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822238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9 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 Proportioning of Mixture (一 )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 确定各组分材料之间的比例: 水泥 (或水泥矿物外加剂 )用量 单位用水量 砂率与骨料用量 化学外加剂用量 目的 使混凝土满足下列要求: 拌合物的和易性 硬化后在规定龄期的强度 耐久性 尽可能地经济和环保 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粗骨料 细骨料 水泥 水低等级普通高等级1.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内容 得出生产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要的各组分材料用量 配合比表示方法: 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 (kg/m3) 例如:水泥

2、(? )kg/m3 、水 (? )kg/m3 、砂 (? ) kg/m3 、石子 (?) kg/m3 。 各种组成材料的质量比, 取水泥为 1,其它材料除以水泥用量,就得出比例关系 例如:水泥 :水 :砂 :石 1: (?): (?): (?) 在现场施工时,可根据搅拌机的实际容积,以每次实际投料量表示。 2. 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满足施工条件的拌合物的和易性 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技术性能 配制强度 耐久性 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材料的变异性 1)拌合物的和易性 施工工艺 坍落度 (mm) 碾压混凝土 0 滑模摊铺混凝土 30 50 泵送混凝土 100 200 自密实混凝土 240 2)配制强度

3、 fcu.0 fcu.k + t 式中: fcu.0 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k 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t 保证率系数;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 取决于强度保证率,表 3 23 取决于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3) 耐久性 耐久性要求所依据的条件: 服役环境等级:干燥、潮湿、温度变化范围、海洋、化学介质的种类与浓度、室内、室外等; 结构物类型: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 满足耐久性需要控制的设计参数: 最大水灰比;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水泥矿物外加剂 ); 骨料的种类与组成。 防波堤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整体论方法 (二 )配合比设计

4、的原理 控制参数: 拌合物的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水灰比 水泥浆体与骨料用量之比 浆骨比 砂用量 /砂石骨料总用量之比 砂率 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 配合比设计的原理 原理一:用鲍罗米公式确定水灰比 原理二:细骨料体积略大于粗骨料的堆积孔隙以 利于流动,确定合理砂率; 原理三:用恒定用水量法则,确定单位用水量; 原理四: 1立方米混凝土的质量或体积是各组分材 料的质量或体积之和。 根据这四个原理,建立四元一次方程组,计算求出 1立方米混凝土所需各组分材料的用量 期望强度 期望耐久性 W/(C+M)S W/(C+M)D 鲍罗米公式 W/(C+M)min 期望坍落度 单位用水量 胶凝材

5、料与水的用量 骨料总体积 含气量 胶凝材料的密度 粗、细骨料用量 骨料密度 砂率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各组分用量 骨料含水量 每盘体积 每盘料用量 (三 )配合比设计步骤 (三 )配合比设计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程所用施工工艺、配筋密集程度和捣实条件,选择坍落度或 VB稠度,再由坍落度或 VB稠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粒形和级配,确定单位用水量(查表 3 9 ) 步骤二:根据下列因素,选择石子最大粒径 Dmax 构件最小断面尺寸 (小于 1/4); 钢筋最小间距 (不大于 3/4); (泵管直径、路面平整度;抗冲击、疲劳强度、经济) 步骤三:根据设计强度值,用鲍罗米公式,计算出水灰比,再根据满足耐久性

6、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取二者的最小值,确定水灰比。 步骤四:根据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步骤四: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砂的细度模数及水灰比,选择合理砂率 步骤五:根据胶凝材料与水的用量、砂率和含气量,计算粗细骨料用量 步骤六:根据骨料含水率和试拌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确定单位用水量的规定 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水灰比在 0.400.80范围内 ,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 、 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 , 其用水量可按表 4-3和 4-4选取 。 B.水灰比小于 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

7、混凝土的用水量按下列步骤计算:以表 3-9中坍落度 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 20mm用水量增大 5kg,计算出未加外加剂的混凝土用水量 鲍罗米公式: fcu = a fce ( C/W b ) fcu混凝土 28d抗压强度 (MPa) fce 水泥的实测强度 (MPa) C/W灰水比 a 、 b 与骨料种类有关的回归系数: 对于卵石: a 0.48 ; b 0.33; 对于碎石: a 0.46 ; b 0.07。 合理砂率的选择原则 1)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砂的细度模数及水灰比按表 3-25选用。 2)坍落度大于 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

