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85610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初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亲爱的同学,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自己 吧! 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7 题,共 23 分) 1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书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2 分) 一点爱心,一点爱心, 点亮世界。点亮世界。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 分)这里蝴蝶的美丽和繁多是别处无与伦比的;我们在森林中经常可以遇到彩色的斑 ln 的蝴蝶和人们一同行进,甚至连续飞行几里路。蝴蝶越聚越多,它们上下翻 飞,左右盘 xun 它们在花从树影中飞快地煽动着彩色

2、的翅膀,闪得人眼花缭乱。(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斑_ln_ 盘 xun_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 分) _改为_ _ 改为_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B、从小酷爱电脑的王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C、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4.修改病句。(2 分)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活

3、动了。5、右边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探 究结果. (2 分) 答: 6古诗文默写:(9 分)(1) 角声满天秋色里,_ 。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不畏浮云遮望眼,_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_,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 陋室铭 ) (4)塞下秋来风景异,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5) _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出春天里花草茂盛的句子是:_, _ 。 (7)望岳中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_, _ 。 7名著填空:(2 分)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这本书的作者是

4、 。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第 8-11 题,共 9 分)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你所在的学校班级开展了一次“七、一 总动员” 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活动有“读一本书” 、 “听一堂课” 、 “忆一段往事” 、 “学一位楷模” 、 “唱一首歌” 、 “答一道题” 、 “送一句祝福” 。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8.请你根据活动主要内容,从中任选一项搜集资料,请你把搜集资料的方法写在下面。 (2 分)9.活动中准备邀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李明同志到班级给同学们上一堂励志课,班主任老 师派小华去邀请,请你帮她写一段邀请的话,写在下面吧!(2 分)10.活动中同学们要学习

5、许多楷模的英雄事迹。请你给介绍一位英雄楷模并说一说他的事迹。 (字数在 20 字左右) (2 分)11.活动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为中国共产党“送一句祝福” ,请把你祝福的寄语写下来 吧!(3 分)三。阅读理解及分析(阅读理解及分析(12-2912-29 题共题共 3838 分)分)(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15 题 共 8 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下面黑体字解释不正确的一

6、项是( )。(2 分)A念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D相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 分)314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是那句?(2 分)15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 的心境。(2 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 -21 题。 (共 12 分)近一个多月以来,西北地区连遭严重的沙尘暴袭击。每次沙尘暴来临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严重困扰人们的生活。沙尘暴的频繁出现,是大自然为人类再一次敲响警钟。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人类自身无端地、肆意地破坏了我们的大自然,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就在现

7、在,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毁坏地面植被的现象不是还时有发生么?人类这一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其苦果我们不是已经尝到了吗?气温突变、夏季酷热、冬季酷寒。夏季最高气温可达四十多度,地面温度则更高;冬季寒流接踵而至,持续不断。再就是降雨量逐渐减少,气候干旱。第三就是风沙剧烈,春季几乎无日不风。真应了古人诗句:“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小岗。 ” 人类啊,赶快觉醒吧,大自然的警钟还不够震耳欲聋吗?16.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2 分肆意: 接踵而至: 17.每次沙尘暴来临,都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2 分_ _ 18 短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分_ _19.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

8、么?2 分_ _20. 分析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选出正确的一项 2 分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1。请你提一条制止沙尘暴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2 分)措施 理由 (三)(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2-25 题。 (共 9 分)匆匆匆匆朱自清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

9、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

10、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2.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3 分)23.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2 分)24.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2 分)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25.珍惜时间

11、,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 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2 分)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6-29 题。 (共 9 分)善待挫折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

12、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删改 )26. 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_ 27. 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分)_ 28. 文章第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