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9102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语习语分析及英译方法探索【摘 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有许多来源和许多不同的结构。汉语是一种有着漫长历史和高度发达的语言,所以它有大量的习语。从广义上说,汉语习语包括谚语、成语、俚语、俗语和典故等。汉语习语是我国人民长时间使用的结果,这些萃取自汉语中的词语或固定搭配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有着强烈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有些习语意思明显,更多的习语则需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习语不仅是语言中的比喻用法,而且是比喻的浓缩表达方法。许多习语都是对称的、有着美妙的韵律和深刻的含义。由于习语有着这些特点,在翻译它们时,我们不但要译出它们的正确含义,还应尽量保持汉语习语的原有结构。习语不但出现在日常生

2、活中,还经常出现在小说、电影、政治文章等作品中。所以,翻译汉语习语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汉语习语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种汉语习语英译的方法供语言学习者参考。【关键词】汉语习语;可译性;直译;意译一、引言 汉语习语又可称为熟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粗俗语等,它是语言中的精华,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习语反映着历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的多样性,汉语习语大都有着生动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我们可以发现在汉语的使用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使用不同的习语,从事农业的人则会说:“根不正,秧子歪”, “种田有谷,养猪有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人则会说:“趁热打铁”、 “师傅领进门

3、,修行在本人”、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等。习语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的意思明显,直截了当;有的富于含蓄,意在意外;有的含意无穷,引人联想。汉语习语一2般都是矮小精悍、干净利落、易懂易记、说来顺口、听来顺耳、喜闻乐见、流传广泛。我们也可以在中国伟人之一毛泽东的著作中发现诸如“实事求是”、 “有的放矢”、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举不胜举的习语。综上所述,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富有表达力的因素。因此,我们不仅仅把它看作翻译文艺作品的特有问题,而且应该把它看作翻译中极其重要的语言问题之一。随着对外开放,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汉语习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是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

4、探索的重要课题。二、习语的来源及民族性要正确地英译汉语,就得首先了解汉语习语的特点。汉语语言中有丰富多彩的习语,反映了多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的多样性,它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是具有民族性的。所以,习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是密切相连的。一般的习语都具有恰当的比喻,并能引起联想,但这种比喻和联想是由一定民族现实环境和社会决定的,不同民族的生活经验有相同的,亦有不相同的。汉英两种民族之间也是如此、并在习语中得到反秧。1.汉英习语的共同性汉英两族人民在古时候因缺乏科学知识都把人们的心脏当作灵魂、思维、感情的中枢,因而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出现了大批围绕“心脏”的

5、习语。汉语中有:心广体胖 心花怒放 心安理得 3心烦意乱 心心相印 心直口快心猿意马 心手相应 心惊胆战英语中有:to learn by heart 记住,背诵to lose heart 意气沮丧,扫兴to pluck up ones heart 鼓起勇气to set ones heart at rest 放心to take sth to heart 把放在心上,牢牢记住to take heart 振作起来with a heavy heart 心烦意乱地with all ones heart 全心全意地with a light heart 轻松愉快地marble-hearted 冷酷的,无情的

6、kind-hearted 仁慈的warm-hearted 热情的,恳切的faint-hearted 懦弱的,胆小的heart-to-heart 坦白的,亲切的4to ones hearts content 尽情地in ones heart of hearts 在内心深处2.汉英习语的丰富性汉英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其中有许多是同义的或意义相近的。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生活经验的产物,有许多习语就不可能不显著地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形式。例如,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汉英两族人民对狗有着不同的传统看法。我国民间是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人在心理上都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把它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

7、。例如:狗仗人势,狐群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走狗,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但是英国人民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人们的“忠实可靠的朋友”。英语中有大批关于狗的习语(Canine idioms),其数量远远超过汉语中关于狗的习语。其中除了有一小部分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其他大部分都没有坏的意义。例如:a top dog 优胜者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His bark is worse than his bite. 心地不如嘴恶。Not to have a dogs chance. 饥不择食。Love me, love my dog. 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5No

8、t to have a dogs chance. 机会全无。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仗义勇为;助人度过难关to lead a cat-and-dog life 同居不睦3.汉语习语的民族性汉语习语有着强烈的民族性。我国自古以来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在汉语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其数量远超过其民族语中的农谚。它们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在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的极为丰富的智慧的结晶。例如:七十二行,庄稼人头一行。不耕不种,终身落空。乡下没有泥腿,城里饿死油嘴。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火烟。仰面求人,不如扑面求士。斩草又除根,逢春必要生。

9、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习语与文化和一定的民族有关。在研究习语时,应同它的文化,民族、历史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对习语的深层理解,准确地把它们翻译成英语。三、汉语习语的特点6习语是语言的特殊成分,它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说话中使用适当的习语,可使之妙语生辉。汉语习语有如下特点:1.结构特点对于汉语中的成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来观察和了解它的一些基本的结构特征。(1)前后押韵许多汉语习语利用声、韵来增加它的美感。例如: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大家一条心,粪土变黄金。嘴上无毛,说话不牢。(2)词语重叠种用词的重叠手段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是汉语习语的另一特征。例如:勤勤恳

