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33343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浙江专用):(十)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啊,就是那啥啥”“对对对,我说的就是那个,那个什么嘛唉,怎么话都到嘴边了,就是想不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所谓的TOT现象,说复杂点,这是一种提取记忆失败的现象,表现为记忆已经逼近被完全回忆,却无法转化成为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说简单点,就是话在心头口难开的感觉。关于TOT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传输不足模型,主要基于记忆表达的多元模型来解释TOT现象。我们大脑中负责语音和语意表达的其实是两个区域,当回忆的刺激产生时,你的语意表达区域很快被激活

2、了;语音表达区域反应却总是慢半拍,你已经从语意存储中提取了关于目标词汇足够多的信息,但语音存储却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取。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TOT现象产生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很多,最直观的是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脑扫描技术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最直观地显示出产生TOT现象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但问题也出现了,涉及TOT现象的脑区很多,多到很难详细研究这些区域在TOT现象中的确切功能。阻塞假说,是说你回想起的有关目标词语的线索反而抑制了你对目标词语的检索。这种假说最直白的表达就是:“因为你想多了,所以你想不起来。”不完全激活假说,解释起来很容易,就是:“你记不起来,

3、是因为你记得不牢!”另一方面,这个模型也是建立在你确切知道要回忆的词语的前提下,但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个要表达的词语。造成TOT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年龄。成年之后,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越高。但有研究者发现,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大脑产生TOT现象的区域并不完全一样;年长者在发生TOT现象时更倾向于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地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使用双语者可能会增加TOT现象产生的概率。对于双语使用者的劣势的解释是,当你在记忆中搜索你要表达的东西时,双语会使你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倾向,实验也印证了

4、这种假设;但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专有名词时,双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确,全世界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还有情绪影响。“越想越是想不起来,不想说不定它突然在你脑中冒泡了。”有研究显示,TOT现象中关于情绪的预期先于记忆行为的发生。情绪恰恰会影响到有关记忆的许多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TOT现象产生时的情绪显然是消极的,因此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抑制了你回忆目标的过程。不管你是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你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如果TOT现象只是偶尔在你身上发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视它;只有TOT现象频繁出现以致严重地影响你的生活的时候,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一些失语

5、症和阿尔茨海默症也表现出一定的TOT现象。1下面对于“TOT现象”的表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TOT现象产生时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人回忆目标的过程,导致“越想越是想不起来”。BTOT表现为记忆已几乎被完全回忆,却无法用确切的言语来表达。C双语使用者出现TOT现象的概率会比单语使用者要高。DTOT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2下列对文章有关信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当回忆的刺激产生,语音存储的有效提取快于语意提取时,就会产生TOT现象。B阻塞假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被试者能否成功回忆目标词语有赖于对潜在的干扰项目的抑制和排除。C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是

6、因为他们在记忆检索时容易失败。DTOT现象是一种病。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它也体现在失语症和阿尔茨海默症上。3不管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就如何减少TOT现象,作者给了我们哪些建议。 (3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8分)菌儿自传高士其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作“菌儿

7、”。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蝗虫,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

8、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

9、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

10、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更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

11、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作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

12、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作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4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作菌儿。”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4分)答:_5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4分)答:_6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答:_7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

13、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浙江专用):(十)1C解析 C项中“双语使用者出现TOT现象的概率会比单语使用者要高”错,原文是“使用双语者可能会增加TOT现象产生的概率”。2B解析 A项语意快于语音。C项“记忆检索时容易失败”错,原文“年长者在发生TOT现象时更倾向于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地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D项不是所有的TOT现象都是一种病。3保持年轻的心态,同时在记忆检索失败时不要过于焦虑;适时调控(放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克服消极情绪;偶尔出现可以忽视,频繁出现时要重视。(答出一点

14、给1分,三点满分)解析 做这道题的时候,要着眼于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扣住问题,在原文中细心查找有关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整理。4交代写作目的和行为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2分)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2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概括“闲话”介绍了什么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其作用。5身躯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没有聚合性,孤单生存,又短又细;是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引发疾病。(每点1分)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圈定本题的答题

15、区间,然后找出与答案相对应的具体语句,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整合概括。6作者运用拟人修辞以及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菌儿“小”和“轻”的特点;(2分)语言轻松活泼又科学准确,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理解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明晓所使用的手法,在本文的画线句子中,以“我”的口吻来描述“菌儿”的小,是拟人;“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是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分析表达效果时要结合具体语句,不能架空分析。7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将艰深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自然清新,引人入胜。文章段落简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承转自如,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易于让人接受。文章广征博引,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子”“文学”“中医”等多有涉及,点染成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每点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本文写作风格时,应该从多个方面着眼,如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以及内容上的旁征博引。探究时要结合文本,既说出特点,又说出表达效果。-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