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国家)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833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国家)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国家)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国家)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国家)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国家)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国家)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国家)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澳大利亚位置:大洋洲,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南半球 世界上最小的大陆,面积居世界第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美国和巴西 南回归线横穿南北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东部山地(纵列分布大分水岭) 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形成墨累-达令盆地(全国 重要的农牧业区)气候:半环状分布 核心: 热带沙漠气候 外环:自北向南分布着热带稀疏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呈半环状的原因: 1 北部受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大 2 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 林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

2、,从草原向沙漠过度。 3 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形成地中海气候,西风带控制区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4 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形成沙漠气候。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主要分别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原因: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 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经济 有现代的农牧业(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草原广阔,有丰富地下水;冬季温和, 利于绵羊过冬;无天敌)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过去被称为“骑在 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出口多均占世界首位,现在又被称为“坐在矿车

3、上的 国家” (铝土产量世界第一)煤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各州。铁矿主要分布在西 部,哈摩斯利岭和韦尔贝克山是著名的矿区。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 成为经济支柱。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中亚自然环境 位置 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 大陆桥)地形 丘陵(哈沙克丘陵), 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东部天山山 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南部帕米尔高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植被为草原,荒漠。 卡拉库姆为世界著名大沙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频临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中部

4、有咸海。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和轻工制品需进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世界主要产棉国)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首都,重要铁路枢 纽西亚地理位置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 海,里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非欧三洲,位于阿拉伯海,红海, 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还有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霍尔木 兹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高原为主的地形 :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死还是世界上最低 的也是世界上最咸的湖;两河流域(幼发拉底

5、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 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其石油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1 规模大,长期高产稳定2 地质条件好, 80%以 上油井可自喷3 外运方便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世界五大储油国美国自然地理特征 本土部分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 ,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 夏威夷在热带(因面积小,热带产品需进口) 由于山脉纵列,冷空气易长驱南下。遇到强大的寒潮南侵,南方的越冬作物特 别是亚热带果树长遭受冻害。本土三面频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 10%,是世界上耕地最大的国家。 本土西部和阿拉

6、斯加是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高原山地区,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 契亚山脉,两者之间是平原。水系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 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 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 哥伦比亚河、 育空 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 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 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 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 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 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为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7、密西西比河是世界 第四长河 哥伦比亚河是美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农业:美国农业由农场经营,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实现了高度机 械化,劳动生产率很高。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出口量占世界首位(玉米和大豆 的产量也是世界第一)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畜牧业以饲养肉牛最 重要。高度专业化,是美国农业的一大特点。美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 和市场需求状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畜产品,形成以下一些主要 的农业专业化区:乳畜带(市场指向) ,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工业:美国工业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矿产品的产量和进口量都是世界第一。 产量位于世界前列的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

8、等 东南部最大城市休斯顿,是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 中心。它又是美国最大的宇航研究中心美国人把北纬 35线以南的地区称为 “阳光地带”, 它的经济发展速度从60 年代起超过了东北部,出现“生产力南移”现象。但目前美国的经济重心仍以 在东北部。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 量均居世界前列。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矿产:煤矿以阿巴拉契亚最为著名,铁矿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西南一带,以 梅萨比铁矿最为重要,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石油分布于中南部(直 至墨西哥湾沿岸和浅海) ,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但也有一些矿产短缺,如

9、锰 和铝土基本上靠进口,富铁矿逐渐枯竭,石油和铜,锌产量虽大,也不能满足 国内消费需要),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需大量井 口(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地区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 运输便利,平原土壤肥沃墨 西 哥 湾 沿 岸 石 油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部门钢铁 汽车 化学石 油宇 航飞 机 电子石油 宇航 电子工业中心纽约美国最大工商业中 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所 在地 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 市休 斯 顿 : 石 油 化 工,宇航中心旧金山:美国华人 最多城市,东南面 的 硅 谷 是 电 子 工 业中心 洛杉矶:西部最大 城市,附

10、近有好莱 坞影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1 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2 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3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4 五大湖水运便利 5 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6 拥有庞大的市场东北部工业区的形成有以下原因:第一,欧洲移民到达早,经济开发早资本主 义发展早。第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阿巴拉契亚煤田是世界著名的大 煤田,苏必里尔湖西面有储量丰富的大铁矿。第三,中部平原盛产小麦,玉米, 养畜业发达,可为工业区提供大量农畜产品和原料。第四,水陆交通方便。第 五,人口稠密,市场潜力

11、大。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它是美国第一大港。 芝加哥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而以重工业占优势,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和肉类 加工基地。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 。匹兹堡是老的钢铁工业中心加拿大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 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南部与美国接壤。 加拿大的森林覆盖面积为占全国总面积的44%,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加拿大有丰富的矿藏,是世界上除美国和俄罗斯以外最大的产矿国之一。北冰洋沿岸封冻期长,大西洋沿岸多随寒流南下的的浮冰和冰山,对航运不利。 美国是它唯一的邻国。是世界第二大国自然条件地形向北敞开,冬季冷空气便于南下。东海岸有寒流经过,西海

12、岸则因高山阻挡而使西风和暖流的影响局限于沿岸。 南部靠近边境地区水热条件较好,适于农业发展。经济加拿大是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国。镍和 锌的产量在世界居首位。由于水能充沛,全国2/3 的发电量依靠水电,能源大量 冲口,铀的产量和出口量豆居世界第一,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出口量也很大。 加拿大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巴西的森林资源大国。是世界上出口木材好,纸浆和 新闻纸最多的国家。 加拿大的加工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沿岸,多伦多和蒙 特利尔分别是加拿大的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拿大主要的工业中心。首都 是渥太华。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很高。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是仅次于美国的世 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温哥华是全国最大港口,世界重要的小麦出口港 纽芬兰东南海域,是世界大鱼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