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排列密码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04926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排列密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系统排列密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系统排列密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系统排列密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系统排列密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排列密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排列密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排列密码 不要相信当事人的话。多观察当事人的非语言表达。每次只做需要做的,而不尝试去做百分百的治疗。尊重关键人物,尊重系统本身。在心里要有当事人和关键人物的位置治疗的目的是提升当事人的能量情绪没有正负之分,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亲和力是决定所有治疗有没有效果的先决条件。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当事人离开时候的状态要比他来的时候好。这是治疗者的责任。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如果孩子去协调父母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都会很痛苦,而 且不会达到所要的效果。父母的关系要交还给父母。死亡不但是我们的朋友,而且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当人离开这个世界,他是回到他的家

2、族那里。所以他是平静的。父母把生命传给我们就已经具备了做我们父母的资格。不需要再加上任何其他的事物。当当事人找不到他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往往他她是想满足父母的要求而自己没有意识到。每一条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包括做了“人流”没有机会来到世界上的生命。所以系 统中每一个人都要有其位置。在一个系统里面,先来的要在先来的位置,后来的要在后来的位置。新的系统要比旧的系统得到优先的考虑。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她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人绝对的权力并需得到尊重。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其正面动机。爱是一切行为后面的动力。爱有她自己的序位。两性关系的幸福需:处理好从父母来的牵连,付出和收取需平衡。问题本身往往是解决的

3、方法和动力。经常有父母问我一些亲子的问题。在此我整理了某些比较常见的,供父母们参考,也希望 借此抛砖引玉,大家可以一起提供更多的资料。孩子年龄:四岁性别:女问题: 一个四岁女孩,为什么她总想成为家庭的中心?(不准大人谈话,只准听她说,唱 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可能性:1 孩子大部分时间可能并不是这样,父母却认为孩子“总是这样” 。往往几次的行为, 在父母的心目中就已经成为问题。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十全十美的,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可以理解,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却不见得是好事情。父母应该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优点上, 而不是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发挥优点,从小建立他的自信心,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基础。2

4、如果孩子常常这样,表示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才会以这种霸道的行为来要求大人 对他有所注意。参考意见:l 多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做得到的事情,当孩子做到的时候,多给他肯定。l 常常给孩子拥抱,多向孩子说爸爸,妈妈很爱他。常常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他 的爱。让孩子能够感受得到。l 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孩子刚刚睡着的时候,用手轻轻的按在孩子的额头 上,然后在他的耳边对他说:“妈妈很爱你!”可以重复说三次。 孩子年龄:六岁半性别:男问题:如何与孩子做朋友?如果孩子已经六岁半,而和父母的关系不亲密,表示在过去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中,其 中有一部分带来了负面的效果。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心态和行为,可能会有所帮助

5、:l 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例如,每天一个小时和孩子谈话,以聆听为主,多 听孩子分享他的生活和内心的情绪感受。每个星期找一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玩, 而不给孩子任何压力,意思是不批评孩子。只找出他做得好的事情来更定他。l 如果家长希望当孩子二十一岁的时候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生活,那么,每一年 让孩子学习独立自主的处理百分之五的事情是必要的。在家长希望孩子独立自主处理的一 些事情上,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引导孩子有更多的创意和想法以增加他处理事情的选择。l 找出一些可以和六岁半的孩子分享的事情,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分享 情绪感受可以让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更接近。l 跟孩子去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不

6、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不防征求孩子的意见,让 孩子参与并尽量采用他的意见。l 多肯定,少指责。让孩子知道家长在鼓励和支持他。例如,当孩子有事情做得 不好,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好,同时告诉他,父母相信只要他要,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父母很爱他。以下是一个范例:“孩子,你的英文考得不很好哦!”“妈妈相信只要你用功,你下次一定可以考好。妈妈爱你。 ”“来,我们想想,下次怎么准备,我们可以把英文考好。我们想三个更好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什么?” ;“非常好,第二个方法呢?” ;“再想第三个方法,只要去想就 一定可以想到好方法。 ”孩子:男 10 岁问题:孩子自己知道应该定时完成作业,应该常常温习功课,

