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633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化工大学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北 京 化 工 大 学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班级: 装备姓名:学号:同组人:一、摘要选用牛顿冷却定律作为对流传热实验的测试原理,通过建立水蒸汽空气传热系统,分别对普通管换热器和强化管换热器进行了对流传热实验研究。确定了在相应条件下冷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此实验方法可测出蒸汽冷凝膜系数和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采用由风机、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装置,空气走内管、 蒸汽走环隙, 用计算机在线采集与控制系统测量了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 计算传热膜系数 ,并通过作图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 A 和指数 m(n 取 0.4) ,得到了半经验关联式。 实验还通过在内管中

2、加入混合器的办法强化了传热,并重新测定了、A 和 m。二、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膜系数 及传热系数 K 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 m、n 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三、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pnmGrANuPrRe对于强制湍流而言, Gr准数可以忽略,故nmANuPrRe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 A。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 Re和 Pr 分别回归。本实

3、2 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RelglgPrlg4. 0mANu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mNuARePr4.0用图解法, 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 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 就能同时得到 A、m 、n。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duRe , CpPr , dNu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根据定性温度(空

4、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 准数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 值进而算得 Nu准数值。牛顿冷却定律:mtAQ式中:传热膜系数, W/(m2) ;Q传热量, W;A总传热面积 m22 。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量可由下式求得:3600/3600/1212ttCVttCWQpp式中:W 质量流量, kg/h ;Cp流体定压比热, J/(kg ) ;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 ;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3 ;V流体体积流量, m33/h 。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s与孔板流量计压降 p 的关系为 0.5426.2s

5、Vp3 式中p孔板流量计压降, kpa;Vs空气流量, m3/h 。四、实验装置本实验空气走内管, 蒸汽走环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 内径为 0.020m,有效长度为1.25m。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温度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的中心。测得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风机采用 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最大流量 100m3/h。2、采集系统说明(1)压力传感器本实验装置采用 ASCOM

6、5320 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2)显示仪表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直接读取,并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3、流程说明本实验装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冷空气由风机输送, 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 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 ,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 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用于消除端效应。 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图 1 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4 1、风机; 2 、孔板流量计

7、; 3 、空气流量调节阀; 4 、空气入口测温点; 5 、空气出口测温点; 6 、水蒸气入口壁温; 7 、水蒸气出口壁温; 8 、不凝气体放空阀; 9 、冷凝水回流管; 10 、蒸气发生器; 11 、补水漏斗; 12 、补水阀; 13 、排水阀五、实验操作1、实验开始前, 先弄清配电箱上各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以便正确开启按钮。2、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2 2/3 。3、打开总电源开关(红色按钮熄灭,绿色按钮亮,以下同)。4、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并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电源,打开放气阀。5、 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值。 待仪表数值稳定后, 记录数据

8、,改变空气流量(810 次) ,重复实验,记录数据。6、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注意:a、实验前,务必使蒸汽发生器液位合适,液位过高,则水会溢入蒸汽套管;过低,则可能烧毁加热器。b、调节空气流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湍流状态,孔板压差读数不应从0 开始,最低不小于0.1kpa 。实验中要合理取点,以保证数据点均匀。c、切记每改变一个流量后,应等到读数稳定后再测取数据。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本实验内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 1.25m。(一)直管传热原始数据序号空气入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壁温壁温孔板压降t1/ t2/ T1/ T2/ P/kpa 1 34.7

9、 64.9 100.2 100.3 2.64 2 38.7 67.4 100.6 100.4 2.25 3 40.1 68.7 100.3 100.5 1.89 4 39.9 68.7 100.1 100.5 1.54 5 38.6 68.6 100.6 100.5 1.24 6 37.1 68.3 100.6 100.6 0.97 7 35.3 68.1 100.6 100.6 0.73 8 33.5 68.0 100.3 100.4 0.51 9 31.8 68.1 100.4 100.5 0.34 10 30.3 68.4 100.8 100.6 0.21 5 首先求得空气平均温度,然后

