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808249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水贝类养殖学及其研究动态一海水贝类养殖学的概念海水贝类养殖学是研究海水贝类养殖的 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研究海产经济贝类的资源和分布、生长 和繁殖规律、种群数量变动及其与周围环 境的关系。阐明贝类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 术的原理和方法。 相关学科它是以动物学、贝类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学、海水化学、 动物繁殖生物学、浮游生物学、遗传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害 学、海藻学和饵料学及水产土木工程和 养殖机械等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二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人类正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挑战,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解 决这些问题的全球性的战略举措。水产品

2、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海洋捕捞和 海水养殖。目前海洋捕捞实行“零增长”策略 ,而海水养殖业则发展迅猛。我国1998年水 产品总产量达3907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 38%,海水养殖占36%。我国的海水养殖业的四次浪潮第四次: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第一次:六七十年代以藻类养殖为代表第二次:80年代以对虾养殖为主第三次: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扇贝等养殖为重点海水贝类养殖地位2000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 243,703公顷,海水养殖总产量已达10 ,612,865吨。主要养殖种类为鱼、虾、贝、藻,其中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 殖总产量的80%,这说明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海产贝类养殖

3、历史我国海产贝类养殖的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人便已掌握了牡蛎 养殖技术。目前养殖种类已有50种左右。建国以后海水贝类产量:1951年达 7.6万吨,1961年达9.8万吨,1971年达 13.8万吨,1981年达26.9万吨,1991年达 113.5万吨。贝类养殖现状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海水贝类养殖面 积为812,004公顷,养殖产量为8,607,050吨。 其中贻贝为534,505吨,扇贝为919,591吨,蛏 为 552,792吨,蚶类为199,165吨,蛤类为 1,616,378吨,牡蛎为3,291,929吨。除了上述大宗的养殖贝类品种外,许多价格昂贵的高档次 海鲜珍品也得到

4、发展,如珍珠贝、鲍、栉江珧 、西施舌等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养殖,其中珍 珠贝和鲍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滩涂和浅海利用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滩涂面 积3000万亩。海水贝类养殖主要是在水 深15米以内的浅海水域和滩涂上进行。 我国滩涂的利用率约为30%,-10米等深 线以内的浅海利用率不到10%,而 -20 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开发利用率则不足 1%。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问题过去十年间海水养殖产量增加了4倍,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应该 看到,前阶段海水养殖的大发展带有很 大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导致这几年 不同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产量增 加速度也有所减缓。三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业存

5、在的主要问题1. 超负荷养殖超负荷养殖使许多海域的贝类(扇贝、 珍珠贝、牡蛎等)生长速度减缓、商品价 格降低、死亡率激增,总产量大幅度下降 。育珠母贝及珍珠养殖状况 90年代以前 现在 贝体大小 7cm左右 5-6cm(1.52年) 珍珠粒径 6.5-7.5mm 5.5-6.5 mm 珠层厚度 0.5-1.0mm 0.2-0.3 mm 商品率 60%左右 20-30% 万贝产珠量 5-7公斤 0.2-1.5公斤超负荷养殖将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一是海区的饵料生物成为贝类生长的限制因 子,养殖密度越大,每个贝体的摄食量就越 少,生长就越慢;二是由于摄食少,贝体瘦 弱,对恶劣环境抵抗力差,易得病,死

6、亡率 显著增加;三是大量的排泄产物污染了水质 ,使水质恶化,缺氧;四是高密度养殖导致 水流不通畅,加上贝体的呼吸耗氧,极易产 生局部缺氧现象,引起贝体不适甚至死亡。2. 海区老化大面积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产生大量的 排泄物,污染了养殖海域的水质,养殖污 染是促使海区老化的主要因素,海区老化 又是导致贝类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当底 质的有机积累速度大于海区自然分解、净 化速度时,底质即产生有机污染,海区即 老化。有机污染越严重,老化程度就越大 。出现老化的海区,其环境条件变恶劣, 老化的海区养殖贝的死亡率较高。3. 品种退化品种退化是造成养殖贝类生长速度下降、抗逆能力差,死亡率升高的另一 重要因素。原

