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1225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朗诵,或叫朗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通过朗诵课文培养语文能力,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具有独特的作用。严格的语文能力训练,往往体现在朗诵教学上,中学生只有经过这种训练,才能具备坚实的语文功底。缺乏严格的朗诵训练的语文教学,即使讲得再美妙,练得再多,也是不完整的。朗诵是一种以读为表现形式的对学习对象进行感知、记忆、思想、想象,同时伴有情感发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复杂心理过程,要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诵活动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诵活动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一、提高普通话水平。 提高普通话水

2、平必须依靠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的诵读。中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在千百遍规范朗诵作品中训练而来的,所谓“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于日常交际,也就可望消除方言和语言渣滓的消极影响。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多条件,如: 1、语音模式。语文教材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汉语拼音注音,是推广普通话的书面标准样式。学生按标准的读音朗读课文,训练用普通话读书、说话的能力是我国目前提高全民族普通话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语言模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所包容的古今词汇、句式十分丰富而全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教材不仅可

3、以作例子来讲授古今汉语的规则,还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在大量感知古今汉语词汇、句式词语搭配的前提下,对汉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就可望有较大提高。 23、表达模式。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典范作品,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最好范例。鲁迅先生说得好:“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如果能将教材中的典范的表达技艺、语言气势、情感风格学到手,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有望“文笔增华”。 4、思辨模式。文章是思想的积淀,好的文章蕴含有或今或古思路的精华,其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青少年起着规范的作用。接受这些思想的熏陶,取精用宏,头脑会得到充实,思想会日趋

4、成熟。另外,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句群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体现着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过程,或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或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或由总到分,由大到小,由前到后。学生能将教材中的这些思维模式烂熟于胸,熟能生巧,自由运用这些思维方式也就不是很难的了。 二、能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快捷。反复朗诵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朗诵,就是带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比较朗悉

5、,在这个熟悉的过程中,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朗诵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言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朗诵之所以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因为朗诵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所以朗诵者必须考虑作品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地作品有深入的认识,朗诵时才能更好的把握朗诵的基调,否则很有可有处理错误,甚至歪曲原作。 2、深刻感受作品的形象。朗诵好象的内心深处真情的自然流露,他怀有一种要把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给听众倾吐出来的强烈愿3望,他的朗诵字字句句都牵动着听众的心。朗诵者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迫使”听众与他同喜同悲同呼吸。发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俗话说“演戏

6、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朗诵者应具有这种魅力。 3、依据作品展开想象。在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过程中朗诵者要依据作品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使作品的形象在自己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一样。这个过程是“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这种想象所燃烧起来的艺术魅力,有唤起听者的想象,不仅使听者听得见,而且仿佛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这样的朗诵自然会有感染力。 基于以上几点,朗诵的过程就必须有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初步分析研究阅读作品;第二步,进一步分析研究分析作品;第三步,综合的分析研究总结;第四步,内化心领神会。 三、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7、反复吟诵典范文章, “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咏诵体味,久而久之,对文章的思维脉胳、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了章法。毛泽东青少年时期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韵。这是值得借鉴的。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朗诵有它自己的组织和表现形式。朗诵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来进行艺术创造,声音语言的运用是朗诵艺术的本质特征。 首先在于语音的基本要求: 41、用普通话进行朗诵。 2、念准字

8、音。在注意声韵调的同时还要掌握音变的规律。主要有“轻声”、 “变调”、“儿化”等。 其次在于朗诵的表现手段: 朗诵语言的运用中,主要的表现手段有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节奏等。 例如重音,同样结构内容的句子由于强调重点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强调重音,重音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如: 谁在读英语?我在英语。 你在读什么?我在英语。 你在干什么?我在英语。 你在读英语我在英语。吗?我在英语。 总之,为了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有必要在初中学生中开展朗诵活动。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但在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重分析轻朗诵,重传授轻感知的情况,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借助这一艺术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获得艺术享受,更有必要开展朗诵活动。朗诵可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社会需要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