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792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探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现状 分层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近年来的连续扩招,在校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授课制度下,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提出了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1.1 国内分层教学理论 我国历史上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在教育实践中,应注意分析每个人的特点,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因是依

2、据,根据的意思,材是指人才,合起来也就是说依据学生的情况,实行相对应的教育。 1.2 国外分层教学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史蒂文D克雷申(stePhenD.Krashen)认为学生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这就是他的“语言输入假说”之精髓,其公式表达为:i+l,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这一概念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相似。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

3、,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教学只要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发展,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2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指的是教师,学生和内容三者的相互结合和作用的过程。从“教”的角度出发,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从“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则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则变为了客体。 2.1.1 教授的主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人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可是这也给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作为教授的主体,教师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

4、不高的问题。高校连续大幅度扩招,外语教师严重缺编。许多外语教师身兼多职,整日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精力和动力作下来好好备课,或者读几本理论书籍,搞一些理论研究,弄清楚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好好研究怎样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外语师资的质量在很大幅度上决定了外语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据统计,2001 年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人数与所教学生的人数之比为 1:130。 ”更为严重的是,现有大学英语教师学历结构与教学任务要求严重失调,教师中只具有学士或学士以下学历的高达 73.2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远

5、远超出了现有教师的承受能力。现有教师很少有在职进修的机会,更缺少定期出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可能。 2.1.2 学习的主体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下,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之间存在着英语3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使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很难把握一个准确的“度”。如果严格按照教学要求,那么一部分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厌学,弃学等不好的情绪;如果降低教学要求,则使得那些基础较强,能力较好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也不过如此”“英语教学在重复简单劳动”等不良想法。进而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乃至降低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2 教学形式 目前不论是小学,

6、中学还是大学,外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基本上市课堂为主。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束定芳曾经在江苏某大学做过一个随机抽样调查。参加调查的是 40 为左右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的年龄在 30 岁左右的年轻外语教师,调查的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有 70以上的教师坦承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仍然是“语法翻译法”。他们解释道,他们也知道“交际法”是目前“时髦”的教学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的语言功底,有限的时间,学生的数量,考试的压力等等,教师和学生最终还是发现“语法翻译法”更实用。夏纪梅(2002)的调查也显示,90的被试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

7、“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但 77的教师认为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应当是“指导外语学习方法”和“培养外语能力”。这两项比较说“不少教师懂得应该如何教。但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 ” 3、分层教学的实施 3.1 目标分层 所谓的目标分层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结合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进行分层,按层实行分开授课。新生入学后,遵循“学生自愿,学校遴选”的方法,把学生分层4A、B、C 三个不同层次,其中 A 层次的学生属于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并且学习动机强烈:B 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不是非常的强烈:C 层次的学生英语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英语没有什么兴趣甚

8、至有些讨厌的成分。 3.2 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我们制定了 3 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A 层次的教学目标为 85-90的学生应该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A 级,部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B 层次的教学目标为 80左右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B 级,部分通过 A 级;C 层次的教学目标为 60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B 级,并且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都有多增加。 3.3 分层备课 由于所教授的对象不同,进而对教师的备课也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 A 班而言,课本上的某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对高中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可以做到

9、点到即止,主要是拓展他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 B 班来说,有些重点知识要进行讲解并且适当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针对 C 班学生的特点,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分层考核。评估 由于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所接受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进度都不相同,所以其考核方式和评估标准也有所差异。如何才能够正确有效地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而使得老师能够根据反馈的情况适当调整,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4、分层教学带来的问题 54.1 对于教师的影响 分级教学后,A 班的授课教师在思想上会有较大的压力。而低级别班的授课教师,也会因学生较低的英语水平

10、而带来低落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低级别班的一些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课堂问题的行为。这些行为的产生根源,一方面可能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思想因素。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师的思想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威信的把握等。 4.2 对于学生的影响 一些 A 班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好的英语功底,不用老师教也能学好英语。而 B 班和 C 班学生也有“分到这一级别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应低一些”的心理,因此对教师讲课不报希望,这两种情况都会给担任分级教学的英语老师产生极大的压力。同时,一些分到初级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在与分级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座谈中,初级班教师多次提出,他们的学生上课

11、不专心,没有学习动力,没有领头羊,没有竞争意识,自律性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少与老师交流,对教师的讲课基本无反馈。 4.3 对于教学管理的影响 由于分层教学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制度,因此分层教学不可避免的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分级编班,一个班级可能存在好几个专业的不同班级的学生;由于实行滚动机制,班级成员可能会定期发生变化。这样致使相关院系对学生管理变得分散化,且责任不明确。同样也加大了管理部门对教学管理及学籍管理的难度,如成绩登记、存档问题,教务处排课、考试安排,阅卷工作,学生出勤以及对教师的考核等。 64.4 对于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方法上的影响 虽然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了分

12、层。但是由于使用的是相同的教材,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同样的教材对于 A 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 C 班的学生来说却仍然比较难;其次不管是 A 班或 C 班,教师的授课主要方法还是语法教授法,只不过 A 班学生的进度快些,知识量大些:而 C班的学生进度较慢,课外知识的涉及面较窄。就这样的教学也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 2002 年开始启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司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岚清副总理在 2002 年 2 月北外座谈会中曾提到“学习外语不仅要靠学生的勤学苦练。又要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讲求学校效果。 ”分级教学的实施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具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要重视这些挑战,在实践中不断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高职英语的教学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PaulDavidEricPearse.英语教学成功之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