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城县地名文化千年古县满城县[Man cheng xian]地处北纬 38°43′56″—39°07′35″、东经 114°56′53″—115°32′10″之间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县人民政府驻地满城镇,南距省会石家庄 120 公里,北距首都北京 140 公里,北同易县接壤,南与清苑县毗邻,西和顺平县交界,东连保定市区和徐水县总面积 658 平方公里,人口 38 万辖满城、南韩村、神星、大册营 4 镇,贤台、要庄、白龙、坨南、刘家台、石井、方顺桥、于家庄 8 乡共计204 个行政村,325 个自然村,为保定市辖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一、“满城县” 的语源简析“满城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满城县历史悠久,商周时已有先民聚居满城” 一词最早见于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改永乐县为满城县,取西汉张苍封北平侯,子孙满邑之意民间则流传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其墓在境内陵山)到属县北平(今满城)游猎时,见此地民风古朴,问及可有刘姓时,随行官员顺口称:“遍地是刘哇! ”,刘胜一听大笑:“满城姓刘,刘姓满城呵!”后即称“满城” 满城”一名自唐天宝元年至今已历 1260 余年由旧县志史料所引唐时取2“西汉张苍封北平侯子孙满邑”之意,或由民间流传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刘姓满城” 之说,足可说明满城县历史悠久,有着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满城县的政区沿革简况《满城县志》载,满城商代时为有易部落,西周时属燕国,春秋为鲜虞国、燕国地,战国时分属燕赵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属中山郡(后称中山国)东晋后,曾称永宁、永乐(初称玉川)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改永乐为满城宋景德年间并入保塞县,金大定二十八年析置满城县明清属保定府1948 年建立满城县人民政府,属保定专区1958 年并入保定市,称满城区1960 年,与完县、清苑合并称清苑县1961 年恢复满城县,仍属保定专区(1970 年称保定地区)1983 年 11 月,为保定市属县至今三、满城县域的地名语词特征有据可考,满城县自商周时先民在此繁衍,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演变、形成过程中早以秦汉古村,中以宋、元时代兵营驻扎迁移,晚以明代移民,清代繁衍建村为主要发展脉络,并与山形地貌、河流走向、本土历史相互渗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地名语词特征一是古村落地名较多满城战国村即由赵简子筑城,至西汉置3北平县时冶铁业已较发达,汉朝还专门派设了冶铁官员,由此可见当时满城一带已出现较为繁庶的景象据对全县 204 个行政驻地的自然村的初步统计,除 9 个暂无可考外,其余 195 个行政村中建于千年以上的有 78 个(其中秦汉时期的 33 个,隋唐时期的 21 个,宋金时期的 15 个)占已查自然村总数的40%,其中秦汉古村占已查自然村总数的 11%之多;在 1000年以下,500 年以上建村的有 83 个(其中元代建村的 18 个,明代建村的 45 个),占已查自然村总数的 42%,其中明代移民村占已查自然村总数的 23%;500 年以下建村的 32 个,占已查自然村总数的 11%;仅有两个村建于民国之后,为老村迁出新建。
也就是说,在统计、考证的 195 个自然村中, 500 年以上建村的占 82%二是因古迹衍生的地名较多满城境内颇多古迹,因而距其较近者多以古迹命名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葬陵山,沿途村庄即有“段旺(王)” 、“守陵”之名;神星村南有巨型陨石两块隔河相望,纪晓岚曾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予以记述,故以“神星”命之;李堡村是因公元前 222 年,秦始皇命元帅王剪、大将军李木北上攻燕,曾屯兵建堡于此,而得名三是冠姓氏为地名的较多典型如明朝永乐年间移民,大量山西移民迁来本境,为怀念故土,多以迁民大户的姓氏为村名章村即章氏奉诏迁来此地而得名,其它如要庄、韩村等4地名实体文化满城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使古迹遗存遍布全境曾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从而造就了满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一、厚重的历史文化满城县早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中华先祖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并留下了商周“远古第一井 ”、战国“招贤台”遗址、汉中山靖王墓、晋方顺桥、隋宝教院等众多的文化遗存一)文物古迹满城县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 1 处,待批 1 处;省级文保单位 3处1、商周遗址两处位于满城县城东北,遗址均为高台地,占地面积分别为 70 万平方米、12 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 3—4 米。
断层上有灰坑、灶、坑、夯土层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角料、蚌壳等及斝、铲等铜器,为研究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52、西汉中山靖王墓此系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之墓,两墓出土文物 10633 件,其中有较高文物价值的 4000 余件,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官灯、错金博山炉最为珍贵1988 年 1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晋代方顺桥方顺桥建于晋永嘉三年(公元 309 年),是中国桥梁史上最早的石拱桥之一桥全长 50 米、宽 10 米桥身由大跨度单圆拱为主体,两侧各附有一个小拱,为泄洪护桥之用大拱长 18 米,拱高 3.7 米;小拱长 5 米,拱高 2.4 米整个桥身为花岗岩料石结构桥面呈弧形,两旁各有石栏、石柱,柱头雕石为狮,共 11 对,千姿百态南北桥头有汉自玉雕狮 2 对(南边雄狮,北边雌狮),高 1.6 米,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晋方顺桥是京城通往南方诸省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在历经 1700 年的漫长月岁里,方顺桥主体依然完整4、隋宝教院位于境内抱阳山顶,山内“ 气暖山无雪,天寒树未秋”,草木葱茏,花香四溢,又称“花阳山”。
