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26347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上城街道片区城市提质改造第二阶段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告环评报告(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上城街道片区上城街道片区 2015 年城市提质改造工程 (第二阶段)年城市提质改造工程 (第二阶段) 建设单位(盖章)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 编制日期:2016 年 12 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2、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上城街道片区 2015 城市提质改造工程第二阶段项目 建设单位

3、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 法人代表 黄燕泉 联 系 人 潘晓咏 通讯地址 河源市源城区环城东路 联系电话 13923689919 传 真 邮政编码 517001 建设地点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辖区内 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市政道路建筑工程(E4813) 占地面积 (平方 米) 建筑面积(平 方米) 总投资 (万元) 54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20.1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3.72% 评价经费(万 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7 年 9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河源市老城区市政道路、 排水排

4、污改造工程为源城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上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将使源城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 项目建设既能完善上城区域内的公共资源, 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提供方便, 又能为上城区域内当地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促进源城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及财政收入, 加快当地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加快“幸福源城”的建设。为配合河源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项目的建成可有效缓解服务区范围的交通及城市发展的压力,对促进上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后, 均会对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

5、产生有利和不利、 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 33 号)的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委托西南交通大学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接受委托后, 我单位成立了项目组,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 在拟建线路所经的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下, 项目组工作人员对沿线主要单位和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和环境调查,并听取了地方环保、规划、农业、水利、国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经广泛收

6、集资料和认真分析,项目组于 2016 年 12 月完成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2、项项目选址目选址 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一。 3、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依据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城区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 上城街道片区 2015 年城市提质工程第二阶段共 6 个项目, 含更楼下小巷改造工程、 公园西小巷改造工程、李屋巷改造工程、玫瑰路改造工程(上城段) 、上城城脚下道路改造工程、新兴下围村二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全盘规划,分期安排施工进行。道路总长度约1776.581 米,总投资为 540.00 万元。 表 1 项目主要技术标准一览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规模(

7、m) 基本情况 备注 1 更楼下小巷改造工程 48.698 L:2.5 道路、排水、照明 2 公园西小巷改造工程 373.888 L:0.94-8.3 道路、排水、照明 3 李屋巷改造工程 444.26 L:0.43-5.8 道路、排水、照明 4 玫瑰路改造工程(上城 段) 178.77 L:9.0 道路、排水、照明 5 上城城脚下道路改造工 程 664.679 L:3.0-1.0 道路、排水、照明 6 新兴下围村二路改造工 程 66.286 L:7.0 道路、排水、照明 合计 6 个市政项目 1776.581 /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

8、问题: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辖区内。项目周围主要为门店和民居。通过对项目及周围原有污染情况调查,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较大。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地理位置 项目所在地河源市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汕尾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其范围是东经 114 度14 分至 115 度 36 分,北纬 23 度 10 分至 24 度 47

9、 分。全市面积 1.58 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205 国道、广梅汕铁路、105 国道、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源市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是南连珠三角北接闽、赣、浙的重要通道,是全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 2、气候概况 河源市位于北回归线北缘,广东省中部偏东,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 95%。这里长夏短冬,年平均气温 21.7,1 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0, 极端最低气温-3.8; 7月-8月最热, 平均气温28.6, 极端最高气温39.0;全

10、年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 35的日数平均为 16.6 天。 年平均降雨量 1798mm, 93%集中在 3 月9 月有, 其中 3 月-6 月雨量均在 100mm以上,最高在 6 月 586.9mm,而 11 月、12 月均不到 23mm。全年月平均降水日数均在 11 天以上,其中 5 月、6 月各为 20 天左右,11 月最少,不到 5 天。每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均可出现降雪天气,但机会极少,年平均降雪日数仅为 0.2 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 相对湿度年变化较大, 2月-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69-84%,其余各月均在 56%-64%。 风向季节变化明显,4 月8 月多南风,1 月3

11、 月及 9 月-12 月以北风为主,各月均以静风频率为最高,8 月-10 月为 40%44%,其余各月均为 31%37%,年平均风速为 1.5m/s,各月风速变化不大,在 1.2m/s1.7m/s 之间。 全年日照时数为 1839.3h,3 月日照最少,仅 59.3h,最高为 7 月为 277.8h。 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雾,年雾日为 4 天。雷暴终年可见,入夏后逐渐增多,8 月达高峰,全年雷暴日数为 83 天,最多年达 106 天。 其主要气候参数如下: 表 2 主要气象参数 (1) 年平均气压 1009.0hPa 夏季平均气压 1001.0hPa 冬季平均气压 1016.4hPa (2) 年平

12、均地面温度 21.7 极端最高温度 39.0 极端最低温度 -3.8 (3) 年平均相对湿度 70% 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最低月平均相对湿度 56% (4) 年平均降水量 1798mm 一日最大降水量 399.3mm 一小时最大降水量 96.2mm (5) 夏季主导风向 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 北风 年平均风速 1.5m/s 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 22.6m/s (6) 年平均大风日数 2.1 天 年平均降雪日数 0.2 天 年平均雷暴日数 83 天 2、地形地貌 河源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 53%,丘陵占 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

13、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 1340 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 30以下,宜植面积 90%以上。河源有三大台地平原: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和平县西南部,面积 1941 平方公里;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北部,面积 1000 平方公里;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 1230 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 4、水文特征 东江是河源市最大河流,发源于江西,由北向南,经和平、龙川、东源、市区入惠州。 新丰江是东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汇

14、连平水、大席水、忠信水、游溪水、锡场水、客家水等二级支流,在河源城区东部注入东江,全长 163km,流域面积5813km2,水能理论蕴藏量 131.71 万千瓦,现已开发 57.6 万千瓦。境内尚有柏布河、七礤河、东埔河等一级支流和山区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1960 年建的新丰江水库,湖区总面积 1600 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 370 平方公里,总库容为 139 亿 m3;1973年在东江干流建的枫树坝水库汇水面积 5151km2,水库水面面积 112 km2, 总库容 19.4亿 m3。 新丰江是东江流域暴雨中心。46 月份主要是峰面雨为主,79 月份多为台风雨洪水,其特点是峰高量大,易涨

15、易退。1964 年龙川站实测最高洪水位为 73.73m,洪峰流量为 10200 m3/s。 。 3、生态环境 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地势多变,水土资源丰富。 4、生物资源 河源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5、植物资源 全市植被类型,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北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目前,植被多为疏松林,旱生性灌草丛、草丛和农业生态群落。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湿地松、芒箕等,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甘蔗、荔枝、柑桔等。

16、 (2)动物资源 全市有陆生脊椎动物 829 种。主要的野生动物为野兔、狐、黄鼬、山鸡、乌鸦、喜鹊、斑鸠、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等。 (3)土壤 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土壤为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和潮湿沙泥土。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社会人口: 2015 年末, 全市户籍总人口 366.78 万人。 其中, 年末常住人口 30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03 万人。 社会经济: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0.08 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分别比全国(6.9%) 、全省(8.0%)快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