8、,也可在上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增大 20mm,砂率增大 1%加以调整。 3)坍落度小于 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经试验确定。 合理的砂率应根据施工工艺对拌合物坍落度的要求等参数确定 (坍落度越大、砂率越要大,以避免发生离析,如自密实混凝土的砂率要到 50%)。 根据上述砂率确定原理,可列出砂率计算公式: Sp = S /(S+G) = K os P /(os P + og ) 式中: Sp 砂率 (%) S、 G 每立方米中砂和石的用量; os、 og 砂和石子的堆积密度 P 石子空隙率 (%); K 砂浆剩余系数,一般取 1.11.4。 体积法: 石 /石 + 砂 /砂 + 水泥 / 水泥

9、+ 水 / 水 +10a=1000L ( 砂 / 砂 + 石 ) 100% =砂率 % :密度; a:含气量 粗细骨料用量的计算方法 质量法 (假定表观密度法 ): 石 + 砂 + 水泥 + 水 = 2400 ( 砂 / 砂 + 石 ) 100% =砂率 % 配合比的调整 根据骨料含水率 , 调整骨料用量: 在施工现场或者预拌混凝土生产厂 , 骨料通常的含水状态波动较大 , 因此需要根据测定的实际含水量对配合比用水量进行调整 , 并增减骨料的用量 (主要是砂子含水量波动大 )。 根据试拌情况,全面调整配合比: 以上配合比设计过程有许多经验值,与实际所用材料存在一定的差异,还必须通过用上述步骤所

10、得配合比,称取各组成材料进行试拌检测工作度,并制备试件检测强度,以获得符合实际所用材料和施工环境条件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初步配合比 由理论计算得出的配合比 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用实际原材料,经实验室试配、调整得出的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 根据基准配合比和现场骨料的含水状态,进行校正得出的可供生产、施工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的调整 1)检验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配合比调整 A. 如果坍落度太小,则应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的量 (C+W); B. 如果坍落度太大、或粘聚性不好、或泌水性太大,则适当增加砂率 (S); C. 如果坍落度过大,适量增加砂石

11、用量 (S+G)。 在根据实测的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对假定表观密度和材料用量进行调整,由此得出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 2)检验试配混凝土的强度,对水灰比进行校核: A. 检验混凝土强度时 , 至少选择三个水灰比 , 即基准水灰比 0.05, 砂率 0.01, 但单位用水量不变 , 分别计算材料用量 , 拌制混凝土 , 分别检验拌合物的和易性和表观密度 , 并制作试块 , 标准养护 28d后 , 测试试块的强度 。 B.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试配强度相对应的水灰比 。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1)根据上述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测量结果,确定出配合比。 A.用水量 W,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在根据制

12、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混凝土坍落度调整; B.水泥用量 C,由用水量乘以达到试配强度的灰水比; C.砂、石用量 S和 G,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砂石用量,并按水灰比值调整。 2)根据测得的表观密度,进行调整 : A.算出混凝土的计算表观密度, 计 = C+S+G+W ; B.由实测的表观密度与计算表观密度,求出修正系数 =计 /实 如果 2%, 则以上定出的配合比中各种材料用量 , 即得确定配合比; 如果 2%,则以上定出的配合比就是确定配合比。 3.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计算配合比是以干燥状态的骨料为基准的 , 指细骨料的含水率小于 0.5%, 粗骨料的含水率小于0.2%, 如果粗 、 细骨料的含水率大

13、于此值 , 则应进行调整 。 若砂的实际含水率为 a%,, 石的实际含水率为 b%, 则:砂的实际用量 S = S(1+a%) 石的实际用量 G= G(1+b%) 水的石即用量 W= W S a% G b% 由此得到的即为混凝土施工的实际配合比: C、 W、 S、G。 1)由于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已成为必要组份 ,而且前者对关键参数水胶比的影响非常显著;后者则在许多场合下掺量很大 , 甚至超过水泥 , 因此其品质在胶凝材料中起主导作用; 2)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工程需要多组分复合:多级配的骨料 , 不同类型的外加剂 、 矿物掺合料 、 纤维等 。如丹麦的跨海桥梁与隧道工程用混凝土中 , 胶凝材料

14、包括水泥 、 粉煤灰 、 硅粉 , 外加剂 34种 , 加上骨料组分共十余种 。 现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局限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的新进展 近些年来 , 计算机和神经元网络等技术已经开始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引起广泛的关注 , 对于多组份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必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 思考题 1. 计算水灰比公式中 , 混凝土强度和水泥标号成正比 ,有人用 42.5和 52.5水泥 , 还有人用 52.5和 62.5水泥 , 分别以相同的低水灰比配制高强混凝土 , 结果都发现用两种标号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很接近 , 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 2. 你根据本节所述步骤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试验后 , 有什么体会和建议 ?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水泥 150 kg/m3; 粉煤灰 200 kg/m3 掺高效减水剂、水胶比 =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