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099102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更新时间:2009-3-21 22:08:2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06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的, 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小区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 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能否做好小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小区 环境的优劣。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城市中的生活居住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 50%60%,而居住区用地又占生活居住用地的 45%55%。居住区绿地是伴随着现代化城 市的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

2、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 设计理念。植物是居住区绿地建设的主体,居住区的生态环境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树木的高 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和色彩的四季变换,使没有生命的住宅建筑富有浓厚、亲切 的生活气息,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因此,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成为居住区环境 的绿色主调,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3 个方面。使用功能:是 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休闲等;生态功能:是指具有生万言书 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住宅区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温、增湿、挡风等) 、环境污染的 防治

3、与空气质量的改善、水土保持等;景观功能:包括可观赏必与美化环境。一、居住区绿化的指标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指标也是城市绿化指标的一部分。因此,居 住区绿地指标也反映了城市绿化水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化事业逐渐受到重视。居 住区绿地也相应受到关注,绿地指标也不断提高。居住区绿地应根据小区规模及不同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并尽 可能与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相结合。这样,既可方便居民日常游憩活动需要,又有利 于创造小区内大小结合、层次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可取得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一些发达国家居住区绿地指标较高,一般在人均 3以上,日本要求 4。我国城市居民

4、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提出,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 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 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人,居住区(含小 区或组团)组团级不少于 1.5/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 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 50%。居住区公共绿地率一般新建 区不应低于 30%,旧区改造不低于 25%;种植成活率98%。建设部提出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中还规定了一项指标:植物配 置的丰实度,每 100的绿地要有 3 株以上乔木;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20%;三北地区木本植物种类40 种;华中

5、、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50 种;华南西南 地区木本植物种类要60 种。这个要求,就是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原则(一)生态性原则居住小区的生态型绿地不仅是有空地种草,有空间栽树的简单绿化过程,而是真正从生态 的角度来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搭配。居住区植物造景应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以生态 学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从而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 与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应采用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表现植物的层次、色彩、疏密和季相变化 等,形成以生态效益为主导的生态园林,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学特点和生物学特性,科学 配置,使单位空间绿量达到最大

6、化。首先,强化物种的多样性,形成完整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促进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 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应掌握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 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 可形成稳定而优美的居住区自然景观。小区造景不能单靠大面积的草坪绿化来增加社区的 绿化率,从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来说,应强调“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立 体绿化”的原则。其次,选择植物种类时考虑环境特点,强调其适应性。居住小区内植物规划设计要结构多 层次化,树种应保持多样性,搭配科学合理。如建筑楼群的相对密集,常使植物栽植地光 照不足,这种情况下

7、,楼群的南面尽量选择阳性树种,楼群的背阴面应尽量选择耐荫树种; 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方,应选择浅根性树种,或干脆栽植草坪;在建筑垃圾多、土质较差的 地方,应选择生长较粗放、耐瘠薄、易成活的树种。(二)美观性原则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与色彩的四季不同,都能 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化层次,加大空间感,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 感觉,使整个居住区显得生动活泼、轮廓线丰富。同时,居住区通过植物景观,还能使各 个建筑单体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布局。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美化功能,利用不同花期、花色、不同大小的植物,按照了孤植、丛 植、群植、垂直绿化、花坛、花境等不同的配置

8、方式,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能体 现本地特色的优美园林景观。(三)功能性原则居民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留有一定面积的居民活动场地。我国居民 的生活习惯,业余户外活动主要是体育锻炼。根据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除主干道两边的 居民早晚能利用道路进行就近锻炼与乘凉外,一般都要在居民区公共绿地进行,其面积大 小要与服务半径相适应。但在规划设计中,硬化铺装的地面与园路、建筑小品加在一起,面积应不超过整个小区绿地总面积的 10%为宜。居住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以及与 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的布置。例如,植物种植位置要考虑与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距

9、离, 避免有碍植物的生长和管线的使用与维修(表 61) 。表 61 种植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的水平距离名称最小间距(m)名称最小间距(m)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有窗建筑物外墙3.01.5给水管、网1.5不限无窗建筑物外墙2.01.5污水管、雨水管1.Q不限道路两侧1.00.5电力电缆1.5高 2m 以下围墙1.00.75热力管2.01.0挡土墙、陡坡、人行道旁0.750.5电缆沟、电力电讯杆2.0体育场地3.03.0路灯电杆2.0排水明沟边缘1.00.5消防龙头1.21.2测量水准点2.01.0煤气管1.51.5(四)文化性原则居住区是居民长时间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应该根

