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599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 习的思考 摘要:本文试探讨基于课标理念下的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的结合,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目标和研究性课堂教学实践,同时,也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其特征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围绕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他人交际

2、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更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它体现了现代育人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与现有的学科相比,它有以下特征: 1.开放性: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 2.探究性: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 3.情境性:重视学生主体的认知活动,更重视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主体的认识活动,强调学生主体与情境的互动作用。 4

3、.实践性: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5.延展性:研究的选题是基于课堂学习的话题或技能而进行的拓展。 6.参与性: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和途径的研究活动中,以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7.协作性:强调学生之间需要协同合作、交流信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 8.创新性: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二、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实践。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牛津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

4、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学生将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学对于社会与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促进科学的发展,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坚强的品格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认真、扎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研究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自己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品格。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的

5、。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3资料、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需要围绕研究的问题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

6、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研究的成果,培养和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6.培养学生具有研究和探索的能力 研究性学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三、研究性学习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译林版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语言内容时代气息浓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

7、征。其内容涉及网络、基因等高新科技信息的篇目,也有近、现代人物的传记、采访、道德修养等人文性的话题。这些都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教师可探索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途径,努力创设最佳的研究性学习情境,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41.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适时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中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是最常用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之一,组织起来比较容易,适用于多数话题。如,模块五第三单元的主题是“Scienceversusnature”,在学完课文“Theperfectcopy”一课后,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克隆技术兴致很浓,于是我

8、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syouropinionaboutcloning?Shouldwecloninghumanbeings?Why?学生们于是分组对这个话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本身这个问题带有点辩论的性质,所以后来在陈述观点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主动驳斥其他学生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辩论的场面,当然这样的辩论无须分胜败,关键在于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打破“哑巴英语”学习的局面。当然,我要适时地提醒在表达过程中犯错误的学生,但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内外创设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地使用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

9、主要有: (1)制作个性化的英文作品。制作个性化的英语作品(包括海报、DV 作品、小报等)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模块五第二单元(Theenvironment)时,其内容都是发展经济与保护地球这个主题的,由于环保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是每个地球村人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根据环保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的现实,我结合课本,要求学生制作英文海报,呼吁人们重视保护地球、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可以视个人能力,一个人制作或是组成小组(最多 5 人)后集体制作,要求统一制作在 A3 纸上,在三周内完成。于是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请教我和艺术老师,制

10、作出了内容风5格各异的环保宣传海报。虽然质量有高低,但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制作,并将每张海报张贴在了教室里,由学生代表和我从内容、设计、书写、色彩和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分,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而且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加强了。 (2)开展采访与调查。采访与调查是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很实效的训练方法。例如,在学习模块四第一单元(Advertising)之前,为了给后面课文等的学习做好铺垫,布置学生在课堂上当堂进行了一次采访调查,了解班级中同学观看广告的情况。为了完成这次调查,学生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座位,采访至少 4-5 位学生,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结果。这样学生就得学会

11、如何用英语开始采访、结束采访以及如何报告采访结果。 (3)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英语实践活动适用于对话比较多的文章,尤其像小说、剧本之类的课文。比如,模块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Growingpains”,课文是一个场景剧(Homealone)。这一短剧很生动地描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烦恼。在学完课文之后,学生们的感触很深,有表演一下的愿望。于是,笔者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合成小组,根据课文排练一个短剧,在一周内完成。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扮演 Eric,有的扮演 Daniel,有的扮演 Dad,有的有些学生还很有表演天赋,有的组还用了些简单的道具,把短剧表演得有声有色。这使学生们

12、感受了一下成长的烦恼,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从教材中确定微型研究课题,拓展学生的综合知识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每个小组围绕一个大的专题,选择不同的侧面,确定不同的研究小课题。例如,我们在学习模块七第三单元“Theworldonline”时,在第一课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微型课题研究任务。由于课文是“TheeffectsoftheInternetonourlives”,于是要求学生以 4-6 人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6成小组,围绕“TheeffectsoftheInternetonourstudy”这一话题选择不同侧面开展研究。由于有些学生对于如何确定课题摸不着头脑,笔者

13、就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课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也可以另行确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生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在一周半时间内(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第三单元结束时向全班同学汇报,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小品、操作演示、网页或PPT 等,也可以是几种形式的组合。在最后汇报的时候,有的小组制作了 PPT,有的小组撰写了小论文,也有的采用了小品对话的形式,有些学生还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文字材料中的生词作了注释,汇报过程非常热闹。虽然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犯了些语法错误,但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笔者在提醒和纠正他们错误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去说,但同时也给他们打了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在这样的微型课

14、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英语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能力,还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知识面。 五、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1.设计者 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种学习通常要通过任务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是一个设计者。 2.组织者和建议者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向已有的结论引导,应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

15、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73.资源开发者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和利用对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教师是资源开发者。 4.指导者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要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研究日记,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5.评价者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练习或者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交流时,教师要能及时评价他们所提的问题是否准确、到位、是否

16、能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颇时,要及时给予引导。学生回答的问题,则可以由学生们评价答案的正确与否,但如果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要及时点评,给予帮助。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为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教育形式上的支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特点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得体使用英语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建强.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82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3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