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几种低效活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7649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几种低效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几种低效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几种低效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几种低效活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几种低效活动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许多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设计课堂活动,英语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教学理念新、课堂活动丰富的好课例。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的低效化的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无效和低效活动成了目前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教学

2、活动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有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避免以下几类无效低效的课堂活动: 一、过于简单,无思维强度的活动 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过低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担心学生在活动时有困难,影响自己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把活动设计得过于简单或过于机械,学生不用动脑思维,就能完成活动任务。如: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 A 从课文原文中抽去几个单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完成填词练习,这个活动即使是没学过英语的人也能完成;在让学生进行对话操练时,教师 B 给学生的对话内容过于完整,学生只需简单替换一两个单词,就能完成任务: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教师 C 给的提示太多,学生复述时只要在教师给的

3、文字提示前加上主语就能完成任务。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能力提高毫无帮助。 二、难度太大,超思维能力的活动 有些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和多样化,忽略了活动的可2行性,任务设置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结果在课堂上活动难以实施,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教师 A 在进行词汇检测时,采用了电视台娱乐节目中常见的举牌猜词的方式,一个学生把有图片或文字的牌子面向全体同学举着,另一学生用英语描述或解释牌子上的内容,再由第三名学生根据第二位学生的描述或解释,猜出牌子上的内容。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在看到文字或图片后,迅速用英语描述或解释,难度太大了;教师 B 在引出新词汇时,选了一段含有本

4、课新词汇的语篇,让学生在先听这段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想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新词汇,结果没能达成目标,因为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所听文章中的新词汇,又怎么能用新词汇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呢?;教师 C 在引出event,organization,introduce,business 等新词汇时,没有对这些新词汇作足够的解释,学生不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而在对这些新词汇进行检测时,却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新单词。这一任务显然是学生无法完成的,恐怕要教师来完成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 4 在对阅读文章梳理结束后,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文字或图片提示的情况下复述刚接触的新文章内容,任务布置后,学生没有反应。因为教师在活

5、动设计时没能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四种活动在课堂上均未能顺利实施。 三、追求形式,缺思维时空的活动 为了使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常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竞赛活动,但不适时使用也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如:教师 A 在对新课文梳理时,把小组竞赛引入了各个环节中,结果在抢答过程中,能有机会发言的就只有那少数几位英语基础好思维反应快的学生,其余学生只能做观众和听众,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更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很多教师在引出新内容时,都能用图片、视频或图片加故事进行直观教学和3情景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这

6、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没有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自己一言堂,直接以陈述形式引出新内容,无需学生思考。还有一些教师有设问,但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自问自答,以假问形式引出新内容。这无疑对预期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另有一些老师在任务布置后,没给全体学生充分的操练时间,就急于检测,结果也只有被提问到的学生有练习机会,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语言训练。 四、内容重复,少思维广度的活动 在阅读课上,教师常用辨别正误、回答问题、填表填词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梳理文章。但有些老师对这些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没有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造成很多重复,在不同环节中反复梳理同一个信息,造成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局限性,既不利

7、于学生全面理解文章,也不利于课堂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五、情景不当,偏思维常理的活动 创设情景自然引出新内容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情景创设也要合乎情理,才能被学生接受。不符合常理的情景创设,只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奇怪的场景中。如:在教江苏牛津教材 8B 的被动语态教学时,为了引出生词 wand 和 princess,教师 A 这样创设情景:先展示一张城堡和一个女孩手里拿着魔杖的图片,然后介绍说:Thisisacastle.Iliveinthiscastle.Myhusbandisakingandmydaughterisaprincess.Myfathergavemydaughterawand

8、.在过了几个教学环节后,为了引出connectto,type,icon,double-click,auto-run 等和电脑相关的生词又说:Mydaughterboughtacomputerlastweek.一般来说,童话故事都是发生在很久远之前的事情,而你本人是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电脑也是现代社会里科技进步的产物,和童话故事里的场景结合起来,就不伦不类了。教师 B 在上 7BUnit4 阅读课4时,最后的拓展内容选用了记者参访当事者的一个参访活动,参访活动本身也不失是一种比较好的开放性活动形式之一。但不适合本课使用,因为本课语篇内容是叙述了几个学生在公园玩时,听到猫叫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很害怕,之后才发现是猫叫声的经历。这样的事情同学之间可能会相互打听交流,但要有新闻记者来参访这几位学生,就不太可能了。 以上几类课堂活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低效和无效活动,让有效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英语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