7、但是电视的诱惑太大,花了 很长的时间看电视,他自己又对自己这样很不满意。请问怎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家长往往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灌输了很多的理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孩子的 能力却不是从理论上建立的。所以,知道并不表示做得到。能力是透过:方法练习经 验能力。孩子“决定”去学习与否,取决于他感性或者说潜意识中的信念,价值观。这些信念,价 值观是:好玩,刺激,紧张,神秘,变化快,可以得到肯定,有被爱的感觉等等。所以, 家长要从这些方面着手。以下是一些方法提供您参考:l 跟孩子一起订立一个简单的时间表,里面包括温习功课的时间和看电视的时间。 开始的一两个月中,家长陪孩子一起做。温习功课的时候,全

8、家人都不看电视,以表支持。 陪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自己的书,或者写自己的东西。l 把要温习的功课设计成游戏。例如,用思维导图(注一)把要记忆的内容画成 彩色的图画。用游戏的方式来理解数学公式。由孩子扮演老师向家长讲解语文课程。家长 和孩子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赛等等。l 在温习功课和游戏的过程中,只给予肯定和称讚。不加任何批评和指责。整个 过程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每 2030 分钟就有一个小休时间,让孩子站起来走走, 喝个饮料。五分钟后又再继续。因为聪明的孩子大部分是好动的。孩子在动态和轻松的氛 围中学习,吸收能力会大大的提高。l 每隔一个小时要让孩子喝一杯水。 (是水,不是其他饮料。

9、)因为水可以为大脑 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大脑运作得更活跃。l 选择适合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否则,带孩子去选择他所喜欢,而家长又认为 适合的碟片,在看电视的时间中和孩子一起观看。过后,再和孩子谈谈碟片的内容, (如果 孩子愿意谈。不要勉强。 )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共同的话题。一两个月后,当孩子已经比较稳定的习惯了新的时间表,家长就可以减少相陪的时间或次 数。只是不要完全减除。持续以行为来表示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 的爱,在孩子的学习上是很重要的。一些辅助的技巧1 声调配合声调有四个元素:高低调,快慢速度,大小声,语气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声调配合会使孩子有安全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会使

10、孩子乐意和家 长沟通。2 肢体语言配合肢体语言的元素是:坐或站的姿势,脸部表情,手势,头部位置和动作。肢体语言的配合会使孩子潜意识中感到家长对他的接纳,尊重和专注。让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感觉到舒服而乐意继续下去。有一位母亲,儿子 14 岁。12 岁以前和她的关系还不错,常常有说有笑。孩子上了中学以 后,不知道为什么,和她的关系开始恶劣起来。尤其是近几个月,更是对她毫不理睬。孩 子坐在客厅,她一进入客厅,孩子就跑回房里,她跟进房里,孩子就马上跑出去。这位母 亲请教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说话的语调很高,速度很快,说话中字里行间都是理性的分析。我先问了她一些 问题:“妳的孩子说话的声调是不是比较沉,比较

11、慢?”“是啊!戴先生,您是怎么知道的?”“妳的孩子想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比较多的时候是低着头,眼睛往下望?”“是啊!您怎么知道?”其实我是从母亲所给予的资料而猜测的。从母亲的说话很快的语速,我猜测母亲的思考模 式是比较视觉类型的。儿子和母亲的互动中总是没有语言,只有逃避的行动。我才猜测他 是比较感觉类型思考的。通常感觉类型思考的人语速都会比较慢,声调也比较低沉。我给这位母亲的建议是:“如果要孩子和妳的关系有所改善,在未来的一个月中,妳和他说话的时候,语速要配合 他。意思是比较慢,比较沉。 ”两个月后,这位母亲再来找我。 “戴先生,我的儿子喜欢上他的同性同学,您说我该怎么办。”原来,当这位母亲声调

