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10454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1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姚君喜(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文化分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问题也凸现出来。传播分化引起传播冲突,传播冲突的直接结果是传播的非均衡发展,也就是传播失衡。对于这些问题,传播学理论研究尚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拟就传播冲突的基本特征、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以及传播失衡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大众传播;传播分化;传播冲突;传播失衡在我国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中,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传播分化。1也就是说, 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阶层也在不断分化,与此 同时,大众传播因社

2、会利益集团对媒介资源的掌控、媒介的使用,以及受众对 媒介的需求等的差异,导致了媒介发展中的差距、分异等现象,从而表现为大 众传媒在不同阶层、职业、地区等因素影响下的巨大差距及非均衡发展。传播 分化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我国当前大众传媒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的现实问 题。传播分化的直接结果表现为传播冲突,如果对传播冲突不加以控制,不加 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调控机制,将会导致传播的非均衡发展, 亦即传播失衡。传播分化是大众传播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 对传播分化导致的传播失衡,从而使我国大众传媒得以均衡发展,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本文将对由传播分化导致的传播冲突、传播失

3、衡的形态及 传播失衡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分析。一、传播分化引起的传播冲突传播冲突是传播分化的必然结果。所谓传播分化,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由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有效应用,以及传播主体对传播资源占有的不同, 从而导致的社会不同的传播主体之间的异质化,并由此产生和不断扩大的社会 分化现象。传播分化具体表现为传播差距、传播区隔、传播分异等形态,以及 这种传播差距、区隔、分异进一步分化和加剧的趋势。实际上,在传播分化概 作者简介姚君喜(1968) ,男,甘肃通渭人,美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副教授,从事美学与传播学研究。专业好文档2念中,具体包括三层涵义:其一,传播分化首先表现为作为社会存

4、在状态的传 播差距、区隔、分异等传播现象。具体而言,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 如地区、群体、文化、职业等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的传播差距;产生了在媒介价 值、媒介生态、媒介资源等层面将传播系统分割为不同的次级系统的传播区隔, 以及传播功能的异质性特征不断强化的分异现象。其二,传播分化还体现为传 播差距、区隔、分异等现象具有明确的加大及进一步促生新的分化的趋势。其 三,传播分化引起特定的社会分化,它是当代传播发展在社会层面的表现,并 由此引起的不同的传播主体之间的贫富分化、阶层分化、文化分化等一系列的 社会分化。传播分化直接结果首先是大众传播在社会结构、阶层、地区之间的传播差 距,在社会层面的差距

5、之间,就存在传播的内在冲突。就媒介资源的掌控看, 各社会阶层之间就存在着突出的差距。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的部分既 得利益者如政治、文化精英、经济利益集团,拥有社会的大多数媒介资源,媒 介资源的占有就意味着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控。因此,社会的媒介话语权也被这 部分拥有媒介资源的社会阶层所掌握,而其他社会阶层则几乎失去了最基本的 媒介话语权。从深层次看,对媒介资源的掌握也影响到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和需 求,这种信息使用和需求差距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就导致了大众传播的严重 对立和冲突。其次,传播分化导致传播系统在价值、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分化出子系统, 现有系统和这些分化的次级系统之间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6、传播分化的深层形式 是传播价值和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子系统的形成,随着传播分化的加剧,现有的 社会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内部产生次级形态,即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所 认为的,社会分化主要是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分化,传播分化也是如此。传播 分化中产生的新系统,与现系统及系统因素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和结构上的不 平衡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变迁,传播意识形态也由一元化向多元 化发展,传统的一种声音独统天下的局面别打破,代之以多种声音和多种形态。 这样,新的意识形态系统或新的传播特质和现有的意识形态就产生了冲突。其三,传播分化导致传播系统的异质性因素的产生,这些分化的异质性因 素和特质,本来就是作为传播系

7、统的对立面出现的,它自然和系统自身产生冲 突。由于传播结构发生变化,传播系统本身逐渐产生异质性因素,社会学家帕 森斯指出,这些分化的因素带来系统边界关系的复杂化,打破原有的关系的平 衡,从而造成系统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冲突。我国传播议程设置就存在这种情 况,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大众传播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并不是绝对直接的 对称关系,而往往存在异质性因素,这其中的原因也正是传播分化的结果。2当 然,引起这种议程不对称的深层次原因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传播分化引起传播冲突,传播冲突则最终引起大众媒介的价值系统、文化 系统、意识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即传播失衡。就我国目 前大众传

8、播的发展现状来看,因传播分化引起的传播冲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 面:专业好文档31、公义和媚俗。随着大众传媒市场化发展,国内大众传媒已潜藏着被利 益趋向所俘获的危险,在突出经济利益目的驱使下,大众媒介已呈现过分媚俗 化的倾向。就大众媒介发展的基本导向而言,收视率、发行量、广告营业额等 纯经济利益因素,则成了国内媒介考察其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相反,传媒作 为社会公器的人文关怀、社会正义的弘扬等价值取向,则被放在了次要的、甚 至根本不被关注的地位。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大众传媒发生剧烈变革,为了 实现利益追逐的目标,媒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低俗,借以吸引大众,实现这些 利益指标的要求。可见,就我国当前媒介

