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86318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2(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煤矿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副斜井井筒施工工程副斜井井筒施工工程施施 工工 组组 织织 设设 计计施施工工单单位位: 编编制制时时间间: 2012年年1月月圣鑫煤业副斜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圣鑫煤业副斜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会审签字表会审签字表会审意见:建设方会审签字: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 通风副矿长:总工程师: 矿 长: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年 月 日会审意见:监理方会审签字:监理工程师: 总 监: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年 月 日圣鑫煤业副斜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圣鑫煤业副斜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会审签字表会审签字表会审意见:

2、审核签字:编 制 人: 机电副经理:安全副经理: 生产副经理:技术副经理: 项目经理: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驻泽州天安圣鑫煤业项目部年 月 日贯彻记录贯彻记录时 间地 点传达人参加人员签名:目目 录录前 言1第一章 概况2第一节 概述2第二节 编制原则2第三节 编写依据2第二章 工程概况3第一节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3第二节 地层及地质构造4第三节 水文地质情况8第四节 工程概况9第三章 施工准备10第四章 施工方案及方法16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6第一节 劳动组织26第二节 循环作业27第三节 技术经济指标28第四节 工程排队29第六章 施工设备及辅助作业系统30第七章 质

3、量保证体系及文明施工措施39第一节 质量方针及目标39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39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44第四节 执行标准及技术规范47第五节 文明施工措施47第八章 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技术措施48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48第二节 安全保证体系50第三节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52第四节 井筒施工应急预案71第九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75第十章 环境管理76第十一章 其他77附图、表1前前 言言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山西泽州巴公圣鑫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39 号文关于晋城市泽州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原山西泽州巴公圣鑫煤业有限公司被山西晋煤集团泽

4、州天安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更名为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2009 年 11 月 18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证号为 C 号换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属单独保留矿井,高瓦斯矿井,批准开采 3 号、9 号、15 号煤层,生产能力为 900kt/a。圣鑫煤业 2006 年资源整合之后,2007 年 3 月成立了泽州巴公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利用了原南连氏西头煤矿部分井筒设施和工业场地进行了扩建,整合之后被批准生产能力为 300kt/a,批准开采 3 号煤层。2008 年 6 月 2 日进行了基建开工建设。2009 年 8 月兼并重组后,矿井一直处于停工状态。2011 年 4 月 15 日,山西省煤

5、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办基发字2011631 号文对该矿进行了开工批复。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国家及本行业部门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施工能力和技术经验,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效益,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工程进度。本着工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效益好的原则,建设本矿井。2第第 一一 章章 概概 况况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工程名称一、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副斜井井筒。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和矿井安全出口。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三、巷道设计长度及

6、服务年限副斜井设计长度为 640m,2006 年资源整合时已掘 80m,本次施工主要是延伸副斜井,新施工井筒工程 560m。服务年限 :同矿井服务年限。第二节第二节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在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以及合同所规定其它指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织施工。2、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选施工方案,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3、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井工期。4、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全面实现。第三节第三节 编写依据编写

7、依据一、掘进巷道设计图纸一、掘进巷道设计图纸圣鑫煤业副斜井井筒施工图。3二、其余编制依据二、其余编制依据1、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副斜井井筒工程施工合同。2、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3、 煤矿安全规程 (2011 年版) 。4、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3-2010) 。5、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T5009-94) ;6、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7、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8、国家、省市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

8、概况工程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井田地理位置:井田地理位置: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泽州县巴公镇西南北连氏西头村口,井田外东部为凤凰山矿和古书院煤矿,北部与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靖丰煤业有限公司相接,四临关系相对简单。副斜井井筒位置:副斜井井筒位置:位置副斜井井筒位置位于井田北部,在矿工业广场西侧,回风立井西北,副立井西南。交通情况:交通情况:该矿距巴公镇约 8km 处,东距长晋高速 5km,距泽州北高速入口约 3 km,距 207 国道约 7km,北东距太焦铁路北板桥站约 9km,距井田内东部陈大(陈沟-大阳)公路线 1.5 km,交通运输

9、十分便利。第二节第二节 地层及地质构造地层及地质构造(一)(一)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东南缘,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隆起) ,受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新华夏系构4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二)(二) 、井田地层、井田地层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晋城国家规划井田东南部,白马寺区精查勘探区西部外约 1km,井田内第四系中更新统(Q2)黄土大面积覆盖,井田东北部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1f)地层带状出露,井田外东部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10、(P2s)地层。根据矿井井筒实际揭露及钻孔资料,井田内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第四系中更新统(Q2) ,现依次叙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埋藏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深灰、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色、黑灰色泥灰岩,含次生石膏及侵染状黄铁矿,下部裂隙岩溶发育,并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为角砾状石灰岩,平均厚度约 100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

11、,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一般有灰色鲕状铝土岩、铝土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组成,偶有灰黑色粉砂岩、夹菱铁矿及硫铁矿等组成,底部局部见“山西式”铁矿。全组厚度 212.0m,平均 5.0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黑色、黑色泥岩,灰黑色、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夹石灰岩及煤层组成,灰岩中常5含燧石结核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下常有煤层或煤线,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沉积厚度较稳定,本组厚度 55.35111.65m,平均 86.51m。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下段(C3t1)自 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 6.6

12、15.39m,平均 12.5m。由 K1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 15 号煤层组成,局部发育一层石灰岩,不稳定。15 号煤层位于该段顶部,本区厚度 0.602.49m,平均厚 1.70m,煤层顶部有 0.100.20m 的黑色泥岩伪顶,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之一。中段(C3t2)自 K2石灰岩底至 K4石灰岩顶,厚 20.2541.4m,平均 31.1m。本段主要由 K2、K3、K4石灰岩与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 11 号、12 号、13 号煤层组成。K2 石灰岩厚 812.0m 平均 10.2m,为全区最稳定之石灰岩,含生物碎屑、方解石条带及隧石结核,底部见炭质泥岩。K3石灰岩厚

13、 08.3m,平均3.20m,K3石灰岩为 13 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灰色生物灰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碎屑及细脉状小团块状黄铁矿。K2K3石灰岩之间厚度一般 7.80m,由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13 号煤层层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K4石灰岩厚 2.153.60m,平均 3.00m,为 11 号煤层直接顶板,该石灰岩层位稳定,为黑灰色燧石灰岩,含有较多黄铁矿。K3K4石灰岩层之间厚一般为 6.9m,以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 11 号、12 号煤层组成。11 号、12 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上段(C3t3)自 K4石灰岩顶至 K7砂岩底,厚 28.554.86m,平均 42.91m。由

14、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K5石灰岩及 5 号、7 号、8 号、9 号煤层组成,常以方解石条带充填。K4K5石灰岩之间主要以粉砂岩和 7 号、8 号、9 号煤层组成。7 号、68 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9 号煤层为局部稳定可采的薄煤层,厚0.501.56m,平均厚 1.11m。K5灰岩为含团块状燧石灰岩,底部含泥质成分较多,一般厚 3.50m。K6灰岩常相变为砂质泥岩或褐色燧石层,一般厚4.90m。K5石灰岩K7砂岩之间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及 5 号煤层组成,顶部厚层状泥岩中含菱铁矿结核,5 号煤层为不可采的稳定煤层。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K7砂岩底至 K8砂岩底,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色、深灰色中细粒砂岩夹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沉积厚度稳定,其中 3 号煤层位于本组地层底部。本组厚度 39.756.62m,平均48.0m。3 号煤层厚 1.706.02m,平均厚 4.40m,含煤系数 9.17。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底至 K10砂岩底,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