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911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三英语复习与素质教 育【摘要】我国新一轮的中学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 新英语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又是课堂教学。那么,在面对升学压力的初三英语总复习阶段,能否体现并实施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呢?为此,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一些尝试。【关键词】新课标;初三英语总复习;素质教育;能力培养【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new education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t

2、eaching is the standard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is “ Us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the fundamental point of departure and trying to embody the quality education ”. As we all know, the central tache of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imple

3、mentation of new course and the basic approac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ourse i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n is the quality education able to be embodied and implemented when facing the pressure of enrollment quotas during the general English review of junior grade 3? Therefor, the writer has

4、done some research attempt with the help of many year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Key words】The standard of new curriculum, The general English review of junior grade 3, Quality education, Ability fostering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5、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2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就是着重能力的培养。在紧张的初三总复习阶段要不要实施素质教育呢?目前就这个问题仍有二种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初三英语总复习正是在巩固以前教学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恰恰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极好时机。当然,要想在复习中“一箭双雕”,既能满足升学之需又能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合理的计划

6、,精心的准备和科学的指导。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尝试:1知己知彼兵家言:“知彼知已,百战百胜”。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反复研究教材、资料、考纲、新课程标准、 中考说明外,还应该“琢磨”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摸清他们最怕学的,最难学的,最薄弱的知识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我的计划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语法复习,包括代词、冠词、数词;名词的数及其所有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反意疑问句、特殊疑问和感叹句的句法。以小专题练习为主,讲练结合,用时约二周。第二阶段:单元复习,包括词汇、语音、词性、语法、句型、问句、从句、不定式、被动语态、情态动词、系动词、八种时态。教

7、学时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系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大约需 6 周时间。第三阶段:综合复习,包括模拟训练和考前指导,除了笔练,还应加强听力训练。需 5 周时间。对于学生而言,除了“知己”也应该“知彼”,即知道近段时间老师将要复习什么,所复习内容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因此,老师应该总复习之初,将整体计划告诉学生,在复习每个阶段时,应将本阶段的计划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好准备。2因材施教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面对繁杂的复习内容,老师除了去粗取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外,还应找出学生的“病症”,对症下药;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规3律以及纵横联系,把零碎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整理归纳,并运用

8、灵活多样的方法,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复习词汇时,笔者总结了三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读音规则和拼写法,即将同形异议词或同音异义的词进行对比,或将反义词进行对照,还可以根据词缀、词源进行归类等;分类记忆法:例如,将词汇分为衣物类、食物类、星期与月份;图示记忆办法:即将相应的单词与图标进行匹配,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学生更容易通过联系图标记忆单词,有利于培养思维、想象能力,而且不感到枯燥乏味。又如在记忆初中阶段所学的以 f、fe 结尾的单数名词改 f、fe 为 v 再加 es 的复数形式时,我总结成顺口溜:“贼(thief)狼(wolf)刀(knife),自己(self)书架(le

9、af)妻(wife)面包(loaf,小精灵(elf)捆(scarf)树叶(leaf),小牛犊(calf)伴(half)生业(life)。 ”(注“捆、伴、生业”分别代表 scarf(围巾)、half、life;“小精灵(elf)、捆(scarf)、小牛犊(calf)”不属大纲要求,可以不记)。其它直接加 s。这样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记忆、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3持之以恒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必须让学生每天“行动”起来。我采取了以下做法。听:每天中午上课前 15 分钟,指定值日生放录音磁带,先到校的同学先听。复习每篇课文前,先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模仿朗

10、读。每周还要补充一次难易适当的听力测试训练,每次约 20 分钟。坚持听写,内容包括单词、短语、句型、课文段落和短文。说:鼓励学生象李阳学习, “不要脸“地大声说。每节课轮流让 23 个学生上台对话。话题可由老师在前一节课布置,也可自由命题,即兴对话。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说英语。 读:一是朗读,每周保证三个早晨的朗读时间,跟磁带读或自己读课文、课外读物,总之要读出声来。二是阅读,为了让学生“读”起来,进一步提高4阅读水平,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恰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每日读 12 篇短文。一篇为精读,既要“读”又要做题;一篇为泛读,只“读”不做,培养语感。写:老师除教学生的一些书写格式外(如书信、

11、日记、留言等),还应要求学生做到天天有写的习惯,内容可写书信、日记、留言、观后感、读后感等,结合中考,字数在 80 字左右,5 句以上。为提高学生“写“的兴趣,最好能当面点评,点评时尽量就学生的思路去诱导他们。除了在课内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和条件外,还可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对参与者发进行表扬或发点小奖品,以资鼓励。只要持之以恒,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创造多种机会,就能让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得到提高,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阅读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4扬长避短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应该是

12、个有颗慈爱之心,有双明亮眼睛的伯乐。要把每个学生都当成千里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尊重、赏识他们,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对待后进生,首先要为他们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和长处。其次要赏识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我曾教过一个学生,英语成绩总在 40 分左右。但在一次单词听写中,有一个单词全班只有几个人写对,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抓住这次机会,先在课堂上表扬,再在课后激励,并告诉他一些学习方法。从此他对英语有了兴趣,也有了自信。一经过一年的努力,毕业考试得了 94 分。其实学生的一点5点进步,哪怕是一次克制不良习惯的表现,一次较好的作业都是星星之火,及时肯定,正确引导,便会成为“燎原”之势。总之,复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三英语复习工作必须有目的性、系统性和灵活性。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方能达到“一箭双雕”,素质教育和中考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1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综述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7.82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田式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3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