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16623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 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案第一课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学会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的知识,说明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三农”问题,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难点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教学方法讨论法 指导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资料展示 2004 年 3月 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

2、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开放提问 你能从我国的国情分析,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吗?(关注“三农” ,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出示板书 4.1 稳步增长的农业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师承转 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 看 P74页图 4.1“农业的生产部门”回答

3、。师生小结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五个部门。出示板书 1.农业:农业(种植业) 、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补充解释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 、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个大部门。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读 P75页课文 P99改革开放后农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人

4、民生活的影响。师生小结 改革开放后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使我国的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农产品供求量呈现出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第二课时 农业的地区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习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

5、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教学过程活动引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发给你们的中国轮廓图上大胆设计我国的主要农业部门的发展地区。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理解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教师承转板书 4.1 稳步增长的农业二、农

6、业的地区差异出示图片 出示“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你设计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 (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展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小组讨论、展示、评议、完善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差异原因分析东北北方华北分界线南 方(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原因的分析结合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的已学知识上,加强学

7、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归纳的学习地理方法。 )出示图片 P77页图 4.4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作物会生长在这些地方?教师小结农业的地区差异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种农业的地区差异使得地方的传统饮食也各有特色。第三课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2.初步学会从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的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

8、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指导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A.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D渔业河湖多(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

9、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就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 4.1 稳步增长的农业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出示图片 P79 页图 4.5 “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作物的主要因素?学生抢答出示板书 1.自然条件教师提问承转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当我们进行

10、具体的农业生产时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请同学们看 P79页信息传递水果分布与自然条件。出示板书 2. 社会经济条件(1)与城市的距离教师承转引申 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素之一。联系实际(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 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第四课时 我国农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2.将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技能,从地理图表上获取信息的技能。情感态

11、度与价值观树立“粮食生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教学难点理解农业发展对策: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教学方法讨论法 指导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那么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出示板书 对策 (1)建立商品粮基地教师承转 根据大屏幕展示的图片图 4.8“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 ,你能说出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名称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们?学生讨论交流 省略。教师提问 你能分析一下东北平原、长江流域成为商品粮基地而华北

12、平原没有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吗?学生讨论交流省略。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申师生讨论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为什么三江平原地区禁止开垦,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实行退耕还湖,你如何解释呢?出示板书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关注地理热点,坚强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体现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教师承转 面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哪些更好的办法吗?展示图片:无图栽培、现代化养牛场刚才我们学习了建立商品粮基地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之一,从上述图片、材料,可以看出,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是什么?学生讨论、板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