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771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一、考生考前心理状态分析 (一)考生在考前有以下四种状态:1. 过分激动状态。常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而紧张、心跳加快、情绪状态不稳定,考生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往往注意力失调、心不在焉、不能控制自己。 这种状态是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过度升高,使大脑皮层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的结果。其产生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程度、复习准备情况、临场经验、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有关。2. 淡漠状态。这种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所有心理过程都进行得非常缓慢,软弱无力。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心境不佳,知觉和注意过程的减弱,不果断,甚至不想参

2、加考试。这种状态同考生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其产生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考前复习过度而引起的。从心理上的原因来看,往往与考生对考试的不利方面想得太多,又没有解决的办法,缺乏顽强的意志有关。3. 盲目自信状态。主要表现在对考试的艰巨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盲目自信, 处于这种状态和考生不准备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注意强度下降,知觉、思维迟缓、这种状态对考生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不利。4. 最佳竞技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

3、态的考生,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上,注意范围增大,知觉的敏锐性提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具有稳定、增力的情绪。这种状态是由于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神经兴奋过程,这种神经过程又有最适宜的灵活性,并以相应的抑制过程来加以平衡,从而表现出思维活跃,精神饱满,记忆力增强,注意集中等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考生考试水平的发挥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考试心态呢?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中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

4、奇迹的出现。幻想显耀的名牌大学,这可以理解,但不必要,因为它增加了思想负担。正确的目标确定,有赖于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的准确。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务实地定一个目标。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踏实得多。2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话有一定道理。榜样往往就在你身边,这些同学乐观、信心十足、不怕失败,你不妨在心中暗暗向他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榜样还有书本上的、影视中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中

5、考临场中需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 那么,考生可以做的是加速思想转变,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出现, 当心理一冒出恐惧、烦躁等不良行思时,便将之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淡化。要形成一种习惯。因为这带有强制性,开始几天困难较大,然后才可渐入佳境。4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的,失意也是正常的。中考复习,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的情趣,

6、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你肯发现,即使在“ 沉闷 ” 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 “ 枯燥 ” 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考得不好不高兴,考得好就应笑一笑了!考得“ 砸” 的卷子里头, 不也有解得很妙的题目吗?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 课余活动中, 笑声真不少!所以说,考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生活学习的精彩!5杜绝激动,付之幽默。考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很多是由于平时做出的努力没达到目的,“ 刺” 入心中, 转而陷入激动状态,久久不能平息。 复习到中考, 不合意的事情连绵不断,就越易陷入激动,陷得越深,又越难平息,恶性循环下去会逐渐导致中考时的神经衰弱。因此, 考生面对平时的失望现象时,一方面

7、要能客观分析面前的事实,同时又不让自己陷入激动情绪, 最好以幽默态度对付,一笑了之,这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考生学会以微笑对付平时的小困难,才能以微笑对待中考大事。6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怎样消除担心害怕呢?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它是怎样引起的?知识不牢,反应不快、心里急躁、身体不适、外人干扰 考生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够客观、 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怕,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事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7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 家长和朋友帮助。 考生大可不

8、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已证明是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二考前的心理准备1知己知彼,充分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明确考试的具体要求;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水平,分析研究自己考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2确立良好的应试动机,考生参加考试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考生如果有崇高的社会动机,就能为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状态创造条件。3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考场的气氛,试题的难易程度,考生为了争取考试成功经常处于成功与失败的迅速变换的激烈斗争中,其情绪会发生激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考生有积极或消极影响, 这些情绪体

9、验直接影响到考生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考试中的心绪不安,会导致考试的失败,因此考生要力求形成自己的考前所特有的情绪振奋感。4树立必胜的信心。信心是发挥考生应该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无信心会导致考生心理过程的混乱, 影响自己实力的发挥,甚至招致失败。造成考生无信心的原因有:自己实力不足, 缺乏临场经验,过去考试失败而产生的必理障碍,过高地估计考试的难度,对自己产生怀疑等,树立信心;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其次要加强自己的复习准备,再者,可通过一些模拟考试,使考生适应,可以预防考生考试无信心的现象。5培养应试意志,顽强的意志在考试中特别重要,平时就要培养适应紧张环境,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6努力学习

10、之余,学会休闲。紧张、繁重的复习难免有时会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7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境。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 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 ,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轻松多了。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8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如经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

11、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 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紧张焦虑。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暗示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 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考前面临紧张的考场,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 沉着、沉着 ” ,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消除,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9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

12、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 至 4 倍。10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心理学家证明: 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镖,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其实,自古以来的许多成功者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此法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 因此, 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就必须在内心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认为:“ 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 考试之前,你尽可放松神经,在心里想

13、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让你的创造性成功机制来承担任务而不必过分地用有意识的努力或钢铁般的意志力去施加影响或过分担心,总是疑心自己所作的一切的正确性。11科学作息。古人云:“ 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 ,因为心 “ 不用则滞 ”而“ 不养则瘦 ” 。所以日常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科学作息,劳逸结合,不可暴学暴嬉。最好是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 不打疲劳战。 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12考前不妨开怀一笑。据科学研究,当人大笑的时候,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

14、人放松。 笑的过程还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三临考心理调适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每年中考中,总有很多 “ 名不见经传 ” 的 “ 小人物 ” 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总有一些“ 尖子 ”“失手落马 ” ,这主要是心理状态好坏决定的。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发挥;后者惊慌、恐惧、神经衰弱等, 水平没有体现, 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所以, 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愿望。1调控情绪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5、它像是染色剂, 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1)情感乐观、思维活跃有人说: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会感到大脑象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 而烦恼、 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

16、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2)适度焦虑、激发动机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中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作噩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 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 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纠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3)积极暗示、挖掘潜能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