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764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怎样有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着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教课文阅读时,一贯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利用不同的导入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人教版教材的 Warming-up 和 Pre-reading 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新课导入素材。若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使课堂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得以顺利进行,课堂效

2、率自然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导入法来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并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 1.问答导入法 问答导入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激活背景知识的方法。运用问答导入法的关键是要使所提的问题紧密联系课本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 Module 1 Unit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时,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saying “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 ”? Why do you need

3、friends?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即 Brainstorming,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目的是给2学生创造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在采用头脑风暴法时,教师通常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相互启迪,畅所欲言。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

4、、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虽然都有所不同,但通过 Brainstorming 则可以达到思维的互补性,从而可帮助学生从他人那里学到新的背景知识。 在教学 Module 1 Unit4 Reading “Earthquakes”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开展Brainstorming 活动,让学生讨论“What things will come into your mind when you talks about an earthquake?”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地震的图片。这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讨论结果如下: 3.文化背景导入法 教师通过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知识或者相关的英美文化习俗来导入新课,切

5、入正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Module 3 Unit3 Using language 中 “At a restaurant”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一段情节改写而成的,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Do you know about Mark Twain? He 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also an outstanding satirist and humoristHe was born in 1835,and died in 1910He wro

6、te many works during his lifetime, such as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esides the above- mentioned works,his short story “The 1000000 Bank-Note” is also well-known The story “At a Restaurant”, which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

7、is extracted from “The 1000000 BankNote”It exposed evils in the capital society,in which money is everythingWhy do I say so? Read the story, please.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生活常给我们很多的灵感,一种好的导入往往会使教学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二、利用课文标题和插图,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1.利用课文标题预测 课文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是对全文的提炼、概况与浓缩。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标题,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我常常针对标题设疑置问,增强学生的阅

8、读兴趣,促使他们关注阅读内容,以便进行有效的阅读。 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引导学生针对标题提出不同的疑问。比如,针对说明文,重点解决 What 和 How 的问题;针对记叙文,重点解决 Who,When ,Where 和How;针对议论文,重点解决 What,How 和 Why 的问题。例如,在教学 Module 1 Unit1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课文时,先在黑板上呈现课文的标题,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What does the road mean? What order is the passage developed by? What

9、is the passage talking about? 2.利用课文的插图预测 现行人教版的课文配有大量丰富的插图,而这些插图往往为课文内容提供了直观的线索。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应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预测能力等。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凭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例如,在处理 Module 1 Unit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课文中的插图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Teacher: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

10、es on page 2 ? Student: We can see a girl and some diaries. Teacher: The title of the text is “Annes best friend”. The girl is Anne. Can you guess who is Annes best friend? Student: Her best friend is a diary. 4Teacher: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on page 3 ? Student: We can see two soldiers wi

11、th guns in their hands. Anne and her family hid behind the curtains on the top floor. We also see Anne was keeping her diary and frightened by the lightning. Teacher: Why did Anne and her family hide away and what w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三、利用课文的文体,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细节 比如:记叙文体的文章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

12、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阅读此类文章时,要抓住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和结果),从中分析人物思想,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依照时空发展的顺序弄清文中的 5 个 “W”(Who,when,where,what,why)和一个 “H”(How)。文章读完了,脉络也清楚了。例如,教 Module 1 Unit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时,教师可设计“5W+1H”,问题如下: Who is The heroine(女主人公) of the story ?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Whe

13、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at were Anne and her family doing then? Why did they hid away? 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解答细节题。细节题是针对文章提到的某个事物、现象或理论的考查。细节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在快速阅读文章的同时,从中获取某些特定的直接信息或理解题特定信息的意义。有些题是考查原文的细节本身,有些是考查特定信息的意义。考查原文细节本身,我们只要找到原文信息就能解决问题。

14、而考查特定信息在文章中的意义,则需要认真、周全地考虑。正确的答案往往是原文意义的不同表达。干扰项设置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2.选项本身错误或原文根本没提到;3.干扰项最强的是选项含有原文信息,但其中个别词汇描述不准确。要让学生知道细节题常见的设问形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sn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nt mentioned? What/ When/ Where/ Who/ Why/ Which/ How.? 此外,要提醒学生有些考题会含有表示概念的字眼,如 the most./

15、the only.,在5解题时要特别注意。 例如,教 Module 1 Unit 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时,课后Comprehending 的第一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判断。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decide whether the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and explain why. 1.English had the most speakers in the 17th century.这句是错的,因为原文是 after the 17th century. 2

16、.Language frequently change.这句是错的,因为原文是 All language change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3.English is one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used in India. 这句是对的,因为与原文一样。 只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就能逐渐地掌握文章的文体和怎样解答细节题。 四、利用教材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文章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往往也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按作者的思路去思考,是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方法之一。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必须透过文章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态度无非三种:支持、赞同、乐观;反对、批评、怀疑、悲观;中立、客观。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常由形容词、副词和不确定意义的动词表现出来,如 impossible,strange,seem,warn,question 等。 教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