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48929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最新2015电大道路工程技术复习题 完整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单项选择题:1最能反应一个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达程度的指标是( A )A道路面积密度 B汽车数量C干道网密度 D道路占有率2最能反应一个城市交通拥挤程度的指标是( D )A道路面积密度 B汽车数量C干道网密度 D道路占有率3棋盘式道路网指的是( A )A方格网式道路网 B环形放射式道路网C自由式道路网 D混合式道路网3由市中心向外辐射路线,四周以环路沟通的道路网结构指的是( B )A方格网式道路网 B环形放射式道路网C自由式道路网 D混合式道路网3道路起讫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称为( A )A非直线系数 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 D道路面积密度3干道总长度与城

2、市用地面积之比,称为( B )A非直线系数 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 D道路面积密度3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称为(D )A非直线系数 B干道网密度 C道路占有率 D道路面积密度3道路占有率指的是( C )A非直线系数 B干道网密度 C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D道路面积密度3作为街坊线与的次干路连接线的城市道路是( D )A快速路 B主干路C次干路 D支路3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划分,公路等级分为( B )A四个 B五个C六个 D七个3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称为道路的(B )A交通量 B通行能力C设计速度 D设计车

3、辆4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横断面处往返车辆总数指的是道路的( A )A交通量 B通行能力C设计速度 D设计车辆多项选择题1现有的道路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 ABCD )A方格网式 B环形放射式C自由式 D混合式E三角式3我国城市道路根据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物及车辆和行人进出的频率分为几大类,分别是( ABCD )A快速路 B主干路C次干路 D支路E高速路判断题1城市道路网通常是指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布局。( )2设计速度是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2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时,必须采用平面交叉。( )2城市快速路可以与次干路、支路直接相交。( )简答题1 与公路

4、相比较,城市道路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具有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等特点。 第 2 章单项选择题:3在平面线形中,使用最多的基本线形是(B )A直线 B圆曲线C竖曲线 D折线3在城市某一地区中把一条道路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这项工作称为(A)A定线 B选线C勘察 D放线3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使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分别是( A )A向外滑移和向外倾覆 B向内滑移和向内倾覆C向内滑移和向外倾覆 D向外滑移和向内倾覆3车辆在弯道上行驶

5、时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是( A )A离心力 B横向摩阻力C向心力 D汽车牵引力3下列关于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离心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 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28.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关系是( A )A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正比关系 B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反比关系C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D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平方成反比关系3汽车转弯行驶时单位重量上所受到的横向力(D )A离心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 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

6、驶越安全3缓和曲线的形式主要有回旋线、双曲线、三次抛物线等,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A )A回旋线 B双曲线C三次抛物线 D以上都不正确3城市道路单幅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置超高时宜绕(D )A中线旋转 B绕内边缘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 D绕分隔带边缘旋转3城市道路单幅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置超高时宜绕(A )A中线旋转 B绕内边缘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 D绕分隔带边缘旋转3城市道路双幅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置超高时宜绕(D )A中线旋转 B绕内边缘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 D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A

7、)A停车视距 B错车视距C会车视距D超车视距3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开始制动汽车所行使的距离称为(A )A反应距离 B错车视距C制动距离D超车视距38.S1 为反应距离,S2 为制动距离,S3 为安全距离,则停车视距 S 大小为( B )AS= S1S2S3 BS= S1 +S2+S3 CS= S1 +S2S3 DS= S1 S2+S33驾驶员从采取措施开始制动至汽车完全停住所需要的距离称为(C )A反应距离 B错车视距C制动距离D超车视距3当一条道路上转向相同的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A )A同向曲线 B反向曲线C断背曲线D复曲线3当一条道路上转向不同的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B)A同向曲

8、线 B反向曲线C断背曲线D复曲线3下列关于汽车横向力系数与汽车行驶平稳性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横向力系数越小,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差 B横向力系数越大,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差 C横向力系数的大小与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无关 D横向力系数是影响汽车行驶稳定的唯一因素多项选择题1道路的平面线形主要包括(BD )A竖曲线 B直线C折线 D圆曲线D波浪线 1实地放线操作方法主要有(ABC )A图解法 B解析法C综合法 D逻辑推理法D归纳法1横向力系数 主要取决于(BCD )A汽车牵引力大小 B汽车行驶稳定C乘客的舒适程度 D汽车的运营经济E设计车速1一般来讲,选择平曲线半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BC )A汽

9、车牵引力大小 B道路的等级和它所要求的设计车速C地形、地物的条件 D汽车的运营经济E道路的交通量1平曲线的长度包括(AB )A圆曲线的长度 B缓和曲线的长度C折线的长度 D直线的长度E竖曲线的长度1行车视距通常可分为(ABCD )A停车视距 B错车视距C会车视距 D超车视距E刹车视距判断题1直线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之一,具有能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和线形易于选定的特点。( )2一般来讲,定线应尽量注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2纸上定线就是将图上定好的道路中心线准确地移到实地上去。( )2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汽车前轮的轨迹半径和后轮的轨迹半径相同。( )简答题:1 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答:(1)道路平面设计必须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适的线形设计的总原则,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各项有关规定要求。(2)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等级的设计行车速度。(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断面的相互关系。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他两个断面在线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4)道路平面线形确定后,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及绿化、照明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有关因素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处理。第 3 章单项选择题46道路纵断面图上最主要反映的两条线是指( A )A地面线和设计线 B地面线和水平线C设计线和水平线 D地面线和等高线1通过

11、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的( A )A纵断面 B横断面C水平面 D铅锤面2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称为( B )A水平线 B地面线C道路中线 D铅垂线2工程设计中对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 A )A设计高程 B填挖高度C原地面标高 D原始高程2纵断面上每两个转破点之间连线的坡度称为( B )A横坡度 B纵坡度C最大纵坡 D最小纵坡2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称为( C )A横坡度 B纵坡度C合成坡度 D最小坡度54关于坡长限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A坡长限制主要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 B若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变坡点过多C若

12、不限制最大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非常大 D限制坡长就是说坡长越短越好55在道路的纵断面上,对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的转折处设置的缓和曲线称为( A )A竖曲线 B圆曲线C平曲线 D纵曲线56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 R 和 E,二者单位均为 m,则坡度角 与 R、E 的关系为( B )。AR BR CR4E2 DR8E257已知竖曲线半径为 R,切线长为 T,则外距 E 为( A )。AE= BE= CE=2RT2 DE=2TR256设竖曲线的半径为 R,竖曲线长度为 L,坡度角为 ,则三者的关系为( A )。ALR BRLCLR DRL+57已知竖曲线长度为 L,切线长为 T,则两者的关系是( A )。AT=L/2 BL=T/2CT=L DL=3T58坡度差 ( 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