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55790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蔬菜学术论文下载 www. c n v e g . o r g莴苣为菊科莴苣属, 包括生菜、 莴笋和油麦菜。莴苣花为舌状花、花小,柱头包裹在花药里面,1朵花由 20 多朵舌状小花组成。莴苣的花无法在蕾期去雄,只能在开花期进行去雄,这就给真杂种的获得带来不便。 由于莴苣花结构特别、 开花时间短,致使杂交非常困难,这为莴苣杂交育种及新种质资源的创制带来不便。苋菜为穗状花序,花较小,去雄以及花粉收集困难,同样存在杂交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杂交困难的问题,本文详细描述了莴苣及苋菜的杂交技术,该方法获得的真杂种率高,为科研以及莴苣新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方便,也为苋菜育种和群体构建提供基础。1 莴苣的杂交

2、制种技术1.1 杂交时间 湖北武汉地区,莴苣 12 月中旬在塑料大棚播种,翌年 5 月初便可进行杂交。当温度不超过 35时,莴苣都可进行杂交,开花时间会随温度和光照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晴天温度越高,开花时间越早。2530期间,晴天莴苣开花时间在上午 6:3010:00,阴雨天气在 13:0016:00。阴雨天气不利于莴苣的开花和散粉,杂交成功率较低,因此建议阴雨天不要进行杂交。1.2 杂交方法 在莴苣花半开还未散粉前,用小镊子轻轻夹住花药,只拔出花药部分,由于柱头包裹在花药里面,因此在去雄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能连花柱一起拔出。拔出花药后,可以看到分叉的柱头。1 朵莴苣花是由 20 多朵舌状小花组成

3、,分 23 轮排布。需仔细检查每一朵舌状小花的花药是否去干净,如有破损花药残留于小花中,则无法去除,建议去除该舌状小花。待小花花药彻底去干净后,可用小喷壶喷清水冲洗莴苣花,再用干净的纸吸干花中水分,等待授粉。当父本开花散粉后,直接摘取有花粉的花,给去雄后的母本授粉,授粉后可以看到黄色花粉沾到母本花的柱头上,无须套袋(图 1) ,并在授粉后的莴苣母本花花托部位贴上标签纸,作为杂交标记。授粉后1015d(天)可以采收杂交种子。2 苋菜的杂交制种技术湖北武汉地区,苋菜 12 月中旬播种,翌年 6 月初可进行杂交。苋菜为穗状花序,雌雄异花。由于花序的子花发育期不同,顶端花发育较慢,因此可以去除顶端花序

4、。通过肉眼观察,一般两朵雌花中间夹有一朵雄花,雄花带黄色花药,因此可在未开花时用镊子从上到下去除雄花。为保证真杂种率,在杂交后的 7d(天)内,都应检查雄花是否去除干净。可在每天早晨 7:00 去除未开花或当天开花而未散粉的雄花,并检查其他进一步发育的雄花。杂交当天,从父本中收集大量未散粉的花药,放置在干燥的玻璃皿中,半小时后花药会自动散粉,也可轻轻触碰已经散粉的花药,使花粉落在干燥的玻璃皿中。利用细毛笔蘸上足够花粉,涂抹于张开的雌花柱头上(图 2) 。重复 3d(天)授粉工作,便可获得一定的杂交种。授粉后 15d(天)可以采收杂交种子。陈炯炯,副教授,专业方向:蔬菜分子生物学,E-mail:

5、收稿日期:2014-08-19;接受日期:2014-09-22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662014PY031)莴苣及苋菜属于高度自交植物,莴苣由于开花时间短,一朵花有多朵小花组成,导致莴苣真杂种获得非常困难;苋菜同样存在因一个花序小、花多等因素造成的杂交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莴苣和苋菜的杂交过程,为莴苣和苋菜新品种的创制提供了基础。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陈炯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2014(11) :94-959494栽培管理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中国蔬菜学术论文下载 www.

6、 c n v e g . o r g图 1 莴苣的杂交过程A,准备去雄的莴苣花;B、 C,莴苣花去雄过程;D,去雄后的莴苣花;E、 F,冲洗多余的花粉;G、 H,授粉过 程;I,授粉后的莴苣花。IHGFE图 2 苋菜的杂交过程A,苋菜去雄及花粉收集;B,苋菜花药收集到干燥的培养皿中;C,准备杂交的花粉;D,授粉过程。ABCD雌花雄花 信息 番茄由小到大的秘密番茄基因组学研究又一重要成果ABCD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黄三文领导的国际番茄变异组研究团队对世界各地的 360 份番茄种质进行了重测序 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为揭示番茄的进化历史、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最新

7、研究成果以长篇 幅论文在线发表于 2014 年 10 月 13 日的NatureGenetics(自然遗传学) 杂志。该研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 所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近年来在Nature 、 NatureGenetics 、 PNAS 、 PLoSGenetics等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后,又 一次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如今食用的大果栽培番茄是由野生番茄驯化而来的。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野生番茄果实在质量、颜色、形状等方面 发生了显著变化。野生番茄果实非常小,单果质量仅 12g,而现代栽培番茄的单果质量是其祖先的 100 多倍。然而,番茄 人工驯化过程一直未有全面研究。通过

8、群体遗传学分析,该研究揭示了番茄果实变大经历了从醋栗番茄到樱桃番茄再到大果 栽培番茄的两次进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分别有 5 个和 13 个果实质量基因受到了人类的定向选择。我们所熟知的圣女果的学 名是樱桃番茄,并不是通过转基因获得,而是番茄进化的中间阶段。 研究团队通过比较不同番茄群体的基因组差异, 发现第 5 号染色体是决定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主要用于生产番茄酱) 差异的主要基因组区域,此区域含有多个控制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基因,这些基因赋予了加工番茄显著的特 征。此外,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决定粉果果皮颜色的关键变异位点,此位点的变异导致 SlMYB12 基因启动子区 域的

9、缺失,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得成熟的粉果番茄果皮中不能积累类黄酮。我国北方消费者偏好粉果番茄,这一 发现为培育粉果番茄品种提供了有效的分子育种工具。 在现代番茄育种中, 野生种质资源被广泛地应用。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 研究团队准确地界定了野生番茄基因组片段在栽培番茄基因组中的位置和长度。分析发现,番茄的驯化和野生资源的利用共 导致了约 25%(约 2 亿个碱基)的基因组区域被固定,这严重限制了番茄的进一步改良。有了变异组提供的 1100 多万个分 子标记,今后育种有可能突破这一限制,进一步拓展番茄育种的空间。 在番茄商品化育种中,由于强调追求高产和耐储运等商业品质,番茄风味品质下降了,消费者抱怨番茄的味道越来越 淡了。在番茄变异组大数据的基础上,黄三文团队正和美国科学院院士 HarryKlee教授领导的番茄品质育种团队紧密合作, 将阐明影响番茄风味的 20 多种挥发性物质的代谢和积累的机理,为培育更加美味的番茄提供新的工具。 李颖(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9595栽培管理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