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86470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格式)项目名称: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建议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二八年十月九日1项目概况表项目名称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经费需求(亿元)其中国拨 (亿元)实施周期3(年)重大项目 重点项目所属领域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项目与纲要 的衔接性明确列入纲要农业 领域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优先主题以及公共安全领域生物安全优先主题基本属于纲要 领域 优先主题的范畴其他(请说明)项目与重大工 程、重大装备、 行业重点业务 工作或引进消 化

2、吸收项目的 结合性是 现代农业“十大行动” 工程的关键配套技术没有明确的依托工程其他(请说明)项目与部门 (地方)科技 需求的衔接需求提出单位: 农业部渔业局 其它(请说明)创新类型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完成时的 应用类型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局部试点示范 较大范围推广应用项目组织单位 的建议牵头组织单位建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其他组织单位建议: (列前五个)2编写说明1项目建议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纲要 )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支撑实施最新或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并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

3、立项要求。2各有关部门、地方及有关单位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等发展需求,提出项目建议,正式行文并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报送科技部。3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应一并附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 。3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 年,水产品总产量 5290 万吨,占全球渔业产品总量的 1/3,其中养殖产量超过 3593 万吨,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渔业人口 2070 万人,劳动力 1300 万人,占我国农业人口 2%,渔业劳均收入达 9540 元(2005 年)

4、 。渔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品种繁多、数量充盈的水产品,也为国外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水产品对外贸易出口额由 1980 年的 3.6 亿美元增长至 2006 年的 93.6 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额的 30.2%,成为实现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多年位居农产品出口首位。然而,近年来随着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生产者在生产中不顾环境容量和自身的技术条件,盲目追求高产,造成各种疾病频繁发生,乱用药成为普遍现象。另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替代渔药和疫苗研发滞后,针对性治疗措施少。此外,良种覆盖率低、饲料技术落后、养殖水域自身污染等也都对水产品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

5、响。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发生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不断暴露出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入世至今,我国相继遇到了氯霉素、恩诺沙星、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甲醛、贝毒等近十种有毒有害物质、涉及虾、鳗鱼、斑叉、贝类、紫菜、淡水活鱼、龙头鱼、河豚鱼等十多个主要养殖品种质量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形象和加工贸易企业利益,更导致养殖渔民收益受损,国内市场价格下滑。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背后深刻反映着我们在养殖环境、养殖方式、良种选4育、病害防治、养殖用药、饲料生产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近期“三鹿奶粉事件”引起国家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强化源头管理和规范投入品管理再

6、次被人们提到议事日程。此时开展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部署纲要指出,要把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在“农业”领域明确提出要“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贮藏加工

7、技术与设备”等优先主题研究。在公共安全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中,也将生物安全列入优先发展的主题,重点研究快速、灵敏、特异监测与探测技术,化学毒剂在体内代谢产物检测技术,用于应对突发生物事件的疫苗及免疫佐剂、抗毒素与药物等。同时,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重点,农业部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作为重点。本项目是贯彻国家科技发展纲要,贯彻科技部“十一五”农5村科技工作的指导意见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进农业部“十

8、大行动”计划,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共性研究,对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是实现现代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过去的 30 余年,在我国“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在规模和总量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基础研究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产生了一些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问题,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是养殖设施设备落后、生产可控程度不高,养殖清洁生产意识淡薄,养殖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造成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二是缺乏高效、专用渔药以及相关防控技术,养殖厂家

9、普遍存在盲目使用药物问题,忽视养殖的休药期规定,导致水产品药残超标,直接面临市场准入难关,同时也影响到产品的深加工开发以及出口贸易;三是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健全,缺乏水产品由鱼池到餐桌过程中质量监控技术,缺少对渔用药物代谢和残留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对产品安全储运技术及产品全程质量跟踪与溯源技术研究也几近空白;四是环境质量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现有标准的指标体系及标淮限量值与产品质量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直接影响着相关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组织实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是解决制约我国主导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10、问题,是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水产养殖从单纯产量型6到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大迫切需求,对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出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增强水产品质量控制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3. 是国家发展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资源更为稀缺,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 47%。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大地受到耕地资源的限制。同时,以耕地资源引出的食物安全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目前易于开发的耕地资源和畜牧资源已基本上得到了较有效开发,今后能用于深入挖掘和开发的将是海洋和内陆水域资源。我国用占世界 9的耕

11、地养活了占世界近 21%的人口,水产品所做的贡献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解决了吃鱼难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渔业生产,既不与粮食争耕地,又不与畜禽争草场,对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 是提升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水产品国际贸易为推进渔业结构调整、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高渔业附加值、增加就业和渔民收入、提高渔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水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重视,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逐渐浮出水面,水产品安全卫生突发事件不断:1996 年,欧盟以监管体系不完善和产品卫生问题为由,开始对中国贝类产品实行禁运,至今仍未开放;

12、美国也因中国贝类卫生管理与其管理标准不符而限制进口中国贝类;“养殖淡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事件” 、 “对虾氯霉素事件”等造成相关产品出口一度停滞,影响到出口创汇。总结这些事件根源,主要是由于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因此开展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产7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5. 是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支撑能力的需要近年来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给与了充分的重视,渔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和技术积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全球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和水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与新阶段我国现代渔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相比,仍有较

13、大差距:一是标准基础研究薄弱。例如一些药物的药效、毒理和安全性等指标缺乏研究基础,用法用量、休药期、残留限量和检测方法等缺乏技术支撑,影响到这类标准的制定工作。二是标准的配套性和实用性不强。以检测方法标准为例,农业部 235 号公告中有关水产品的 18 种限用药物目前仅有 3 项有检测方法标准,不得检出的 29 种药物仅有检测标准 14 项,还有 11 项未列入制定计划,禁用的适合水产品的 24 种药物,有 8 种没有检测方法;海洋生物毒素还仅能以生物法检测,无一精确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持久性污染物检测方法除多氯联苯、苯丙芘外大多空白、一些病原微生物和病毒还缺乏分离检验技术;有害重金属还仅停留

14、在测定总量的水平上,缺乏形态、价态分析的技术。而仅有的标准方法也存在着方法单一、灵敏度低、前处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相关研究和水产品监控工作的瓶颈。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完善水产品标准体系,规范投入品市场都将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通过“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项目的实施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对全面了解我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的总体状况以及对水产品质量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养殖产业的总体8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了解我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的基本状况,对推动水产养殖的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养殖技术、产品质量,增强水产投入品质量意识;二是加快提升养殖水产

15、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国内外消费市场;三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提升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开展“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是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实现整体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行动,是现阶段十分迫切的任务。(二)项目实施产生的重大经济、社会效益。1. 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对养殖投入品的安全评价,可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水产品质量的公信度,增加养殖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出口创汇,从而可产生巨大的经

16、济效益。首先,可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国内产品畅销、出口产品通畅。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虾、鳗鲡、大菱鲆曾在国内消费不畅,长期以来出口也受到巨大障碍。2006 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业出口总额的 30.2,出口额达 93.6 亿美元。随着项目的完成,对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全面改善主导养殖品种质量安全,大大提升水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出口总量、拓展新的国际市场,使水产品出口额增额空间在 20 亿美元以上。另外,通过开展本项调查研究,为建立环境质量控制规范、养9殖投入苗种质量规范、优质安全饲料标准、渔用药物使用技术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等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将为全国水产养殖单位进行健康养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上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