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09607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 初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以生为本课堂”初探王腊妮(盐湖五中 山西运城 )【摘要摘要】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是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构建“以生为本课堂”的基本要求、主要策略进行了一些尝试,以期激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高效化的真正实现。【关键词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 以生为本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

2、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即还课堂于学生。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一、构建一、构建“以生为本课堂以生为本课堂”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1、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全体学生、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全体学生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当然对教学也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真正明确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不断地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要

3、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一切能量。积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应是自己关注的对象。而不只是关注那些有可能成为“精品”和“极品”的部分尖子,而弱生则被弃置于遗忘的角落。面向全体,应该从专业好文档关注“每一个”开始,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抛弃,不放弃”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2、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4、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可达到以上目标。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改下,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 、 “应用参与式”教学, 加强对研究法、发现法、暗示法、范例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讲解,讨论,评价等) ,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充分地是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和成绩也得到突飞猛进的进展。二、构建二、构建“以生为本课堂以生为本课堂”的基本策略的基本策略1、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教学

5、的导入就像优美乐章的“前奏” 。我们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情境,在教学中,将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领略到化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 案例 11:“原电池”教学导入同学们,有个爱美的老奶奶牙不好了,于是去医院牙医给他镶了一颗漂亮的金牙,她回去以后非常得意,到处给别人炫耀,多漂亮的金牙啊!周围的人也多生羡慕;又过了几年,老奶奶有有一颗牙不好了,他又去找牙医,这次她

6、选了不锈钢的牙,还是那么高兴地回去了,可是没几天,老奶奶就觉得不对劲了,头总是疼痛难忍,夜间睡眠难安。老奶奶得什么病啦?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急于想知道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各个开动脑筋有的还开始了讨论。我慢条斯理地给他们说,老奶奶嘴里形成了原电池,不断的放电,他当然专业好文档觉得不舒服啦。同学们目瞪口呆,原电池?原电池是怎么形成的呢?本节课的重点一时全引出来了。2 2、课上开展多种活动,学生体验学习乐趣、课上开展多种活动,学生体验学习乐趣(1)动手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对新鲜、奇异的化学现象会产生好奇感,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7、每次上实验课,学生都非常兴奋,而且他们并不满足于老师的课堂演示,渴望每次实验自己能够亲手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化学课上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自主地设立课题、选择课题、实施课题、论证课题、结束课题,一切由自己做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 22:“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的比较”教学片断我们知道:乙酸,碳酸,苯酚都有一定的酸性,那酸性强弱如何呢?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然后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不合理之处,如何改进?动手做一做。(提示: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紧接着看着他们苦思冥想,设计实验,后又激烈讨论,看看谁的

8、方案最佳。整节课同学们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也深刻的掌握了知识,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能力。(2)参与讲课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因此,教师只有敢于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得到充分挖掘。运城新绛中学有这样的理念“教会了别人才是自己真的会了” ,我非常赞同。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深有体会,讲一遍课教材中的内容就非常熟了,那么学生也一样,经历了“备课-讲课” ,他们的知识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由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学教”,能够逐步培养自我教育的能

9、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展示课,我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一节自习课,让学生充分熟悉课本,查阅资料,精选练习等,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学生的讲课内容也是多样化,可以使知识要点的串专业好文档讲,可以是相关的知识链接或者相关前沿发展等问题,也可是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当然在课上我不断地鼓励学生组织教学,可以采用提问,讨论,板演等多种方式。这样的课堂,学生都动起来了,忙得不亦乐乎,都期待能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课堂也活了,课后反馈效果也很好。(3) 开展探究活动在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研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一种能力进

10、行培养。因此,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在教学中我鼓励、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散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 案例 33:“碳酸钠、碳酸氢钠鉴别的科学探究”教学片断问题情境:Na2CO3,NaHCO3都是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前者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固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后者俗名小苏打,也是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

11、一。那么如何鉴别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是 Na2CO3 还是 NaHCO3呢?学生主动探究,寻求答案,有的查资料,有的准备药品做实验。最后提出了三种方法。小组交流:BaCl2,Ba(OH)2都可以用来鉴别吗?现象分别是什么呢?盐酸也可以用来鉴别吗?采用加热的方法是否也奏效呢?结论:(1)BaCl2可以,Ba(OH)2不可以BaCl2加入后, Na2CO3 溶液中出现沉淀 而 NaHCO3 溶液没有。(2)在两溶液中滴加盐酸,NaHCO3冒气泡速度快于 Na2CO3专业好文档(3)加热时,NaHCO3分解产生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2CO3则不行。(4)多参与讨论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

12、亮点,是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而讨论时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对一些问题要经过激烈的讨论方可继续。有资料表明,讨论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讨论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因此,我们应创造一定的条件,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通过思考各抒己见。可以同桌讨论、小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全班讨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学生能广泛发表意见,交流思想,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能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3 3、采用激励性评价,树立自信心、采用激励性评价,树立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

13、度或较高的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经常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激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不仅是一个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化学问题、纠正失误、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积极的情感过程。在学生出现不同见解,并且大胆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要给他们真诚的表扬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激励他们进一步发现知识,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体验。诸如“你能提出自己的想法非常好。”“我赞同你的想法,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很好,你不满足于刚刚已有的结论,而是进一步观察、思考,才有了

14、新的发现,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老师和同学一起向你学习。”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恰如其分的运用激励性、赏识性评价用语,一定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度。但是在教学中,我认为评价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可以取到好的效果,比如说要实事求是,准确得体,不能一味地唱高调;要因人而异,因材施“评” ;还要及时,抓住教育机会。小结:小结:作为一个化学教师,我相信只要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学生需求, 合理、灵活地组织教学,激励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就一定能形成全新化学教学的有效课堂。专业好文档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15、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姜桂兰;王明平,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吉林教育杂志社,2007(z2),54-55【3】李旭恺,学生参与化学教学之浅尝,考试周刊,考试周刊杂志社,2008(14)【4】曾琏珍,整合化学实验资源,构建有效化学课堂,中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1(26)【5】杨婉波,更新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报教师报,2011专业好文档Editors note: Judson Jones is a meteorologist, journalist and photographer. He has freelanced

16、 with CNN for four years, covering severe weather from tornadoes to typhoon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njonesjr (CNN) - I will always wonder what it was like to huddle around a shortwave radio and through the crackling static from space hear the faint beeps of the worlds first satellite - Sputnik. I also missed watching Neil Armstrong step foot on the moon and the first space shuttle take off for the stars. Those events were way before my time. As a k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