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01041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 2、.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妙处。 过程与方法: 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通过主人 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面临逆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 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具准备:小黑板预案设计教 学 活 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

2、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今天, 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 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讲故事,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 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 开端(第 1 至 3 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 4 至 10 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 11 至 13 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 14 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探讨情节特点,设

3、计以下问题: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2) 、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3) 、 “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情节中起什么作用?启发:“最后的常春藤叶”和琼珊的关系;为什么琼珊会把自己的命运系于一片脆弱的叶 子;最后的常春藤叶与贝尔曼的关系;最后的常春藤叶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 ,也 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

4、空间。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 200 字左右,开篇如下) 。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 雨,他再也 课外延伸课外延伸 2、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3、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留空白留空白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小结: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 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 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品

5、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小黑板出示小黑板出示 (1)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 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 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3) “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 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 明确: ( 五)文本引申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贝尔曼这样的人和事很多,谈谈你所知道的。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最后的常春藤叶 开端(第 1 至 11 节):琼珊感染肺炎,生命垂

6、危。 发展(第 12 至 36 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 37 至 50 节):藤叶使琼珊重燃生的欲望。 结局(第 51 至 55 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 (2)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 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 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小说巧妙的构思。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 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

7、,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3)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 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泪” 。课题2、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 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 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 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知道三首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

8、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预案设计教 学 活 动第一课时 过故人庄教案 一、导入 。 1、以前我们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 、 宿建德江 。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自主学文自主学文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 做客的事。 )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

9、至田家。 ”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

10、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 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课件课件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 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 “绿树村边合, ”对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

11、展 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 清平乐 村居 、 四时田园杂兴 (背诵) 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 第二课时 客至教案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 。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 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 (过,拜访。相,偏指一方, “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

12、 注:“喜崔明府相过” ,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1)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 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

13、更热烈的高潮。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 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 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小结 板书设计:客至盼迎劝邀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第三课时 游山西村教案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 1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

14、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体会诗意及诗境。(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 常事。 )双边互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1 明确:寂寞孤独 2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 上句说,长 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

15、,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 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 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 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 “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课题快乐读书屋一备课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里体会人物的品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挂图预案设计教 学 活 动修鞋姑娘教案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板书齐读:你有什么疑问?生交流 2、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a)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 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