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04020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毕业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故事流变及其文化意蕴摘 要:经典悲剧“赵氏孤儿”在司马迁史记中成型,程婴、公孙杵臼等义士的出现是司马迁对“忠” 、 “孝” 、 “义”等民族精神的赞扬。 “赵氏孤儿”在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中成熟,韩厥、公孙杵臼的牺牲及程婴的忍辱负重换来赵武的“大报仇”大快人心,表现出纪君祥反元复宋的思想倾向。新的时代, “赵氏孤儿”的改编负载着现代文人对经典的思考与审视。金海曙对传统价值的颠覆,田沁鑫对千年仇恨的消解,陈凯歌对人性的拷问、命运的思考,都是在寻找属于现代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关键词:赵氏孤儿,流变,纪君祥,民族精神,现代性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问世后争议颇多,

2、这部电影中的“保孤英雄”程婴的形象与以往大不相同, “被动保孤”的程婴失去了在原来故事中的大义凛然,却变得更加人性化。追溯历史, “赵氏孤儿”故事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八年 ,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对其做了重大改编,使这个悲情故事成型;纪君祥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对“赵氏孤儿”的改编堪称神来之笔,将它推上历史峰顶,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也称赞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是我国古代“最具悲剧之性质”的剧作之一,“既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本文将梳理“赵氏孤儿”的流变脉络,透析流变中的文化意蕴。一、 左传到史记:“孤儿”悲剧成型与民族精神的凸显“赵氏孤儿”名为赵武,乃战国时期晋国公卿赵盾之孙、当朝驸马赵

3、朔之子,赵氏在晋国位高权重是有历史原因的。晋献公欲立其宠妃骊姬之子为太子,在骊姬的努力下,太子重耳及其他王子不得不流亡他国,在包括赵衰在内的一帮忠诚的跟随者的帮助下,历经 19 年重耳重回晋土,为晋文公。晋文公封赵衰为原邑大夫,代理国政。赵盾乃赵衰之子,子承父业,辅佐晋君,赵盾之子赵朔娶成公之姊庄姬为妻。与左传相比, 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出入较大,有许多学者对其做了考究,笔者赞同白国红的观点,认为左传较为可信。不过,司马迁对左传4“赵氏孤儿”的改编使其初具悲剧格局,加之故事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才让这个故事流传千古。(一)悲剧成型史记在左传的基础上,改变故事背景,增加程婴、公孙杵臼等中心

4、人物及其保孤的情节,化原本平淡无奇的“赵氏族灭”之事为跌宕起伏的“义士救孤”的故事。1人物之变左传中赵族被灭的罪魁祸首是庄姬,保孤之人也是庄姬,又在韩厥的努力下,赵武复得田邑;而史记中“赵氏孤儿”变的更加复杂,罪魁祸首是左传中没有的奸臣屠岸贾, “赵氏孤儿”被忠肝义胆的程婴与公孙杵臼保护下来,此二人也未在左传中露面,不变的是韩厥在故事结尾的向主上禀明的角色,至于这些中心人物的事迹后文会有详细论述。2背景之变。据左传记载,成公四年(公元前 587 年) , “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庄姬诬告赵氏谋反,晋君便灭了赵族。当然,庄姬诬告或许只是表面原因。赵盾之父赵衰忠随晋文公重

5、耳而位列公卿固然可喜,但居安思危是人臣必须时刻谨记的,无论晋文公如何感激赵氏、信任赵氏,其子嗣未必感激信任,断不可恃功傲物。当赵氏力量日渐壮大,晋君在赵氏被告谋反这样一个漂亮的借口下铲除赵族势力实为无缝。 史记中的庄姬却是保孤人之一, “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氏灭乎,若号;既不灭,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司马迁提供的背景倒是直接。晋襄公归天之后,理应襄公之子夷皋继承王位,无奈夷皋年纪太小,此时赵盾若是另立他君,必位极人臣,赵盾欲立晋襄公之弟、夷皋之叔公子雍。夷皋虽小,其母岂肯善罢甘休?见赵盾便哭诉,甚至下跪,赵盾甚为忧虑,只得改弦更张。夷皋继位,是为晋灵公,灵公成人后对赵盾怀恨在心,变的骄纵

