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24511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I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学生姓名 系(部) 专 业 水文与水资源 指导老师 2011 年 4 月 26 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II摘 要在系统阐述地下水资源概念和地下水含水层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采现状,探讨了解决城市和农业地下水超采的措施,利用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库容调蓄引江水和当地降雨径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改造咸水、防止土壤盐碱化等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环境恶化。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

2、问题的重大举措。江水北调对减少与制止地下水超采可以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也可以发挥开源节流、改善生态环境、改造咸水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等重要作用。关键词南水北调 控制城市和农业地下水超采 合理开发地下水 改造利用咸水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III目目 录录前前言言1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论论1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1第二节 地下水的分类第三节 地下水的开发面临的问题第四节 南水北调的意义第二章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的特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点第一节 浅层地下水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IV第二节 深层地下水第三节 地下水可采量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开发和利地下水开发和利用用第一

3、节 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采现状第二节 地下水的补给第三节 渠水灌区井渠结合合理开发利用 结语结语 参考文参考文献献附附录录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5第 1 章 绪论第 1 节 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储存量和补给量两部分。不参与现代水循环、不可再生和恢复的储存量称为储存资源;参与现代水循环、可再生和恢复的补给量称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累积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是含水系统中不可再生和恢复、因而不能持续利用的水量。取用含水系统的储存资源,将导致这部分资源的永久耗失。有些地区具有大厚度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动带以下的地下水静储量非常巨大。因此,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黄淮海平

4、原地下存在着一个地下海, 90年代初在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也有人提出发现了地下海,认为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地下水储存量虽然是一种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但它和矿产资源一样,一旦消耗,难以恢复,因而是不可持续利用的。只有在利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恢复和补偿的地下水补给量才是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补给资源是指一个含水系统在单位时间里、可以持续获得补充的水质、水温合乎一定标准的水量。原则上在一个含水系统中提取的地下水量不超过其补给资源时,水源便有持续供应的保证。地下水的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和垂向补给)和转化补给(地表水体补给、地表水灌溉渠系和田间灌溉水补给,含水层之间的越流补给,以

5、及地下水灌溉回归补给等,但地下水灌溉回归转化补给只作为地下水的补给量,一般不能算作地下水资源) 。由于地下水补给的一部分将消耗于不可避免的潜水蒸发、天然生态耗水、地下水的排泄,而不能全部被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可开采利用量仅是补给量的一部分。这部分可以开采利用又不致引起难以承受的环境损害(如城区和滨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干旱地区的土地沙化等)的水量称为可持续开采量或可采资源。有些地区将地下水的全部补给量作为地下水的可采量而进行开发利用,将造成地下水的超采。不同的地下水含水层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不同,必须根据含水层的特点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6第 2 节地下水的分类(一) 、

6、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凝结水: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凝结水。当地面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初生水:既不是降水渗入,也不是水汽凝结形成的,而是由 岩浆中分离出来的 气体冷凝形成,这种水是 岩浆作用的结果,成为初生水。 埋藏水: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 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成为埋藏水。 (二) 、按矿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淡水、微 咸水、咸水、盐水、卤水。 详见下表: 地下水按矿化度分类表 地下水类型 总矿化度(g/l) 淡 水 50 (三

7、) 、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沉积物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对于沉积物的特征影响很大,使其空间几何形态、物质成分、粒度以及分选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裂隙水: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明显受地质构造的因素的控制;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岩溶水: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有具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具有相对孤立的管道

8、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7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四) 、按埋藏条件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一般分布不广,呈季节性变化,雨季出现,干旱季节消失,其动态变化与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一般埋藏在第四纪

9、松散沉积物的孔隙及坚硬基岩风化壳的裂隙、溶洞内。 承压水: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水受静水压;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动态变化不显著;承压水不具有潜水那样的自由水面,所以它的运动方式不是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流动,而是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以水交替的形式进行运动。第 3 节地下水的开发面临的问题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最新的全国地下水资源分省评价报告表明,因开发利用不合理,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紧张、污染严重、地质灾害影响大等问题

10、。据调查,目前我国地下水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量的 16,已勘查评价的集中供水水源地约 1400 多处,其中已开采近 1000 处,日开采量近 1 亿立方米。依靠地下水供水的城市达 400 多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 60。2001 年初国土资源部启动了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以西北和华北缺水区为评价重点,开展了地下水资源总量评价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新一轮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 9235 亿立方米,地下淡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 3527 亿立方米,均比上一次评价结果有所增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南北方在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城市供水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

11、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 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 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仅占全国的 29。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为唯一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地下水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8供水量占全地区总用水量的 52。这充分表明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的战略性经济资源。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严重问题。在许多地区和城市,局部超采现象较为普遍。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其中呼和浩特市开采强度达 193.6,已严重超采。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沉降。有些地区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未超过允许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局部开采强度分布不均,形成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