10、查空气平均温度下空气的物性数据表可得下表:序号空气平均温度 t/ 密度粘度热导率 比定压热容/kg ?m-3/ 10-5Pa?s /W?(m?K)-1Cp/J?(kg ?K)-11 49.80 1.0947 1.959 0.028246 1005 2 53.05 1.0836 1.97525 0.0284735 1005 3 54.40 1.0790 1.982 0.028568 1005 4 54.30 1.0794 1.9815 0.028561 1005 5 53.60 1.0818 1.978 0.028512 1005 6 52.70 1.0848 1.9735 0.028449 1

11、005 7 51.70 1.0882 1.9685 0.028379 1005 8 50.75 1.0915 1.96375 0.0283125 1005 9 49.95 1.0942 1.95975 0.0282565 1005 10 49.35 1.0962 1.95675 0.0282145 1005 经数据处理可得下表:序号对数平均温度tm/ 空气流量传热量Nu Pr Re Nu/Pr0.4 Vs/(m3/h) Q/W 1 48.92 44.256 408.437 106.315 75.278 0.6970 43733 86.970 2 45.95 40.596 352.457 97.

12、677 68.609 0.6972 39385 79.258 3 44.50 36.948 318.316 91.080 63.764 0.6973 35573 73.658 4 44.50 33.080 287.073 82.141 57.519 0.6972 31866 66.445 5 45.30 29.427 266.603 74.944 52.570 0.6972 28461 60.728 6 46.16 25.773 243.520 67.179 47.227 0.6972 25054 54.558 7 47.01 22.105 220.267 59.662 42.047 0.69

13、71 21611 48.575 8 47.54 18.213 191.459 51.275 36.221 0.6971 17902 41.845 9 48.26 14.632 162.239 42.806 30.298 0.6970 14447 35.004 10 48.87 11.280 131.517 34.263 24.288 0.6970 11175 28.060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如下:空气平均温度1234.764.949.822ttt对数平均温度11221122(100.234.7)(100.364.9)48.9100.234.7lnln100.364.9mTtTttTtTt空

14、气流量0.540.54326.226.2 2.6444.256/sVPmh传热量2164.934.71.094744.2561005408.437 36003600spttQV CW6 传热膜系数408.437106.3151.250.0248.9mQA tw/(m2) 努塞尔准数106.3150.0275.278 0.029dNu普朗特准数51005 1.983100.69630.029p rCP雷诺数e544 1.94744.256R43733360036000.02 1.959 10Vsd(二)加混合器 原始数据:序号空气入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壁温壁温孔板压降t1/ t2/ T1/ T2/

15、 P/kpa1 36.4 74.8 100.6 100.3 1.67 2 39.4 76.8 100.4 100.4 1.31 3 39.6 77.9 101.2 100.4 0.99 4 38.6 78.3 100.6 100.6 0.71 5 36.7 78.5 100.3 100.5 0.47 6 34.8 78.9 100.6 100.6 0.28 7 33.2 79.4 101.1 100.6 0.14 用相同的方法可查得物性:序号空气平均温度 t/ 热导率 密度粘度 比定压热容/W?(m?K)-1/kg ?m-3/ 10-5Pa?s Cp/J?(kg ?K)-11 55.6 0.0

16、2769 1.121 19.20 1005 2 58.1 0.02752 1.130 19.07 1005 3 58.75 0.02748 1.132 19.04 1005 4 58.45 0.02748 1.132 19.04 1005 5 57.6 0.02750 1.130 19.06 1005 6 56.85 0.02754 1.129 19.09 1005 7 56.3 0.02757 1.127 19.11 1005 7 经数据处理可得下表:序号对数平均温度 tm/ 空气流量流速传热量Nu Pr Re Nu/Pr0.4 Vs/(m3/h) m/s Q/W 1 41.914 34.560 30.573 415.366 126.178 91.123 0.697 35695 105.30 2 39.384 30.313 26.816 357.5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