9、发展看,传媒市场化导致的媚俗化和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公义的价值取向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导致了不可调 和的矛盾。更为严重的是,大众媒介正面临失去作为社会公众正义传达的话语 平台的困境,这从我国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普遍下降中可得到明证。2、强势话语和弱势话语。因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原因,随着既得社会文化、 经济利益集团对媒介资源的掌握,传播话语在发展中自然分化为强势群体和弱 势群体,社会媒介话语也就产生了强势和弱势话语之间的冲突。就我国目前大 众媒介发展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强势群体掌握了社会主要的媒 介资源,他们对媒介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力。相应地,没有和失去媒介资源的弱 势群体正在被强势话语

10、消音和边缘化,形成了以强势话语为主的社会传媒歧视 (如人群、职业、地域等),3但我们要认识到,所谓“弱势群体”并不“弱势” ,长此以往,媒介歧视很有可能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对抗。3、公权功能和工具功能。大众传媒应肩负何种社会功能,这是传播研究 者和大众传媒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就我国目前媒介发展的趋势看,有学者就 指出,我国传媒体制正酝酿着从“喉舌论”到提供社会信息权保障的重大调整。 4虽然如此,但在现实发展中,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信息平台的公权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实现,人们对媒介的公权功能的认识还十分不足。由于片面强调喉舌 论,使得人们的大众传媒的认识观念僵化,不论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还是

11、媒介自身的发展实际,媒介很容易忽视其作为社会公众意见表达的功能,而为 政治利益服务的工具功能却在不断强化。但社会的发展却要求媒介必须承担社 会公共意见表达的责任。所以,在媒介观念和对媒介的认识上,公权功能和工 具功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差距和冲突。4、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大众媒介作为公共意见的表达平台,应立足公众 的知情权来建构社会信息传达的公共空间。但我国目前媒介在发展中,在社会 的整体价值取向,社会文化及社会道德的构建等方面,大众媒介并没有发挥公 共空间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抛弃了公共空间领域建构的基本要求。我们看到, 真正立足于普通大众立场的媒介内容少之又少,而受商业化的影响,媒介却过 分强

12、化私人空间,使得媒介成为某一部分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精英等集团 的私人空间的宣传工具。毋庸置疑,从理论上看,大众媒介是为国家和大众利 益服务的公共利益平台,但如果仅仅服务于商业利益和部分集团利益,这就不 可避免造成了媒介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严重冲突。5、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造成了 媒介资源和媒介使用等出现严重的地区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专业好文档4的信息资源基础、传媒价值、传媒内容、媒介使用等存在较大不均衡和不平等 的现象,而且这种差距正表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从后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这种发展差距不会自动消弭,而事实上会严重对立直至导致冲突加

13、剧。二、传播失衡的具体形态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内在冲突导致了严重的传播失衡,那么,什么是传播 失衡?我们认为,传播失衡也就是传播的非均衡发展。所谓传播的非均衡发展,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在媒介资源分配、媒介使用及媒介效果、媒介收益 等方面产生的地区或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不均衡现象,以及深层次的受众的媒 介价值和媒介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进一步呈现出来的越来越显著的差异趋 势。社会学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分化引起的社会结构失衡 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当今全球化时代,几乎世界上所 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高歌猛进,但在标举现代化的旗帜 下,各个国家和地

14、区的发展却迥然不同。明显的特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面对转 型期的社会分化,无法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情势,不能采取有效的社会整合策 略,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加剧,社会结构失衡甚至社会动荡。因此,大众传播作 为社会现代化构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转型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但是,作为社会构成的主要因素,传播失衡同样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概而 言之,转型期社会需要借助于大众传播,从而实现社会整合;反之,传播发展 失衡会对社会整合产生消极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就深层原因看,导致传播失衡的直接根源,首先表现为社会利益集团对传 播资源的控制,导致媒介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从而在地区和社会层面

15、 等方面产生较大的传播差距。其次,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发展,从而导 致较大的传播差距。此外,由于利益趋向的驱动和媒介商业化发展,使得大众 媒介在内容和媒介形态之间产生较大的发展失衡。当然,传播失衡的主要根源 还在于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期大众传播出现市场化发展趋势,国家对传播的 控制减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平衡发展的情况。对于目前国内大众媒介 发展失衡的问题,港台学者就报业发展日趋显著的非均衡现象做了分析。他们 指出:“中国大陆商业化的发展呈现非均衡形态,传媒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的高低、传媒规模的大小、传媒性质的不同,都影响到传媒商业化发展的速度 和程度,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城

16、市报纸与中央/地区性报纸商业化发 展呈逆向运动的趋势。”5在他们看来,导致传播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传媒 的商业化运作,商业化促进了报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建立,但在一定程度上 却导致了发展的不平衡。但是,传播失衡不仅仅表现在报业的发展中,在大众 传媒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那么,就我国当前大众传媒的发展看,传播失衡主 要有以下具体形态。1、地域层面的传播“倒流效应(backwash effect) ” 。6所谓传播“倒流效应”现象,是指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落后地区的媒介专业好文档5资源、媒介人才、媒介基础设施等媒介发展的基础要素,向媒介发达的现代化 地区流动和集中的现象。这样,在媒介价值取向、受众需求等方面也形成以发 达地区为中心的媒介区域,而落后地区则逐渐被边缘化。于是,媒介发展便出 现了两极化发展的现象,随着现代化地区越来越“现代”的同时,传统和落后 地区则越来越“落后” ,从而导致落后地区传播文化的“边缘化” 。就我国当前大众传媒的发展看,这种“倒流效应”非常明显。具体来看, 形成了三个层面:首先是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水 平较高的主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