12、配合孩子的时候,不但成功和孩子恢复沟通,而且还从新得到孩子 的信任。孩子告诉了母亲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秘密。当然,如何处理同性恋又是另外一个话 题了。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 NLP 方法的有效性。问题:离异家庭中,重组新家庭后,继父的角色怎样做好?没有人可以代替孩子的亲生父母。如果有人尝试去代替,那只会产生许多关系上的困扰和 问题。对您来说,我的建议是在自己的心中给孩子的生父一个位置,承认他是孩子生父的身份。 同时也告诉孩子,您肯定生父在孩子心中的位置。让孩子同样在心中给生父一个位置。而 您是另外一位长辈,一位愿意对他付出爱和关怀的长辈。如果他愿意,也可以称呼您为 “爸爸” 。如果他不愿意,可

13、以用其他称呼,例如,叔叔或者冠上姓氏的爸爸,例如, “戴 爸爸”等。这样,孩子就可以和您建立起一段新而健康的关系,对他和您来说,都是真实 和完全可以接受的关系。同时,也请孩子的母亲参与此事。由母亲告诉孩子,妈妈和爸爸之间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情。虽然妈妈和爸爸分开了,妈妈还是他的妈妈,爸爸还是他的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没有 改变,也肯定爸爸仍然是爱他的。只是不再和他住在一起而已。 孩子:女两岁问题:孩子过于依恋父母,不爱参加公共活动,而且胆小,怕陌生人。该怎样才能改变孩 子这种状况?我们一般的传统教育,对孩子喜欢用恐吓,羞耻感和犯罪感来教导孩子。“你再不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你再哭,等一下那位叔

14、叔要打你了!”“你再这样,公安叔叔就要捉你了!”这些方法在当时通常都会有些效果,孩子马上就听话了。只是,也在同一时间,我们让孩 子失去了安全感,对身边的大人失去了信任。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任。往往内向,胆 小,依恋父母,害怕父母不要自己等等,就这样产生了。多给孩子肯定,常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很爱他,永远不要开“爸妈不要你”这种玩笑。多一 点拥抱孩子,让孩子在肉体上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当孩子有了充足的安全感,他的自信 也会慢慢培养起来。孩子是“应该”怕陌生人的,害怕的情绪是孩子的保护机制,如果孩子不怕陌生人,很可 能就会被坏人骗走了。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害怕是可以的” 。如果对方是父母所认识的朋

15、友,父母可以正式介绍给孩子认识,先接受孩子的害怕,让孩 子慢慢的去适应这位“新朋友”! 孩子:女 5 岁问题:多动,顽皮,该怎样教导?六岁以下的孩子,逻辑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学习的途径就是通过他们的感官:看,听, 嗅,尝,和身体的触摸。一个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强的孩子,通常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孩 子。我们常常要六岁以下的小孩安静的坐着,那是违反孩子学习成长的天性的。家长可以 在安全的范围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保持他爱学习的动力,例如孩子对发亮的灯泡很好奇, 要上前摸一下,家长可以预备好红花油,让他去摸灯泡,等他摸到灯泡烫着手的时候,好 好爱他,为他疗伤,这个过程会让孩子学到一个新的经验,同时感受到

16、父母对他的爱。如果孩子安静不下来做学校的功课,可以允许孩子每 15 分钟出来走走,不一定要他 1,2 个小时坐着做功课。随着他成长的过程来教导,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己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导,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改正,我们才会进步。 在这个需求下,过去许多学问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找出人性的缺点,帮助人认识自己的 缺点。而往往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认识以后,怎么改善, 还是后话。另外,认识了自己的缺点以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能量是增加了?还是减 少了?反过来,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就开始努力寻找各种方法去达到,使我们成为要 成为的人。不是更加有效,更加快捷的途径吗?举个例子:黄先生发现自己的性格很优柔寡断,很想自己可以果断一点。首先,我们要知道以下几点:1 优柔寡断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