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制备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916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芽制备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麦芽制备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麦芽制备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麦芽制备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麦芽制备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芽制备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芽制备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麦芽制备技术把原料大麦制成麦芽, 称为制麦。 发芽后制得的新鲜麦芽叫绿麦芽,经干燥 和焙焦后的麦芽称为干麦芽。麦芽制造的主要目的是:使大麦生成各种酶,并使大麦胚乳中的成分在酶的作用下,达到适度的溶解; 去掉绿麦芽的生腥味, 产生啤酒特有的色、香和风味成分。大麦预处理(一)、大麦的后熟与贮藏(二)、新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率低,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期才能达到应有的发芽力,一般后熟期需要 68 周。 贮藏期间,大麦的生命及呼吸作用仍在继续。为减少呼吸消耗,大麦水分应控制在12.5 以下,温度在 15以下。贮藏大麦还应按时通风,防止虫、鼠及霉变的危害,严格防潮,按时倒仓、翻堆。( 二) 、大麦的

2、精选和分级1. 粗选和精选粗选的目的是除去各种杂质和铁屑。大麦粗选使用去杂、集尘、脱芒、除铁等机械。精选的目的是除掉与麦粒腹径大小相同的杂质,包括荞麦、野豌豆、草籽和半粒麦等。大麦精选可使用精选机( 又称杂谷分离机 )。2. 分级大麦的分级是把粗、 精选后的大麦, 按颗粒大小分级。 目的是得到颗粒整齐的大麦,为 发芽整齐、粉碎后获得粗细均匀的麦芽粉以及提高麦芽的浸出率创造条件。大麦分级常使用分级筛。浸麦( 一) 、浸麦的目的(1)提高大麦的含水量, 达到发芽的水分要求。 麦粒含水 2535时就可萌发。对酿造用麦芽,还要求胚乳充分溶解,所以含水必须保持4348。 浸麦后的大麦含水率叫浸麦度。(2

3、) 通过洗涤,除去麦粒表面的灰尘、杂质和微生物。(3) 在浸麦水中适当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可以加速麦皮中有害物质(如酚类等)的浸出。( 二) 、浸麦吸水过程及测定1. 大麦的吸水过程在正常水温(1218) 下浸麦, 水的吸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浸麦 610h,吸水迅速,麦粒中水分质量分数上升至 3035。 第二阶段:浸麦 1020h,麦粒吸水很慢,几乎停止。 第三阶段:浸麦20h后,麦粒膨胀吸水, 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 吸水量与时间成直线关系上升,麦粒中水分质量分数由 35增加到 4348。2. 浸麦与通风大麦浸渍后, 呼吸强度激增, 需消耗大量的氧, 而水中溶解氧远不能满足正常呼吸的需要。

4、因此,在整个浸麦过程中,必须经常通入空气,以维持大麦正常的生理需要。3. 浸麦用水及添加剂浸麦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为了有效地浸出麦皮中的有害成分,缩短发芽周期,达到清洗和卫生的要求,常在浸麦用水中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石灰乳、 Na2C03 、NaOH 、KOH 、 过氧化氢、甲醛、赤霉素等。生产中检查浸麦度的方法是: 浸麦度适宜的大麦握在手中软有弹性。如果水分不够,则硬而弹性小;如果浸麦过度,手感过软无弹性。用手指捻开胚乳,浸渍适中的大麦具有省力、润滑的感觉,中心尚有一白点,皮壳易脱离。浸渍不足的大麦,皮壳不易剥下,胚乳白点过大,咬嚼费力。浸渍过度的大麦,胚乳呈浆泥状,呈微黄色。观察浸渍大麦

5、的萌芽率又称露点率。萌芽率表示麦粒开始萌发而露出根芽的百分数,检测方法是:在浸麦槽中任取浸渍大麦200300粒, 分开露点和未露点麦粒,计算出露点麦粒的百分数,重复测定 23 次,求其平均值。萌芽率70以上为浸渍良好,优良大麦一般超过70。5. 影响大麦吸水速度的因素(1)温度浸麦水温越高,大麦吸水速度越快,达到相同的吸水量所需要的时间就 越短,但麦粒吸水不均匀,易染菌和发生霉烂。水温过低,浸麦时间延长。浸麦用水温度一般在 1020之间,最好在 13 18。(2) 麦粒大小麦粒大小不一,吸水速度也不一样。为了保证发芽整齐,麦粒整齐程度很重要。(3)麦粒性质粉质粒大麦比玻璃质粒大麦吸水快;含氮量

