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94826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高考压题7:无机框图推断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20102010 高考化学压题高考化学压题 7 7:无机框图推断题:无机框图推断题题目主要来源于北京、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区最新模拟试题1 (14 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已知:A、B、C、D 是单质,其余是化合物。其中 B、D 是常见金属,且组成 B 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又知 A 在 C 中点燃有苍白色火焰,M 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 NaOH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W 的电子式是_。(2)写出 N 的化学式 ,并任写一种 N 的主

2、要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 ,反应_,K 溶液和过量氨水反应_。1 (14 分)(1)(2 分) (2)FeCl3(2 分) ,N 可用作催化剂、净水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分)(3)2Cl-+2H2O 2OH- + H2+ Cl2,Al3+ + 3AlO2+6H2O = 4Al(OH)3,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方程式各 3 分)2 (12 分)27 (14 分) ABCDE 是中学化学常见单质,构成它们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b cd;且 3 (a+b) = 2 (a+c) = 3 (d-a) ;X、Y、Z、

3、M、N、W、H、K 是常见化合物,X 是 B 和 C 的化合产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图中反应物和产物中的 H2O 已略去):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1)Y 的电子式为 ,构成 D 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 族(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E 的氧化物与 D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 N 常温下即挥发,183升华,几乎溶于所有的有机溶剂和 H2O 中,据此判断N 为 型晶体(4)25时,PH5 的 W 和 N 的水溶液中由 H2O 电离出来的 H离子浓度之比为 2 (12 分) ;三;A Al3+3A

4、lO2+6H2O = 4Al(OH)3Fe2O3+2Al 2Fe + Al2O3 (Fe2O3若写成 FeO 或 Fe3O4并配平也可以) 分子 11043.(14 分) 、A、B、C、D、E、F、G 七种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B、D、G 含有同种元素。已知:()A 为金属单质; B为红褐色固体;E 为密度最小的气体;G 为浅绿色溶液。()D 为黄色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D 能将某种氧化物氧化为 F,F 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2)G 生成 B 有多种途径。若在 G 的溶液中加入

5、与 G 等物质的量的 Na2O2,恰好使 C 转化为 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即 D 将某种氧化物氧化为 F)的离子方程式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3)D 的水溶液显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4)实验室制取 C 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气体 C 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消耗 0.1mol KI,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3.6121023 个。请按照要求填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解释将少量气体通入淀粉 KI 溶液溶液最初变成 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继续通入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 (本题

6、14 分)(1) (2 分) (2)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 (2 分)2Fe3+SO2+2 H2O =2Fe2+SO42+4 H+ (2 分)(3)Fe3+3 H2O Fe(OH)3+3 H+ (2 分)(4)MnO2 + 4 HCl(浓) Mn Cl2+Cl2+2 H2O (2 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解释蓝(1 分)Cl2+ 2I= I2+2Cl(1 分)5Cl2+ I2+6H2O= 2HIO3+10 HCl(2 分)4 (14 分)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 X2、Y ,标准状况下 X2的密度为 3.17gL-1, ;常温下, Y 为浅黄色固体。Z 是

7、一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0.1molL-1 Z 的水溶液 pH=13 。X2、Y 和 Z 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无关物质已略去):(1)写出单质 X2与 Z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已知 16g 单质 Y 完全燃烧放出 148kJ 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3)已知 C 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D 的化学式是: ;D 的水溶液 pH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D 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将 20mL 0.5molL-1 C 溶液逐滴加入到 20 mL 0.2molL-1 KMnO4溶液(硫酸酸化)中,溶液恰好褪为无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8、(4)石墨和铁做电极,用隔膜电解槽电解 A 的溶液,阳极产生 X2 。写出电解 A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4 (14 分)(1) Cl2+2OH-=Cl-+ClO-+H2O (2)S(s)+O2(g)=SO2(g);H=-296KJ/mol Z BDX2YAC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3) K2S 、 S2-+H2OHS-+OH- ,c(K+)c(S2-)c(OH-)c(HS-)c(H+) 1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2(4) 2Cl-+2H2O=Cl2+H2+2OH- (每空 2 分)5

9、 (16 分)下列 16 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己知:(a) W、P、N、X、F 是单质,其中 F 是金属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b) A 是金黄色矿物。M 是浅绿色的晶体。K 与 Y 均是 10 电子分子。(c)B 与 C 两种化合物均由同主族的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d)W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e)反应、分别是工业制 K、D、F 的重要反应。反应是实验室制 M的重要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 元素 F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 写出 M 的化学式 。要从 M 的溶液中得到 M 晶体,其操作方法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 是离子晶体。 稳定性

10、:Kc(H+),溶液呈碱性,所以阴极附近溶液变为红色 (3 分)9 (15 分)下列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有的生成物未列出) ,其中:D 为碱,G 为酸,金属甲在 G 的浓溶液中会钝化;F 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A、B、C、D,E 均由 Q,R、x、T 四种短周期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且Q、R、X、T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3 倍;R 和 X 相邻;Q和 T 同主族,Q 为非金属元素,T 为金属元素。则:(1)X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R、X、T 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用元

11、素符号表示) ;(2)A 和 G 等物质的量反应产物的水溶液显 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3)A 和 X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H 均为 12 的 D 溶液和 F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OH-)之比为 ;(5)为保护环境,通过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使尾气中的 E 和 CO 反应转化为两种空气的成分,当反应转移 l mol 电子时,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为 L。9 (15 分)(1)第二周期 VIA 族;O N Na(各 2 分,共 4 分)(2)酸, (1 分) ,NH+4+H2O NH3H2O+H+(2 分) (3)4NH3+5O2= 4NO+6H2O(3 分)(4

12、)1:1010(或 10-10,10-10:1) (2 分)(5)14(3 分)10.(15 分)下图涉及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A、F 为无色气体单质,B 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为黑色氧化物,E 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1)B 的电子式为 ;(2) 写出 B 和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 E 与 G 的稀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数目:;(4)J、K 均是同种金属的氯化物,且 K 为白色沉淀。写出 SO2还原 J 生成 K 的离子方程式 ;(5)汽车尾气中常含有 D 和 CO ,二者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大部分转化为两种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已知: F(g) + A(g) = 2D (g) H = +180.5KJ/mol 2C (s)+ O2 (g)= 2CO(g) H = -221.0 KJ/mol C (s)+ O2(g) = CO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