6、无常,二人关系恶化。在这个过程中,夷皋一派软硬兼施,太子母向大臣赵盾下跪,同时赵盾也“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因此,赵盾不得不复立太子夷皋,这不仅使晋、秦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也为日后赵氏5命脉埋下祸根。晋灵公长大之后怎会不记恨赵盾,何况“赵盾益专国政”,君臣权利之争是永远不可能调和的矛盾,只有付出血的代价,权回王手方可收场。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此时的灵公还未成熟,对赵盾的不满也反映在了耍小孩子脾气上,无论赵盾口干舌燥的劝谏是对是错,他一概不听,这是对赵盾明目张胆的抵触,直到悲剧导火索的出现,灵公才下定决心:“及食熊蹯,胹不熟,杀宰人,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

7、盾”,可是灵公的举措遭到自己卫士的破坏, “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捍救盾,盾以得亡”, “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可以看出,赵氏与晋君的矛盾非常尖锐,晋国王室不会因为赵氏弑君但未夺权篡位而忘其罪过,更不会因为赵氏将成公扶上王位而感恩戴德,一场较量才真正开始。晋公三年, “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此时的赵氏可谓春风得意,断不知灾难的魔爪正悄悄伸向自己,庄姬这一悲剧妇人在历史中又成功扮演了王权牺牲品的角色。史记载,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这样一位灵公的宠臣在这种背景下要灭赵氏,正是笔者认为赵氏灭门是晋君

8、所为的原因。一言蔽之, “下宫之难”为君臣之斗的结局,只是左传与史记中君王的工具不同罢了。3过程之变左传中,赵氏被灭的十分利索,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 六月,晋讨赵同、赵括以其田于祁奚”,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在数行文字间烟消云散。而史记中故事的开端却是这样,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便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屠岸贾所言“盾虽不知”实为谬论,灵公欲杀赵盾而被“饿夫”所救逃亡之时, “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 ,赵盾怎会不知“贼人”就是赵穿?“犹为贼首”却说的颇有道理,正如史记所言“君子

9、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 ,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赵穿弑君也是因赵盾出逃,且赵6盾未追查赵穿责任,所以,此时屠岸贾假赵盾弑君之事灭赵族可谓名正言顺,暴风雨来的稍晚了一些只是因为时机成熟的稍慢了一些。保孤的过程也不大一样。 左传中庄姬带着孤儿入宫中便平安无事了, 史记中孤儿与庄姬却没这么幸运。 “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而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上天注定孤儿躲过第一劫。随后程婴、公孙杵臼定下计谋,公孙舍命,程婴立孤,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故事结尾当然也不相同。 左传中赵武很容易便承袭了父亲基业,没有被惩治的凶手,没有艰苦的斗争

10、,这样的故事结尾显然不符合悲剧应有的特点, 史记则向悲剧迈进了一大步。首先,韩厥进言有了合理的契机,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韩厥不失时机的道出“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后又禀明赵孤尚在,复立之事便顺理成章;其次,贼人结局不同, 左传中的庄姬平安无事,而史记中的屠岸贾被灭门,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最后,保孤人的结局也不同, 左传中保孤人庄姬庸庸碌碌,故事结尾再无其踪,而史记中的保孤人公孙杵臼被杀,程婴也在功成之后自刎身亡, “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韩兆琦在岳麓书社版史记中注“齐衰是为祖父母与

11、叔、伯所服”。当然,韩厥始终不变的是进言的角色,只是在史记中多了赵氏灾难之时“称疾不出”养精蓄锐的举动。史记中的“赵氏孤儿”故事与左传中的相比情节跌宕曲折、情感色彩浓厚,成为后人改编此悲剧不可逾越之结构。(二)民族精神的凸显史记赵世家对左传 “赵氏孤儿”的改编,将“忠” 、 “义” 、 “孝”的民族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为赵氏孤儿忍受皮肉之苦且不得善终是为“忠” ;赵朔友人程婴为赵氏孤儿背负小人之名,于山中躲藏十五年抚养孤儿成人是为“义” ,功成之际为报故人自刎身亡更是将“义” 完美演绎;赵武为抚养自己多年的恩士着齐衰哀三年则是“孝” 。在其后的“赵氏孤儿”千年改编中,关于“忠”