10、据植物造园原理,努力创造丰富的文化景 观效果,以人为本,体现文化气息。绿地意境的产生可与居住区的命名相联系。每个居住区(居住不区、组团)都有自己的命 名,以能体现命名的植物来体现意境,能给人以联想、启迪和共鸣。如桃花苑选择早春开 花的桃树片植、丛植,早春来临满树桃花盛开,喜庆吉祥;杏花苑选择北方早春开花的杏 树片植、群植、孤植相结合,深受居民喜爱。同样,桂花、木芙蓉、樱花、合欢(一名芙 蓉) 、紫薇、海棠、丁香等,均可以成为居住区的特色植物。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虽也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山石、道路等来 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

11、丰富 的色彩,沁心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 例如合肥西园新村分成 6 个组团,按不同的绿化树种命名为:“梅影” 、 “竹荫” 、 “枫林” 、 “松涛” 、 “桃源” 、 “桂香” 。居民可赏花、听声、闻香、观景、舒情,融入到优美的自然环 境中去。由于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一个居住区中,往往其小区或组团建筑形式很相似,这对 于居民及其亲友、访客会造成程度不同的识别障碍。因此,居住区除了建筑物要有一定的 识别导引性,其相应的种植设计也要有所变化,以增加小区的可识别性。在形式和选用种 类上,要以不同的植物材料,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如常州清潭小区以“兰、

12、竹、菊”为 命名组团,并且大量种植相应的植物,强调不同组团的植物景观特征,效果很明显。(五)人性化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的,植物造景要适合居 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 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的住宅小区设计,更要特别强调植物造景的人性化。人们进入 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 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从使用方面考虑,居住区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该给居民提供休息、遮荫和地面活动等多方 面的条件。行道树及庭院休息活动区,宜选用遮荫效果好的落叶乔木,成排的乔木可遮

13、挡住宅西晒; 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和带刺的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 花、落果、落叶的树木。三、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居住区绿地的景观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植物配置应将生态化、景观化和功能化结合起 来。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正确选择植物、合理进行配置,才能创 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1)小区绿地必须根据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因素,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保护作用的植物进行规划,强调植物分布 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和植物种类选择在基调和特 色的基础上,力求变化。

14、(2)以植物群落为主,乔、灌、草合理结合,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速生植物和慢生 植物相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能使绿量达到最大 化,达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不宜大量整形色带 和冷季型观赏草坪,而多采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可以使景观更具立体性。(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适当配置和点缀时令花卉,创造出丰富的季相 变换。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 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如由迎春花、桃 花、丁香等组成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石榴等组

15、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 等组成秋季景观;由蜡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冬季景观。(4)居住区植物景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建筑增加一点绿色的点缀作用,而是应从植物景观 与建筑的关系上去研究绿化与居住者的关系,尤其在绿化与采、通风、防西晒太阳及挡西 北风的侵入等方面为居民创造更具科学性、更为人性化、富有舒适感的室外景观。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不同立面,选择不同形态、不同色彩、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生物 学特性的植物加以配置,使植物景观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周边环境协调,营造较为完整的 景观效果。要符合居住卫生条件。适当选择落果少、少飞絮、无刺、无味、无毒、无污染物的植物, 以保持居住区内的清洁卫生和居民

16、安全。(5)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对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珍 稀植物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并规划到绿地设计中,以节约建设资金,早日形成景观效果。 由于居住区建筑往往占据光照条件较好的位置,绿地受阻挡而处于阴影之中,应选用能耐 荫的树种,如金银木、枸骨、八角金盘等。居住区植物景观既要有统一的格调,又要在布局形式、树种选择等方面做到多种多样、各 具特色,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 般区内道路两侧植 12 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荫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 或地被植物覆盖。其他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 植物景观。(6)便于管理。应尽量选用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 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北方乡土树种如毛白杨、国槐、垂柳、白榆等。(7)适当要考虑植物的经济价值。居住区植物景观可以将植物的观赏功能和生产功能完美 结合起来,例如葡萄、金银花、五味子、栝楼、红花菜豆、苦瓜、丝瓜等不但是优良的棚 架或篱垣造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