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8015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知识参照下的基础英语教学摘要: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和语言同样在基础英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将文化知识糅合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是基础英语授课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巧妙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理解力、扩充知识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知识 基础英语课 基础英语教学 1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2003 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其

2、中的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还应包括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基础英语的后修课程高级英语教师反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根据几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渗透应从基础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开始。 基础英语课在一、二年级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每周 6 学时,周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 4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基础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我们发

3、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迫切希望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文化因素渗透的越多,学生对所学课文2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 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且将它的含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修正了泰勒的定义,补充为“实物”的文化现象,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

4、惯。 ”(林纪诚,20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阐释。Claire Kramsch (1993:1) 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文化知识既包括讲英语国家的同一时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 3

5、 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全国许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李观仪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教程。 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综合性训练的英语教材,是供外语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附有一定的翻译练习,再加上配套的练习册,突出了基础训练3的比例。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揉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又便于教师的教学指导(郭文海,2003,9)。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为例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3.

6、1 政治历史参照 政治文化因各国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们以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第三册的第五单元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 为例来说明政治文化对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英吉利海峡在开通前英法两国人民对其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时工程的进展。如果学生对两国关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英法两国居民对英吉利海底隧道开凿的抵触情绪。对相当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位退休公务员说,“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

7、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为什么讲话人宁愿让英格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而不愿与法国连接起来。一个法国农民说,“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过英国一次,再也不去了。他们吃的都是番茄酱。如果我们对英法两国的历史关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两国人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1066 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威廉一世,之后,法国文化与礼仪在英国贵族中占统治地位。1154 年,亨利二世夺回英国王位。1337

8、 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夺取了法国王位,导致了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打到 1453 年。两国的战争在 14、15 世纪继续进行。1689-1815 年英法之间为争夺在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不断产生矛盾,英法两国的矛盾一直持续到 1818 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这也是英法长期争斗的结束。了4解政治文化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至关重要,倘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整篇文章无法下手。 3.2 文学作品欣赏 教程部分所选材料来自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如第四册的第九单元 The Pearl 选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节选的文章是渔民基诺在去镇上卖珍珠之前的场景。如果学生对这部小说了解甚少的话,学

9、起来会有些难度。斯坦贝克的语言非常优美,并且擅长使用修辞等手段来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在讲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不必从本文入手开始讲解,不妨可以从这部小说开始讲起:首先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写作基调、主题以及它所反映的人们对梦想的追求。当学生对这部小说有了总体的了解之后,我们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此时会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快,几乎和教师同步进行。在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学生们很容易回答上来。最明显的是,学完课文作 Role-play 时,学生们都将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小说的一些情节纳入他们自己的对话中,而这些情节是课本里所没有的。这种方法将使教师知道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

10、时代背景。 3.3 人文宗教求证 宗教在英美国家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85%的美国人是基督教徒。因此,许多作家把宗教话题纳入他们的写作视野,以及借助宗教来表达主题思想。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的 Salvation,选自兰斯顿休斯的自传体小说。在这篇自传体的文章中,作者力图让我们了解孩子怎样对待宗教以及为什么孩子有时会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撒谎。整篇文章语言点并不多,但充满宗教色彩的词汇让学生们难以了解。倘若老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地讲解课文语言点,而忽略了宗教本身,学完之后学生们会觉得这篇文章索然无味。笔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首先从作者入手开始讨论。兰斯顿休斯是美国现代优秀黑人诗人、小说家和剧作

11、家、 “哈莱姆文艺5复兴”的杰出代表。休斯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美国黑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抨击白人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启发黑人群众的觉悟和自豪感。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对本文的主题有了大体的认识。文章的主人公并不认为上帝最终会拯救他,能够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文中出现的 sin, pray, lamb, sermon, soul , hell 等词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学生对这些词并不是真正了解的,了解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等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能够正确掌握这些词汇使用的语境。 3.4 地理知识的认识 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的 Three Sundays in a week 说明地理知识的了解对学

12、习文章的重要性。这篇文章选自美国 19 世纪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爱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情节巧妙别致,推理严密,文笔考究。但节选的文章是利用了一个地理常识编撰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故事。在讲本篇课文之前,笔者借助地图和学生一起分析时区和日界线。对几个专业术语像格林威治平均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解之后,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即:每当穿越日界线时,向西则日期向前进一天(即失去一天),向东则日期向后退一天(即多出一天)。换句话说,如果向东旅行,假如到达日界线时是星期一,那么穿过日界线后,就又是星期天了。本文的鲁格杰恩大叔提出,除非一个星期有三个星期天,否则不同意罗伯特与凯特结婚。

13、为了挫败鲁格杰恩大叔的反对,罗伯特与凯特请了两个刚刚环游世界归来的水手朋友,一个自西向东旅行,多出了一天,一个自动向西旅行,失去了一天,在他们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个妙计,骗了鲁格杰恩大叔相信三个星期天确实集中到了一个星期里。讲解完这个问题,当我们再去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几个年轻人利用了妙计,让鲁格杰恩大叔上了圈套。 本文只是分析了几种可以利用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但这不6仅仅是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完成了,还需要我们教师对后期学生如何利用所学过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以及学习效果怎样都需要做一定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平行班的不同教学情况得出一个结论,或者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文化渗透前后,以及学生自己的感受等等来考查一下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 Culture and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郭文海.试论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层层深入教学法”J. 新疆大学学报,2003. 4 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