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16334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d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 毕业论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 目:LED 背光源设计及处理方法学 号: 姓 名: 系 别: 机电工程 专业班级: 机械五班 指导教师: 20112011 年年 0404 月月 1111 日日I摘 要【摘要内容】本文简要介绍 LED 液晶显示器背光源,通过对常规产 品设计简述,及其背光源的组成,到其处理光学效果的整个过程。设计把 各个组成背光的部材合理的组装在一起使其达理论上最理想效果,但理论 与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外界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其效果,那么设计重点就 在当出现各种问题时如何去分析解决,这样在问题中总结经验,设计理念 及技术就会逐渐成熟。 【关键词】背光的组成 导光板II目 录摘 要.I目 录.II1.LE

2、D 背光源产品设计简介.11.1 LED 位置的設計.11.2 光源后面白框的筋位設計原則.11.3 白框内框的設計.21.4 卡位設計.21.5 膜類設計.31.6 成品尺寸公差界定.41.7 鋼框白框一體化產品的設計要求.52.干涉條紋現象的確認及原因分析.62.1 第 1 種情況處理流程.62.2 第 2 種情況處理方法.62.3 第 3 種情況處理方法.73.背光板的一般處理方法.83.1 亮度.83.2 色度.83.3 均勻性.93.4 光源處光斑.93.5 光源處斜條紋.10III3.6 光源處暗區.103.7 BEF 光束.103.8 磨面(機加工)處理.113.9 磨面拋光處理

3、.113.10 放電面拋光處理.113.11 磨鋸齒.114 总结.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1.LED 背光源产品设计简介1.1 LED 位置的設計LED 位置設計在 X(水平)方向原則上以符合均分为原則,即符合: X= W(V.A)/N -AX:LED 間的距离W(V.A):與 LED 分布最近的且與 LED 分布平行的 V.A 的邊長.对于移动顯示背光,通常是 V.A 的寬度尺寸.N:为 LED 的顆数.A:为调整值,約等于 1/nLED 在 Y(豎直)方向的距离(距 V.A 區的距离)通常與导光板的厚,LED 厚度,LED 發射角及 LED 的間距等有關,可参考下表,但具體問題須具

4、體分析. LED 間距7.59911.511.513LED 厚度0.80.60.50.40.80.60.50.80.60.6LG 厚度0.730.530.60.450.530.30.450.730.530.60.450.530.730.530.60.450.53Y 值分布2.52.72.73.23.03.43.03.4.2.62.93.03.53.54.02.83.23.53.83.84.51.2 光源后面白框的筋位設計原則此筋的寬度尺寸不可小于 0.5mm,对于焊盤位前置的產品,需在放 LED處的内轉角處加 R0.5R0.6,以方便成形.(例圖一)对于便攜移动顯示背光類產品的下邊筋位的設計一

5、般也以不小于0.5mm 为原則,对于薄型產品在長度大于 30mm 的情況下需向客户要求縱向加連接筋.对于厚型產品此跨度可適當加長 5mm 左右.(例圖一)光源間的白框料位斜角角度在 2025为宜。2图图 1 1 1.3 白框内框的設計对于 3.0”以下便攜移动顯示背光類產品,白框為回型非底面整面有膠的結構白框放置其它材料的內框到 V.A 區的距离一般在 0.450.5mm,當內框到 V.A 寬度大于等于 1.9mm 時可設計為 0.5,當內框到 V.A 寬度在 1.6(含)1.9mm 時可設計為 0.45mm,當白框, 當內框到 V.A 寬度在 1.451.6mm 時,可設計為 0.350.4

6、mm,如在 1.45mm 以下則需向客戶提議:將可能導致遮光紙脫离。1.4 卡位設計非頂針位白框卡槽的設計長度最好不大于 3mm,中間因導光板加頂針則需要適當加大,對應的導光板的卡位設計長度在 2.6mm,最上側正向卡位距導光板的上側邊需在 2.83mm.光源處的斜卡位一般上斜角距 V.A 的距离為 0.50.6mm,卡位寬在0.6mm,對于結構較緊湊的手機或 MP3,MP4 的薄型背光產品以上一般設計原則尤其重要. 如圖六所示,如正面無法在光源處兩邊設置斜卡位,則須在正3面靠近光源處左右各設置一卡位,且須盡量靠近光源,以防止組裝 FPC 時使膠框與導光板有 Z 方向上的相對移動,造成 FPC

7、 粘貼不牢. 另外卡位的設計要盡可能避免可能漏光的設計(卡位距遮光或反射片的邊在 0.5(理論值)以內時就可能產生漏光, 如不可避免時需向客戶說明.對于邊牆明顯壁厚不均的產品需加掏料孔以防縮水. (如圖二所示)設計時須注意膠位較薄處的成型,視面積大小,最小成型厚度不同.图图 2 2對于元件槽下端開口結構會因應力集中導致變形的產生,并且直接影響內框或固定柱等相關尺寸.此項在設計階段需向客戶說明.擴散及 BEF 等與 FPC 平行配合的膜類的設計:擴散及 BEF 在光源前的邊以超出 V.A 邊 0.50.6mm 為宜,以便給 FPC留出足夠的粘貼面積.膜類設計需加耳位以便防呆及固定.并且上下 BEF 的耳位要錯開設計.1.5 膜類設計1.反射片的設計(反射片一般公差為+/-0.15)與白框的配合:一般與白框內框以極限公差計算再留 0.05 的間隙以防因變形導致組裝干涉.(一般以一邊為組裝基準,基準邊與白框邊留 0.05 間4隙)反射貼布的背膠:在透視圖中,反射貼布的非光源處背膠在不進 V.A 區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寬.光源處的背膠以不進入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