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933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年级物理第 1 页(共 6 页)十一年级物理第 2 页(共 6 页)十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考试时间2014 年 6 月 5 日出题人:梁光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 页。2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第卷(选择题共 5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多选或不答的得0 分)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2、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2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 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 9 m 和 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A20 m B 24 m C25 m D75 m 3甲、乙两人同时由相同位置A 沿直线运动到同一位置B。甲先以速度v1匀速运动了一半路程,然后以速度v2匀速走完了剩下的后一半路程;乙在由A 地运动到B 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2。若 v1 。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 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 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 下滑。

3、在小物块从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 与时间 t 的关系的图象是8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右图所示,B 为测速仪, A 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 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 A、B 相距 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m/s2B20 m/s2C5 m/s2D无法确定十一年级物理第 3 页(共 6 页)十一年级物理第 4 页(共 6 页)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F 作用下,从O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P 斜向下运动, OP 与竖直线MN 的夹角

4、为(且 v2,a1a2且 s )(2)(212 21 aavvBv1v2,a1a2且 s )()(212 12 aavvDv1v2,a1a2且 s )(2)(122 21 aavv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8 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少选得 2 分,选错、多选或不答的得0 分)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时, t 的取值为A3 sB5 s C7 s D9 s 12分别让一物体以两种情境通过直线上的A、B 两点,一是物体以

5、速度v 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二是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a2)至 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m只能为 2v,与 a1、a2的大小无关B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Ca1、a2须是一定的Da1、a2必须满足 tvaaaa2212113如图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 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AM 静止在传送带上BM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 下滑的速度不变14当 t0 时

6、,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 1 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 2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 4 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 4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15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静止开始一直加速到v220 m/s B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v220 m/s C最大速度

7、为36m/s D最短时间为11s 16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衰变的原因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存在着能级D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甲乙丙丁启动加速度a14m/s2制动加速度a

8、28m/s2直道最大速度v140m/s 弯道最大速度v220m/s 直道长度 s218m 1 0 30 60 -30 v/km?h-1t/h 2 3 4 甲乙十一年级物理第 5 页(共 6 页)十一年级物理第 6 页(共 6 页)第卷(非选择题共 42 分)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14 分)18(6 分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 得到一条纸带, 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其中 x17.05 cm、x27.68 cm、 x3 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求打 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和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

9、两位有效数字)。19 (8 分)某同学用图1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 中 0、1、2,6 点所示。c测量 1、2、3,6计数点到0 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 x3,x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位移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11 tx 、 22 tx 、 33 tx , 66 tx 。f以tx为纵坐标、 t 为横坐标,画出 txt 图线。该同学

10、在图3 中已标出1、2、3、4、5、6 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画出 txt 图线。并根据 txt 图线求出, 在打 0 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 m/s;小车加速度a =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 小题, 28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0(8 分)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5 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5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11、t2 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 5.0 s。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1(10 分) 如图所示,质量m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长度L=15 m,现有质量m2=0.2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 m/s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5,取 g=10 m/s2。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不超过多少22(10 分)电视台推出了以全民体验竞技魅

12、力为宗旨的大冲关节目。其中有一关叫跑步机跨栏,它的设置是先让挑战者通过一段平台,再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并在跑步机上通过几个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现有一套跑步机跨栏装置,平台长L14 m,跑步机皮带长L232 m,跑步机上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 ),跨栏到平台末端的距离L310 m,且跑步机以v01 m/s 的速度匀速移动。 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 a12 m/s2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 a21 m/s2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向前冲。在跨栏时,挑战者不慎摔倒,经过2 s 后爬起,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假设从摔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跑步机始终相对静止。试求挑战者通过全程所需的时间。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线纸带图 1 0 5 10 15 20 25 t/10-2s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tx(cm?s-1) 图 3 20 0 1 2 3 x4 x3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x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5 x6 cm 图 2 6 v0m1 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