6、低、皮薄的大麦吸水快。(4)通风 通风供氧可增强麦粒的呼吸和代谢作用,从而加快吸水速度,促进麦粒提前萌发。( 三) 、浸麦方法及控制浸麦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间歇浸麦法、喷淋浸麦法等。1. 间歇浸麦法 ( 浸水断水交替法 ) 此法是浸水和断水交替进行。 即大麦每浸渍一定时间后就断水, 使麦粒接触空气。浸水和断水交替进行, 直至达到要求的浸麦度。 在浸水和断水期间需通风供氧。根据大麦的特性、室温、水温的不同,常采用浸二断六、浸四断四、浸六断六、 浸三断九等方法。现以浸四断四法为例介绍操作要点: (1) 浸麦槽先放入 1216清水,将精选大麦称量好,把浸麦度测定器放入浸麦槽,边投麦,边进水,边用压

7、缩空气通风搅拌,使浮麦和杂质浮在水面与污水一道从侧方溢流槽排除。不断通过槽底上清水, 待水清止,然后按每 1m3水加入 1.3kg 生石灰的浓度加入石灰乳(也可加入其他化学药剂)。 (2) 浸水 4h 后放水,断水 4h,此后浸四断四交替进行。 (3) 浸渍时每 1h 通风一次,每次 1020min 左右。 (4) 断水期间每小时通风 1015min,并定时抽吸二氧化碳。 (5) 浸麦度达到要求,萌芽率达70以上时,浸麦结束, 即可下麦至发芽箱。 此时应注意浸麦度与萌芽率的一致性,如萌芽率滞后应延长断水时间,反之,应延长浸水时间。2. 喷雾( 淋) 浸麦法此法是浸麦断水期间,用水雾对麦粒淋洗,

8、既能提供氧气和水分,又可带走麦粒呼吸产生的热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由于水雾含氧量高,通风供氧效果明显,因此可显著缩短浸麦时间, 还可节省浸麦用水 ( 比断水浸麦法省水2535) 。操作方法如下: (1) 洗麦同浸断法,然后浸水 24h, 每隔 12h通风 1020min。(2) 断水喷雾 812h,每隔 l 2h 通风 1020min(最好每 1h 通风 10min)。(3)浸水 2h,通风一次 10min。每次浸水均通风搅拌1020min。(4) 再断水喷雾 812h,反复进行,直至达到浸麦度,停止喷淋,控水。2h后出槽,全过程约48h。生产中还有一些其他浸麦方法,如温水浸麦法、快速浸麦法、长

9、断水浸麦法等。常用的浸麦设备有传统的柱体锥底浸麦槽、新型的平底浸麦槽等。发芽 ( 一)、大麦发芽的目的发芽目的是使麦粒生成大量的各种酶类,并使麦粒中一部分非活化酶得到活化增长。随 着酶系统的形成,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等高分子物质得逐步分解,可溶性的低分子糖类和含氮物质不断增加,整个胚乳结构由坚韧变为 疏松,这种现象被称为麦芽溶解。( 二) 、发芽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1. 淀粉的变化2. 蛋白质的变化3. 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变化4. 酸度的变化5. 酶的形成( 三) 、发芽的方法与发芽工艺技术条件的确定1. 发芽的方法发芽方法主要有地板式发芽和通风式发芽两种。发芽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

10、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古老的地板式发芽由于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受外界温度影响大等缺点,已被淘汰。现在普遍采用通风式发芽。通风式发芽是厚层发芽, 以机械通 风的方式强制向麦层通入调温、调湿的空气,以控 制发芽的温度、湿度、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达到发芽的目的2. 发芽工艺技术条件(1) 发芽水分大麦经过浸渍以后水质量分数约在4348,制造深色麦芽宜 提高至 4548,而制造浅色麦芽一般控制在4346。在发芽过程中,由于呼吸产生热量以及麦粒中水分蒸发等原因,发芽室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通风式发芽法,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在95以上。? (2) 发芽温度 发芽温度一般分为低温、高温、低高温结合

