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借款费用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81015 上传时间:2017-02-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借款费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借款费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17 第二章 借款费用 授课人: 原筱燕 2005/2/17 一、本章知识点 1、借款费用 概述 2、借款费用的 确认原则 3、关于 开始资本化 4、关于资本化 金额的确定 5、借款费用的 账务处理 6、关于 暂停 资本化 7、借款费用 停止 资本化 8、借款费用的 披露 2005/2/17 一、借款费用概述 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借款费用的内容: 2005/2/17 ( 1)利息(产生于借款、债券、带息债 务) ( 2)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产生于应付债券)每期摊销时,实质是对债券利息的调整。 ( 3)辅助费用(

2、因安排借款而发生;发生于借款过程) ( 4)汇兑差额(外币借款本金和利息因汇率变动引起的) 2005/2/17 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这种款项应当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应当具有表明用途的借款合同。 2005/2/17 ( 1)资本化(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判断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的时候,从两点考虑:首先判断该借款费用是否产生于专门借款;然后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条件。 ( 2)费用化(两种情况): A、 筹建期间发生的; B、 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 2005/2/17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就是明确资本化和费用化的

3、界限 定资产 明确两点:( 1)其他资产成本中不允许包含借款费用;( 2)借款费用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且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资本化。 门借款 其他借款(如流动资金借款)即使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其发生的借款费用也不允许资本化。 2005/2/17 总的来说:辅助费用与前三种费用确认原则不同。 ( 1)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 前提:上述借款费用必须是专门借款发生。 会计制度规定:符合条件应予资本化。 符合条件是指: A、允许期间内(从开始资本化到停止资本化)(该期间内可能发生不正常中断,且中断期超过三个月,中断期间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不允许资本化) B、与支出挂钩(汇兑差额不必与固定资产

4、支出挂钩,利息和溢、折价摊销应予挂钩) 2005/2/17 ( 2)辅助费用 专门借款发生的 数额小 数额大 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资本化 当期确认为损益 达到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化 2005/2/17 三、关于开始资本化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资产支出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承担带息债务;皆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购建活动指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 企业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或汇兑差额才允许开始资本化。 2005/2/17 四、关于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每期借款费用发生总

5、额 =应予资本化的金额 +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以上三者关系中,应予资本化的金额是个关键。 确定资本化金额的总原则: 1)利息、溢、折价摊销,应当将其与每期实际发生的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即: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资本化率 2)汇兑差额、辅助费用,不必与资产支出相挂钩。 即:根据其实际发生额计算确定 2005/2/17 (一) 溢折价摊销)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 =至当期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资本化率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 (每笔资产支出金额 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 /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2005/2/17 例 001年 1月 1日用专门借款开工建造一幢

6、办公楼,于当年 12月 31日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年发生的资产支出如下: 1月 1日,支出 500万元; 7月 1日,支出 500万元; 11月 1日,支出 600万元。 在 2001年 12月 31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500 360/360+500 180/360+600 60/360 =850(万元) 2005/2/17 ( 1)按月计算资本化金额 (注意:以下两公式各有适用情况)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每笔资产支出金额 每笔支出所需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 /当月天数) (该例中主要注意每个月份计算累计支出时,是从支出起点开始计算,算到该月份月末) 例 2: 如果每月资产支出的笔数较多

7、,支出发生比较均衡,为简化计算,可按如下公式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 +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 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 =当月资产支出总额 /2 例 3: 例 005/2/17 ( 2) 按季(半年或年)计算资本化金额: A、 在资产支出笔数较少的情况下: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每笔资产支出金额 每笔支出所需承担息利费用的天数 /该季(半年、年)天数) 例 4: 例 、 在资产支出笔数较多、支出发生比较均衡的情况下: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 +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 1/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例 5: 例 005/2/17 注意:累计支出总额不得高于专门借

8、款总额。 换句话说,企业在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其用以计算的资产支出仅限于累计资产支出总额没有超过专门借款总额的那部分资产支出数。 2005/2/17 种情况): A、 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 一般借款:即利率。 债券: 资本化率 =(债券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当期应摊销的折、溢价) /债券期初账面价值 此时的资本化率即为实际利率。 例 6 例 2005/2/17 B、 借入多笔专门借款: 加权平均利率 =(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100% 这里,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每笔专门借款本金 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 /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或者 =(每笔专门

9、借款本金 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月数 /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或者 =(月初专门借款本金余额 +当月新增专门借款本金算术平均数) 1/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2005/2/17 例 7:假设乐华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专门借入的款项有两笔: ( 1) 2001年 1月 1日为建造办公楼专门借款 1 000万元,年利率 6%,期限为 3年。 ( 2) 2001年 9月 30日,为建造办公楼又专门借款 800万元,年利率 8%,期限为 2年。 公司应当计算两笔专门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资本化率,计算过程为: 2005/2/17 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1000 6% 360/360+800 8% 90/3

10、60 =76(万元)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1000 360/360+ 800 90/360=1200(万元) 资本化率 =加权平均利率 =76/1200 100% =2005/2/17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 =至当期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资本化率 2005/2/17 例 8:乐华公司在 2001年 1月 1日和 9月 30日为建造办公楼分别借入两项专门借款 1000万元和 800万元,在2001年 1月 1日、 7月 1日和 11月 1日分别发生支出 500万元、 500万元和600万元。公司按年计算利息资本化金额。 2005/2/17 公司在 2001年 12月

11、 31日计算当年利息资本化金额为; ( 1)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850万元 ( 2)资本化率 = ( 3)利息资本化金额 =850 =元) ( 4)由于公司 2001年共发生专门借款利息金额为: 1000 6% 12/12+800 8% 3/12 =76(万元 ) 2005/2/17 应计入当期损益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为: 76 元) 公司在 2001年末应作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38 100 财务费用 221 900 贷:长期借款 760 000 2005/2/17 例 9:东升公司在 2002年 1月 1日为建造固定资产专门借款 600万元,年利率 6%,2年期。公司按月计算利息

12、资本化金额,现在已经得到 2002年 1月、 2月、 3月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分别为 117万元,123万元, 月的资本化率均为 试计算各月利息资本化金额如下: 2005/2/17 ( 1) 1月份利息资本化金额=117 元) 1月份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600 6% 1/12 =3(万元) 1月份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3 =元) 1月份应作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5 850 财务费用 24 150 贷:长期借款 30 000 2005/2/17 ( 2) 2月份利息资本化金额=123 元) 2月份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600 6% 1/12 =3(万元) 2月份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3 =元) 2月份应作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6 150 财务费用 23 850 贷:长期借款 30 000 2005/2/17 ( 3) 3月份利息资本化金额=0. 8(万元) 1月份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600 6% 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