山中有八景,曰:一亩石、百步廊、托山树、滴水塘、明珠窝、出云洞、上天梯、读书堂读书堂传为唐宰相张说读书之处隋朝建有“宝教院” ,唐增修为“圣教院” ,宋建“ 续志庵”,还建有“华严庵”、“ 朝阳庵”、“至喜亭”今存遗址残碑几十块,供人凭吊元学士刘固、郝经等留有墨迹6其它如战国“招贤台” 、明“ 月明寺双塔”、燕国大夫郭隗故里碑等,均蕴含着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二)历史事件1、千金买骨战国时燕昭王起用贤者郭隗(满城人),郭隗对燕昭王说:“我听说古人有用千金求买千里马的君人,三年都没有征到,后涓人买来千里马,但马已死,就用五百金买到其骨,君人怒,涓人说:‘死马且用五百金来买,更不用说活马了!’因而得到了许多千里马 千金买骨”意指求贤若渴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在满城、定兴、易县多筑有“黄金台” ,天下贤者尽可取之此策一出,乐毅、剧辛、邹衍等争相奔燕,使“昭王中兴”,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2、宋辽之战北宋继承五代周之疆域,保州、满城遂成边界军事重镇,交战频繁端拱元年(公元 988 年),辽军南侵,破狼山(今狼牙山,宋时属满城),攻徐河(今境内沙河)辽主亲督攻陷满城,并连克祁州、新乐宋定州监军袁继忠身先士卒,出其不易攻入辽主满城大营,大获全胜。
3、涿保战役1937 年 7 月底北平、天津失陷后,涿(州)保(定)战役开始,第一阶段在涿(州) 良(乡)房(山)地区,第二阶段在满城北部漕河一线及保定城防守战是年 8 月 19日,日军继续南侵至漕河一线先对境内大册营守军发起攻击,7激战一夜,双方伤亡 2000 余人第二天,我国军队反击,激战一天一夜,因援军未至,阵亡 500 余人,忍痛东撤此役是“七· 七”事变以来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我国军队以步枪、大刀、手榴弹等抵御日军 4 个精锐师团,日军伤亡 5000 余人,我国守军孙连仲部、关麟征部伤亡均在三分之一以上《大公报》载:“抗战之激烈,牺牲之悲壮,在平汉线为最甚” 4、黄崖山战斗1942 年 5 月,驻满日军 380 余人,对我驻钟家店八路军一部突然袭击杜副营长率一个排(26 人)抢占钟家店村西制高点— 黄崖山,据险阻击敌人,掩护部队、群众转移,敌人猛攻两次,均被击溃,留下 60 多具尸首,又经两小时的激战,终因我战士伤亡惨重,弹药已尽,只好与敌肉搏杜副营长中弹牺牲芦书元、梁风喜等在连长刘富荣的带领下,以狼牙山五壮士为榜样,跳下悬崖壮烈殉国,26 名指战员除 1名突围送信,1 名战士负重伤未被敌人发觉外,全部壮烈牺牲。
三)历史人物满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诞生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如燕国大夫郭隗、汉历算家张苍、北魏散文家杨衍之等,现代有革命家刘宁一、罗玉川,“红二师”革命烈士曹金月、学者郭晓岚等,他们光耀燕赵大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8郭隗,战国时燕国大夫,今满城县郭村人辅佐燕昭王,广招天下贤才,筑“黄金台”,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等争相奔燕燕人才济济,大破齐国,国力渐盛,史称“昭王中兴” 郭隗逝后,后人于其故里立碑,康熙四十六年(公元 1707 年)重修,碑文刻:“周燕昭王贤士郭隗先生故里”杨炫之(?— 公元 550—559 年)北魏散文家今满城人曾任北魏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公元 547 年重过洛阳,见佛寺等大半被毁,感慨而著其名作《洛阳伽蓝记》,记述了洛阳佛寺的兴衰,对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豪奢淫逸大加讥评,文笔浓丽秀逸,骈中有散,格调高雅,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史书,其中尤以《法云寺》等篇节为人称颂刘宁一(1907— —1994),原名史连甲,满城南马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段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24 年考入直隶第四师范学堂,1925 年参加“ 五卅”运动,同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从事革命活动,1927 年 7 月被开除学籍,回到家乡任中共满城特别支部书记。
其间利用敌人矛盾,在革命低谷时期,发展了家乡的地下党组织1929 年— 1930 年在唐山开展矿工运动1931 年在顺直省委组织部工作同年 4 月被捕翌年 1 月,经营救出狱,赴唐山任市委组织部长,继任市委书记同年秋,第二次被捕1933 年 5 月被释放,任中共中央北平市委组织部9长同年 7 月,第三次被捕后转押南京,被判刑 12 年由八路军办事处交涉出狱,赴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任上海工人运动会书记、江苏省委领导成员其间,在党刊《劳动》上发表文章,署名“刘宁一”1943 年 7 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负责起草党的“七大” 报告抗战胜利后,任解放区工会联合会主任,出席世界工联执委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对“中国劳协” 深入细致的工作,实现了中国工会运动的统一,受到党中央的嘉奖他还是一位著名国际活动家,长期致力于国际联络工作1948年 8 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国际联络部部长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解放后,刘宁一曾任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66 年,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为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改善工人生活,保护职工利益,为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及国际联络工作,为全国人大的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多次率领代表团出访,担任过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副主席、世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为世界和平事业及中日关系正常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1979 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88 年退居二线后,任全国老龄委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著有《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主编)、《欧行漫记》、《与青10年工人谈心》等罗玉川(1909 年 9 月—1989 年 9 月),原名宋鸿儒,满城宋甲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林业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林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早在青年学生时期,他追求真理,信仰马列主义,投身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