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51874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委书记在群众路线培训班上的发言应急谋远 创新奋进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省委举办全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讨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厘清思路、加快发展,在全省上下形成竞进提质的良好发展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安排我发言,是对 XX 的鼓励和鞭策。下面,我主要汇报四个方面的情况。一、站高谋远,明晰 XX 长远发展战略定位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支持 XX 的发展,并寄予厚望。2011 年 4 月,省委、省政府在 XX 召开现场会,深入推进“一主两副“战略,要求我们做龙头 XX、支点 XX、跨越式发展的 XX,全面复兴“大 XX“的历史地位。学习省委、省政

2、府指示精神,我们深刻体会到: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冷静思考,应急必须与谋远紧密结合;有什么样的发展定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应当志存高远。为此,我们组织调研专班,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研判 XX 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现实基础条件,谋划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定位。在 2011年底召开的 XX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们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以“三中心“、“三 XX“建设为主要任务,全面提升创新引领、交通枢纽、产业带动和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着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三中心“是 XX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定位。国家创新中心集聚配置高端创新要素资源,

3、定位在微笑曲线上高附加值的左上角,即产业价值链的研发设计等阶段;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集聚配置高端市场交易要素资源,定位在微笑曲线的右上角,即产业价值链的品牌运作、交易营销等阶段;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主要集聚先进、高端制造业,是国家创新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通过“三个中心“的建设,XX 将进一步巩固中部经济中心地位,在全国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成为国家发展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和支点,进而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三 XX“是 XX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和目的。建设生态宜居 XX,就是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生态环境

4、承载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硬支撑;建设文明 XX,就是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开放包容度和文明感召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软支撑;建设幸福 XX,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三 XX“建设,巩固提升 XX 中部中心城市地位,成为大气、秀美、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城市。我们的主要考虑是:力争到 2014 年,全市 GDP 过万亿元,再经过 6 年左右时间努力,GDP 过 2 万亿元。到 2030年,GDP 达到 3.5 万亿元,占全国的 3%左右(2012 年占1.54%) ,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去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

5、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全面实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支持 XX 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新精神、新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组织各方面力量,按照“百年规划“的理念,着力解决好城市长远发展“应做什么、不做什么、留下什么“的问题,研究制定出台了XX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 、 XX 市2049 年远景发展规划等。我们的远期目标是:到 2049 年,文化引领和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配置中心之一,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引领等领域

6、具备较强的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城市,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圈,实现大XX 的复兴。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我们认为,发展不够仍然是 XX 最大的实际。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 XX 的复兴,关键是要加快发展。我们牢牢把握 XX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把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每年增加千亿元以上,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每年跃升 1 位,2012 年上升到第 4位,挺进全国城市第 9 位,时隔 22 年重返全国城市 10 强。一是坚定不移地实

7、施工业倍增计划。针对 XX 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主要在工业的实际,我们于 2010 年底,明确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努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和投资均实现倍增,即到 2015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15000亿元(2010 年 7005 亿元) ,力争突破 16000 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总投资累计达到 8000 亿元(“十一五“期间仅3000 亿元) ,力争突破 1 万亿元。第一,狠抓工业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我们花大气力抓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2011 年、2012 年投资增幅分别为42%、41.5%,在全国副省级城

8、市中排位,由 2010 年的第11 位跃至第 2、第 3 位。我们狠抓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建设,2012 年引进 10-50 亿元工业项目 40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10 个,其中上海通用、联想、周大福产业园等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引进、当年开工建设。目前,一批在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格力电器 XX 产业园、东本二厂已建成投产,80 万吨乙烯、神龙三厂、联想等重大项目也即将投产。第二,超常规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我们谋划确立了“3+6+3“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在发挥好现有 3 个国家级开发区作用的基础上,把新城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场,集中力量在 6 个新城区各规划建成一个 20-30 平方

9、公里的工业示范园区,3 个跨三环线中心城区各规划建成 10 平方公里以上的示范园区。经过去年一年的建设,6 个新城区各10 平方公里、3 个中心城区各 5 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园区投资和开发面积是前三年的总和。第三,优化工业发展环境。针对制造业成本上涨过快、利润率不高、产业链高端环节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我们强化对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保增长、降成本、调结构、拓市场,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我们成立了全市工业倍增领导小组以及新城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建立市领导对口联系新城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制度,把工业规模总量、投资、招商引资

10、、园区建设等指标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健全强有力的工业发展协调督查落实机制。我们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工业发展 13 条:关于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若干意见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30 条: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工业保增长 16 条: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 ,预计今年将为企业减负 80 亿元。在“治庸问责“中,围绕打造全国发展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我们把优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突破口,审批环节由 31 个减少到 14 个,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审批时限最短 15 个工作日,最长时限不超过 60 个工作日。经过几年的努力

11、,工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0 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 6,增幅排名第 2;千亿元产业由 2010 年的 1 个增至 5 个。二是不失时机地推进服务业升级发展。为了促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我们去年着手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力争到 2016 年,服务业增加值达 7000 亿元以上(2012 年为 3833 亿元) ,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第一,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筹建物流、大宗商品、碳排放等交易所,以及“XX 价格指数“平台,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新型商贸业态,加快物流通道建设,开通“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

12、专列,积极探索“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第二,加快国博中心等展馆建设。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如汉诺威米兰、光亚法兰克福) ,去年共组织各类展会 521 场(如 XX 国际汽车展、国际时装周等) ,推进国家级会展中心建设。第三,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27 家金融机构在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8 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汉设立分行,XX 成为中部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第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云计算、卫星导航应用等产业发展,建设中部最大的软件园-XX 软件新城。第五,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工程设计之都建设。积极推进文化、科技、

13、金融融合发展。第六,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开展江汉区、东湖高新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力推进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武昌滨江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等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 XX 最大的优势。我们以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以美国硅谷等全球创新中心为标杆,力争到 2030 年,将 XX 建设成为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产业革命竞争的国家创新中心。第一,加快建设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成中心。着力把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4、。把握下一代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加快在 3D 打印、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等领域超前布局。高标准建设 XX 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中华科技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国家卫星产业创新园等一批高科技园区。近几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年均 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4556 亿元,增长 32.1%,东湖示范区企业总收入突破 5000 亿元。到 2030年打造若干万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世界500 强高技术企业。第二,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重点建设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几年,引进了中国移动、华为、西门子、辉瑞、中国生物、中航科工等 100 多家知名

15、企业在汉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烽火、长飞、凯迪等 20 多家企业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技术中心。组建 XX 生物技术、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 6 个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体系。组建 32 家产业技术联盟,其中国家级 5 家(光纤接入、光纤材料、地理信息系统、高清光盘、激光加工) 。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全市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 536 万平方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 1 位,力争到 2015 年达到 1000 万平方米。第三,加快建设全国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建设人才特区,大力实施“3551 光谷人才计划“、“黄鹤英才计划“,重点培育引进一批海

16、内外领军型创新人才(目前,在 XX 地区创新创业的国家“人才达到 170 名,累计引进“3551“人才 431 名、“黄鹤英才“68 名) 。建设国家级科技金融中心,“新三板“和多项财税政策创新试点获批,我市成为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目前已有 10 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1家金融机构在光谷设立科技支行) 。出台“黄金十条“等一系列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三、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提高特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XX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在填补建设历史“欠账“的同时,以更高的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这几年,我们每年投入资金千亿元以上,持续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空间转型,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一是加快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我们深感,XX 现在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根源在于传统的“摊大饼“城市发展模式,导致主城边界无限增长,城市无序蔓延扩张。为此,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城市整体设计,致力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