7、因:近亲繁殖,亲本质量差,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不良养殖条 件下的负选择。4. 流行病害严重进入90年代后,全国各地陆续发生的 因流行病引起的贝类大面积死亡,平均损 失率30%35%,直接经济损失达5060亿 元。产业受损严重,且至今仍未从根本上 摆脱困境。流行病 牡蛎,据统计1992,1994,1996年在深圳、惠东、阳江三地区的发病和死亡面 积达0.37万hm3,经济损失4亿多元;死 亡高峰期平均死亡率可达80-90%。 扇贝,1997山东养殖栉孔扇贝的死亡面 积达30万余亩,损失5亿元,死亡率高达 90%以上;墨西哥扇贝在福建的死亡率 达70-80%。流行病续 珍珠贝,90年代以来,

8、合浦珠母贝年积累 死亡率达52.45%;大珠母贝的死亡率高达 97%。 鲍,在辽宁的大连和山东的长岛,死亡率 高达60-90%,到1998年皱纹盘鲍养殖已濒 临停产;2000年广东汕尾地区杂色鲍养殖 场发生的鲍鱼死亡事件,死亡率高达100%。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 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满足下一代 人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四保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保 持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外的研究结果 表明,

9、海水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和近岸水域营养负荷增 加、渔用药物积累、养殖动物逃逸带来基因 污染、土壤酸化或盐化、湿地生态系统破坏 等,尤其是养殖过程排放的有机物和营养盐 造成的污染最为重要。环境的污染养殖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产养殖 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不当的生产活动必 然导致环境恶化、病害肆虐、增殖和养殖 生物死亡率增加、生产量下降。因此,逐 步减小养殖对沿岸环境的污染是使海水养 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减小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1. 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减轻自身污染和 对临近海域的污染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 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别,属半人工生态系统。 其共同

10、的结构特点是养殖的动、植物在生物 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这一优势是在人工扶持 下形成的,使这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 一定的改变,同时也决定了这些系统的低生 态缓冲力和脆弱性。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就是将在生态 关系方面基本上既不相互捕食,也不相互 竞争,而在利用生境与饵料资源上有互补 作用的经济生物,以适宜的比例关系养殖 于同一水域内。在鲍鱼沉箱养殖系统中配 养滤食性贝类和大型海藻就是很好的例子 。2. 复合养殖系统结构优化,改善养殖大环境对于一个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的海 湾来讲可以采取互补养殖系统的优化达到 海湾优化养殖的目标。从物质来源的角度可将海水养殖系统 分为自养型和异

11、养型两类,两者是互补的 系统。海带和扇贝养殖系统是自养型,鲍 、对虾和鱼类网箱养殖系统则是异养型。不同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类型 自养型养殖系统 异养型养殖系统举例 海带养殖系统 投饵网箱养殖系统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人工饵料 O2 产生 吸收 CO2 吸收 产生营养盐 吸收 产生 富营养化 延缓 加速 限制因子 缺营养盐和CO2等 缺O2和氨过多等解决途径根据海洋的特点和海水养殖系统的特性,应该将滩涂和沿岸视为一体,将整个海湾 视为一体,采用各种有互补、互利作用的养 殖系统间的合理组合和配置,即自养型系统 与异养型系统的复合,来消除海水养殖对海 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整个水体 的养殖

12、容量,达到结构稳定、功能高效的目 标。3. 根据养殖容量控制养殖规模在养殖规模不够大的阶段,人们考虑的 养殖容量内涵仅包括养殖效益的内容。将 养殖容量定义为:在生长率不受负影响的情况下,达到最 高产量的放养量。养殖容量在海水养殖业大规模开展并对海洋环境 产生明显影响的今天,这样的概念有其明显 的缺陷,考虑环境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它应 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 综合概念。因此,养殖容量可以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 证应有效益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 求的最大养殖量。4. 使用环保型饲料,加强集约化养殖的排 放水处理环保型高效低污染饲料的使用是减少养 殖污染的有效

13、途径之一。发达国家开始普遍 使用高能、低磷的环保型饲料,而由于我国 对海水养殖动物营养学研究十分薄弱,饲料 配方和加工技术也跟不上,鲜活饵料的使用 十分普遍,这不仅浪费了大量优质饲料,还 加重了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排放水的处理集约化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省人 力、少占地、产量高、易管理、易应用新技 术)。但是,高度集约化养殖必须走少排污 或不排污的高级形式,否则其对环境的破坏 作用将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养殖排放水的 处理或循环用水工程和技术研究。五海水养殖新品种的培育 选育 杂交 染色体组操作技术 转基因技术1. 传统选育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2. 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相结合; 3. 研究和推广相结合。结束超负荷养殖超负荷养殖返回工厂化养鲍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