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 ,所要探究的问题内部可以有相关的结构性。从狭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 究的情境或途径 ,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收集 、分析 、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 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 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实践性和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突破原有学科教学 的封闭状态 ,把学生置于动态

8、、开放 、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要求整个过程完 全 由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在时间和空 间上是开放的。(2)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 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客观 上存在着地区条件 、环境支持的差异,这就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 近实际外 ,学习形式要更加生动活泼。二是探究性学习破除了以往的“传承” 式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所造成的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弊端 ,而真 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根据 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伙伴 ,进行合作 式、探讨式和开放式的研究。三是由于参与探究学习的内容和选题不拘一格 , 因而其视野更为开阔,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9、(3)学习结果的综合性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 自己动手实验 、分析 ,自己归纳总结 ,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体 验过程。这种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 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和完善人格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整体 提升。3、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活动性原则。在一定的认知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2)团队原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生活。(3)自主性原则。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保持兴趣盎然的前提。(4)综合性原则。在学习形式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

10、,在学习内容上是有 内在联系的有结构的内容。 二、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阅读作为一种通用文字符号深入人心灵境界的情智活动,灌注着鲜明 的民族人文精神。语文本身蕴藏着汉文字、汉文章、汉文学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阅读渗透着中华读者的价值取向、时空情绪、思维方式和民族情结;语文 教育要尊重和发展阅读本体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隐藏的 价值取向通过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让学生体会得到。因此,新课标明 确要求教师“加强诗文的阅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 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例如,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学生在教师范读 的影响和指导下,情不自禁

11、地跟着反复吟唱,细心品味,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被 这首诗饱满的热情、动人的、优美的意境及流动的画面所感染,当这种美与学 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相交融的时候,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授烛之武 退秦师时,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生动细致地分析了老臣烛之武的形象。 特别是,当同学们认识到郑国所处的危险时,老臣烛之武的形象越发鲜明。文5中的语言表达留给同学们非常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意识到了语言是一门艺术, 非下苦功夫学不可。于是,同学们自发地利用课余进行练口,组织演讲竞赛, 举办故事会,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语言的热潮。正如明代的王守仁所说: “乐学的效果可以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学

12、生们 在探究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潜在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实践证明,在语文 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改过去的不爱 学、不想学、学不学都一样的态度。可以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语文世界的无穷魅 力,并体会到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实际上,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对任何事情和所有事 物的认识都属于探究的范畴。它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的指导下进行的。 “它可 以指科学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提出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 过程”也可以“指学生在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 科学的思想观念、

13、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 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 ”因此探究学习 的实质就是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 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而随之产生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 下,以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去解决语文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在这里我们要纠 正两种错误认识:(1)学生的探究过程应象科学家一样讲究严密性。其实学生 的探究性学习与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在形式上是探索、 研究,实质上还是学习,是一种体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是第一位的,而问题研究的价值是第二位的;体验整个探

14、究过程是第一位的, 所获得的探究的结果是第二位的。 (2)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 对立。我们觉得两者都是语文学习中获得有效学习的必要方式。我们应根据实 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主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不是简单的对立和替代,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两者更好的融合到学生的学习 过程中去。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 罢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解放学生不束缚 学生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解放儿童的眼 睛,让学生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观

15、察和分析;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学生从迷 信、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研究事物、认识真理;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 在头脑指挥下从事实践和创造;解放儿童的嘴,让儿童言论自由,言语无忌讳; 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向自然、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 ”问 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 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 评价性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观察、操作中质疑、解疑,尝试创新。另一方面 应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 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五、淡化

16、标准化统一化,悉心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 问题的解决要靠方法,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问题往往是封闭的,都提供了必 要的信息,能找到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是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具 有开放性的,并不都会提供必须得信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掌6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一般认为,问题的解决策略包括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等几个复杂,连续的过程。据 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目标,巧妙布置问题情景,进行设计问 题思路,相机引导问题展开,使学生在阅读、观察、操作中质疑、解疑。 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树立“大语文”观念 新课改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充分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从语文学习的本质来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 而目前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