10、恳,马马虎虎,三三两两,糊里糊涂,想入非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鲤鱼找鲤鱼,甲鱼找甲鱼。(3)相互对衬通过使对衬(Parallelism)形式提高语言使用效果。例如:7狼吞虎咽 阳奉阴违低三下四 四分五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路途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人望高头,水向低流2.语言特点语是语言中独立、不规则而固定的因素。它往往以短语或短句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但它在句子中多半当作一个成分使用,有时它的作用就等于一个词。即使有的习语可以从词义上和语法上加以分析,但它们仍然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句子里。(1)意义独立习语在意义上往往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它的意义并不是它的字义的总和。例如;汉语习语“露出了脚”的

11、字面意义是“露出马的脚”,而它的独立意义却是“露出破绽”或“暴露缺点”等。 “开夜车”的字面意义是“晚上开车”,而它独立意义却是“夜里赶课”或“夜里赶工”。 “落花流水”的字面意义是“落下的花和流着的水”,而它的独立意义却是“一败涂地”和“遭到惨败”等意思。(2)突破语法汉语习语往往违背语法规则或逻辑推理。例如,汉语习语常常使用文言文,因而往往与现代汉语相抵触。习语中有的词在现代汉语里不这样说或在现代汉语里跟它8意义相当的却是一个多音词。 “三心二意”按白话文应当说“三个心二个意”, “莫名其妙”按白话文应当说“莫名他的妙”。另外,有许多汉语习语在逻辑上也解释不通。例如, “瞎说八道”中的“八

12、道”;“三心二意”中的“三心”;以及“装蒜”、 “倒霉”、 “吃不开”、“蹩脚”等都无法按字面推理。同样,在许多英语习语里也有同样的情况。例如,英语习语 ups and downs(盛衰)和 ins and outs(底细)中的两对前置词都当名词用,并以复数形式出现;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中动词该用单数形式而却用复数;Money makes the mare to go(有钱能使鬼推磨)中不定式 to go 中的 to 按英语语法该省略不用,这些都违背了英语的语法规则。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非常吃惊)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

13、在口中”;“To cry ones eyes out(痛哭)”的字面意义为“把眼睛哭了出来”,这些都是有些不合逻辑的。(3)自体完整汉语习语有它本身的完整性,习语中的词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便拆开或调换。例如,在汉语习语中可说“雪中送炭”,但不可以说“雪里送煤”或“雪里赠煤”;“乱七八糟”不可改为“乱六七糟”;“露出马脚”不可改为“露出牛脚”或“露出羊脚”;“老马识途”不可改为“老牛识途”或“老驴识途”,虽然牛和驴也都能识途;“走狗”不可改为“行狗”或“跑狗”。英语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To t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自断后路)中的 boats 不能替换成 ships;A sti

14、tch in time saves nine.(及时一针胜得过后九针)中的 a 不能换用同义词 one;In a family way(像一家人一样随便;不拘礼节)中的 a 不能改为 the,因为 In the family way 是另一个习语,意思为“有喜”、 “怀孕”解。但是,以上所述的稳固性也并不是绝对的。汉语和英语的许多习语往往有自己的变化形式,并得到大家的接受。例如“莫明其妙”是“莫名其妙”的变体;“拔苗助长”9是“揠苗助长”的变体。在英语也有类似现象,例如,既可说 In face of(面对),又可说 In the face of;既可说 Full steam(开足马力),又可说

15、 At full steam;既可说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longest(最后笑者笑得最久;取得最后的胜利才是胜利),又可说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此外,许多英语习语在应用时还必须服从所在句句法的需要而产生人称、时态等等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大家公认或接受的范畴之内。四、习语的可译性根据前面所述,我们对于习语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习语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或文化的特色, (2)习语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3)习语是语言中独立的、不规则的、固定的成分。从翻译角度来看,第一、二点要求译者尽量保持原文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因此直译

16、(不是死译或硬译)往往是必要的;第三点要求译者不要把习语当作普通语句来处理,必须避免逐字对译。这两方面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构成了习语翻译中的困难。习语翻译是语言翻译中的难点,值得引起注意和探索,思想的直接现实就是语言,各种不同的语言是思维的各种不同的工具和外壳,但思维的基础是现实,思维是统一的,思维的规律是一样的。不管人们所用的语言如何不同,他们总是反映出实际生活,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同样的实际。因此,人们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也是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这就是习语可译性的根据。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材料,它是全民族语言中的一部分,是固定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成分。在汉语习语翻译时,应注意一些汉语成语的特点。10(1)歇后语中的双关语汉语中的歇后语往往利用双关语,例如,旗杆上绑鸡毛,好大掸子(胆子)狗追鸭子,呱呱叫(刮刮叫)老鼠爬钓钩,自己称自己(自己称赞自己)(2)习语中的叠音词汉语中还有许多习语是以叠音词的形式出现的,如“鬼鬼祟祟”、 “冷冷清清”、 “扭扭捏捏”、 “马马虎虎”等等,这些语言形式构成音韵上的美感,但在英语中一般找不到这种重叠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