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理解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972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阅读理解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阅读理解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阅读理解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阅读理解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阅读理解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阅读理解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阅读理解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S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 题。 (17 分)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 马生序 ) 【乙文】 (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 友

2、,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 其次为君子。宋景濂(宋濂,字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每燕(同“宴”)见,必设坐命茶,每 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选自明史)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 (1)益慕圣贤之道()(2)常夜分乃罢()(3)抑可谓贤矣()(4)每旦必令侍膳()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C.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岳阳楼记)D. 故余虽愚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 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3)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3上述两段文言文都与明朝学者宋濂有关, 结合两段文字具体分析宋濂是一个怎 样的人?(4 分)(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7 题。 (16 分) 扬州玉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 “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4000 年前的夏代。 1977年在扬州 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

4、墓葬60 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 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 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汉代扬州的琢玉工艺, 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 出土的玉器中, 可知扬州玉器到了汉代, 由小件发展到中件, 从一般的装饰品玉 镯、玉环发展至观赏的玉蝶、玉璧、辟邪等。唐代的扬州琢玉,在当时手工业兴 盛中有新的发展。一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雕栏 玉户”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 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 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

5、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 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 可以说诸品齐备, 艺术水平空前提高。 尤其是乾隆年 间进入全盛时期, 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 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 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 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玉料洁白 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被定为“扬州八贡”之一,每年都要大批送缴 宫廷,供皇宫内院陈设或作为对臣下进行奖赏的“御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 院珍藏的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 由此可见, 清代扬州琢玉技巧和艺术水平之高,生产规

6、模和作业能力之大, 能工 巧匠之多,实是前所未有。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 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今天的扬州玉器, 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 造型优美、 琢工精致的玉器, 艺术水平仍居全国前列,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 誉。70 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 ,1986 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 ,同年琢制 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 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 ,1990 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 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14选文第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

7、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说明方法: 作用: 15选文第段说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进入全盛时期”,请你根据文 本信息分要点归纳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内容。(4 分)16选文第段“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句中加 点词“主要”有何作用,能否去掉?(3 分)17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 请你结合 有关“玉”的成语或者熟语 (不少于2个) ,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6 分)(四) 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 (17分) 一个小女孩的求助周灵峰 电视台派我到西部拍一部反映农村原生态生活的纪录片。 到青阳村的第三天早晨, 我扛着摄像

8、机正准备从村公所出发,一个瘦瘦的 小女孩忽然拦住了我:“阿叔! ”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怔看着我。我放下摄 像机弯腰一笑,小女孩胆子大了: “阿叔,你能不能上我家去拍?”我摇摇头。 小女孩急了:“我给你鸡蛋。”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鸡蛋伸了过来。望着小女 孩清澈的眼神我有些疑惑, 但还是摇头。小女孩呆了呆, 接着哇的一声哭了:“阿 叔, 求求你去我家拍吧!我妈妈快不行了。” 我心中一紧: “你是要我给你妈妈拍?” 小女孩使劲点点头:“我妈妈一直生病,这次快不行了。阿叔,求求你。”我拉着 小女孩的手心里酸酸的, 看她身上这套大人旧衣服改小的外套, 家境一定很不好, 肯定是家里没钱拍照她才来求我。

9、 一到小女孩家,我顿时被屋内的寒酸惊呆了,斑驳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孔, 陈旧的房梁被积年的烟火熏得摇摇欲坠。小女孩的妈妈半依在床上, 额头缠着毛 巾,双眼深陷,瘦骨嶙峋。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阿叔可以开始吗?”我匆忙调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我妈妈不能说话 了。 ”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 紧了紧被子, “她躺了三年, 家里已经没钱治病了, 我爸爸在外地打工, 有了钱就送回来带我妈妈去医院。上个月我爸在工地扎伤了 脚,因为舍不得钱治疗,呜呜呜我爸爸那只脚残废了。” 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肩头的摄像机一直在微微发抖。 当我擦干 眼泪再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时, 小女孩正端着一个缺了口的

10、黑碗给妈妈喂水。 “家 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爸爸不能干重活, 只能在外面拾垃圾捡破烂。 爸爸也很辛 苦。我希望有好心人 , 能帮帮我们。 ”小女孩喂完水,扶着妈妈靠在了床 边说: “阿叔,好了,就拍这么多吧! ” 我没有停下,将镜头再一次定格在母女俩脸上:这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岁月给她们留下了深重的记忆。我要让小女孩不再遗憾,让她永远记得曾经这么 近距离地和妈妈一起坐在床头。 第二天一早我到县里把照片打印了出来,当我把照片交到小女孩手中时,女 孩激动得满脸泪花:“阿叔,是不是带上这些照片我就可以去城里向别人求捐了。 那样我妈妈的病就有钱治了。” 我浑身一颤,泪水汹涌。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

11、(选自读者 2012年第 8 期)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 分)19请你说说“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怔看着我”和“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两句中的“怔怔”一词分别包含的意思。(4 分)20选文结尾说“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 ,请问“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是什么? 上文哪个句子对此做了暗示?(4 分)21选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让你在微博上写几句话送给 她,你会说些什么呢?(80-100 字) (6 分)(二) T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 题。 (17 分)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1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 马生序 ) 【乙文】 (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 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 其次为君子。宋景濂(宋濂,字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13、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每燕(同“宴”)见,必设坐命茶,每 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选自明史)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 (1)益慕圣贤之道(更加)(2)常夜分乃罢(结束)(3)抑可谓贤矣(称作)(4)每旦必令侍膳( 早晨)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B) E. 门人弟子填其室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F.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G.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H. 故余虽愚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 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14、以请。 (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2)(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明太祖间或(断断续续)询问诸位大臣好与坏,宋濂只推荐大臣中好的人。 (3)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好的人与我亲近,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人,我不能够了解他们。 13上述两段文言文都与明朝学者宋濂有关, 结合两段文字具体分析宋濂是一个怎 样的人?(4 分) 甲文看出宋濂是一个勤奋好学、 求知若渴的人。 从文中“手自笔录” “弗之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以看出。 乙文中看出宋濂是一个贤能正直、 一心为国的良臣。 从文中“濂惟举其善者”“宋 景濂(宋濂,字景

15、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 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可以看出。(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7 题。 (16 分) 扬州玉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 “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4000 年前的夏代。 1977年在扬州 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 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 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 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 琢磨的活动。 汉代扬州的琢玉工艺, 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 出土的玉器中, 可知扬州玉器到

16、了汉代, 由小件发展到中件, 从一般的装饰品玉 镯、玉环发展至观赏的玉蝶、玉璧、辟邪等。唐代的扬州琢玉,在当时手工业兴 盛中有新的发展。一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雕栏 玉户”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 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 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 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 可以说诸品齐备, 艺术水平空前提高。 尤其是乾隆年 间进入全盛时期, 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 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 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 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玉料洁白 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