12、 、 “义” 、 “孝”民族精神价值的思量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无从取代。7二、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经典的改编与反元复宋的倾向宋元易代之际, 史记中“赵氏孤儿”故事经纪君祥的改编成为悲剧经典,并得到广泛流传,这与此作品的反元复宋倾向有很大关系。(一)经典的改编纪君祥将“赵氏孤儿”的故事推向历史高峰,这次改编堪称神来之笔,也为后来多种艺术形式演绎“赵氏孤儿”奠定了基础。1主要人物之变。赵氏孤儿大报仇中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的身份均有变化,这也带动了“赵氏孤儿”悲剧色彩的变化。(1)程婴。 史记中程婴身份是赵朔友人,有“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之句,而赵氏孤儿大报仇中程婴道“自家程婴是也,元是个草泽医人

13、,向在驸马府门下,蒙他十分优待,与常人不同”, “草泽医生”这一身份使得程婴受庄姬托孤变得顺理成章,整个故事紧凑顺畅。这一身份也被后来文人所保留,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成为屠岸贾的“御用医师” ,有无数次毒害屠岸贾的机会,可程婴非得让孤儿一刀砍了屠岸贾才算把仇报了,大大增加了仇恨深度、悲剧色彩。另外,程婴因所献“赵氏孤儿”的替身身份的改变变得更加正义。 史记中程婴、公孙杵臼“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二人谋取他人婴儿之身影多少会让二人正义的形象打了折扣;赵氏孤儿大报仇却大不相同,程婴所献乃自己亲子,并且此子是程婴四十五岁才得的唯一一子, “没来由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

14、刀”,程婴的大义凛然顿时令人肃然起敬。(2)公孙杵臼。 史记中有云“赵朔客曰公孙杵臼”,而赵氏孤儿大报仇却道“老夫公孙杵臼是也,在晋灵公位下,为中大夫之职只因年纪高大,见屠岸贾专权,老夫掌不得王事,罢职归农”。门客保孤似乎理所当然,情感色调偏淡,然一位看不惯屠岸贾专权而退居山野的中大夫为保赵氏一脉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使悲剧的冲击力更强,公孙杵臼耿正仁义的形象更加高大,同时,屠岸贾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形象也跃然纸上。(3)韩厥。 史记韩世家云:“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 , “韩厥止贾,8贾不听” , “厥告赵朔令亡” , “乃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可见韩厥与赵朔、屠岸贾同朝为官,所以故

15、事结尾有“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韩厥成为赵孤复立的直接因素,但与赵氏孤儿大报仇中的韩厥相比,此韩厥并不伟岸。 赵氏孤儿大报仇有云:“某下将军韩厥是也,佐于屠岸贾麾下” ,但他随后又说, “嗨,屠岸贾,都似你这般损坏忠良,几时是了也呵!”,待程婴药箱夹带孤儿出逃时,韩厥说“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去,可不是一身富贵?但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甚至为了让程婴放心逃脱抚养孤儿,他拔剑自刎,这样一个舍生取义之血性男儿让读者为之动容,同时,屠岸贾逆天行、失民心的奸贼形象又在韩厥倒下的血泊中得到有力彰显。2部分情节之变。赵氏孤儿大报仇基本沿袭了史记中“赵氏孤儿”的故事结构,但有三处较为明显的改动。(1)搜孤过程。 史记载,屠岸贾一索未果,程婴、公孙杵臼知屠岸必复索,乃定下计策, 赵氏孤儿大报仇却增加了屠岸贾矫传圣命“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以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有赵氏孤儿,可不除了我这腹心之害?”的情节,这一情节的增加为屠岸贾灭绝人性、丧心病狂的形象重添一笔。(2)养孤过程。 史记中程婴与孤儿一起隐匿山中,十五年后复出报仇,而纪君祥却让屠岸贾认孤儿为义子,程婴说“自到屠府中,今经二十年光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