11、等几种情况。(3) 麦层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发芽初期麦粒呼吸旺盛, 品温上升,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这时需通入大量新鲜空气,提供氧气,以利于麦芽生长和酶的形成。特别要防止因麦粒内分子间呼吸造成麦粒内容物的损失,或产生毒性物质使麦粒窒息。 (4) 发芽时间 发芽时间是由多种条件决定的。(5) 光线 发芽过程中必须避免光线直射,以防止叶绿素的形成。(四) 、对发芽质量的判断发芽操作结束得到的麦芽称为绿麦芽。对发芽的质量主要从两方面来判断:一是物质的 转化,主要表现在根芽、叶芽的生长以及胚乳的溶解上;二是物质的消耗,要求在合理的物质转化条件下,尽量减少物质的消耗。1. 根芽和叶芽的判断浅色麦芽的根芽较短,

12、一般为麦粒长度的11.5 倍;深色麦芽的根芽较长,一般为麦粒的 22.5 倍。根芽生长强壮、发育均匀是发芽旺盛和麦粒溶解均匀的象征。叶芽的长度视麦芽种类不同而异。在生产正常的条件下,叶芽长度不足,麦芽溶解度低,粉状粒少,酶活力低;如果叶芽过长,麦芽溶解过度,则麦芽浸出率低。对浅色麦芽来说,叶芽平均长度应相当于麦粒长度的0.7 左右, 3/4者应占 75以上;对深色麦芽一说, 其平均长度应相当于麦粒长度的0.8 以 上,3/4 1 者应占 75以上。2.溶解度的判断3.(1)感官判断将绿麦芽的皮剥开,以拇指和食指将胚乳搓开,如呈粉状散开,且感觉细腻者即为溶解良好的麦芽;虽能碾开但感觉粗重者为溶解

13、一般;不能碾开而成胶团状者为溶解不良。(2)将干麦芽切断,其断面为粉状者为溶解良好;呈玻璃状者为溶解不良; 呈半玻璃状者介于两者之间。(3)用口咬干麦芽,疏松易碎者为溶解良好;坚硬不易咬断者为溶解不良。常用的麦芽溶解度理化测定方法方法 物理方 1. 沉浮试验法 2. 千粒重 3. 勃氏 硬度计测定 4. 脆度测定器试验 5. 粗细分浸出率差化学方 6. 麦汁粘度法 7. 蛋白质溶解度 8.45 绿麦芽干燥 ( 一)、绿麦芽干燥的目的绿麦芽干燥的目的是:除去绿麦芽多余的水分,防止腐败变质,便于贮藏;终止绿 麦芽的生长和酶的分解作用;除去绿麦芽的生腥味,使麦芽产生特有的色、香、味;便于干燥后除去麦

14、根。麦根有不良苦味,如带入啤酒,将破坏啤酒风味。( 二) 、绿麦芽干燥的变化1. 麦芽干燥期间的生物、化学变化阶段(1)生理变化阶段此阶段麦芽水分不低于20,干燥温度不超过40。该阶段麦粒的叶芽继续生长, 胚乳细胞继续溶解, 低分子的糖类和可溶性含氮物不断增加,物质的转变与发芽时基本一样。 (2)酶作用阶段此阶段温度为4075,麦粒的生命活动停止, 叶芽生长停止, 但麦粒体内的酶的活力继续发挥作用,水溶性浸出物和可发酵性浸出物不断增加。(3)化学变化阶段此阶段干燥温度在75以上,麦粒水分进一步下降, 除极少数酶有微弱活性外, 其余酶的作用停止,焙焦过程开始。 此时的物质变化主要是由于高温引起化

15、学变化,使麦芽产生应有的色、香、味。2. 麦芽干燥期间的物质变化(1)水分变化一般绿麦芽含水质量分数为4146。通过干燥,浅色麦芽水分要降至 3.0 5.0 ,深色麦芽水分要降至1.5 3.5 。 (2)酶的变化 (3)碳水化合物的变化(4)半纤维素的分解(5)含氮物的变化(6)类黑素的形成(7)酸度的变化(8)多酚物质的变化干麦芽的处理和贮藏干麦芽的处理包括干燥麦芽的除根、冷却以及商业性麦芽的磨光等。 干麦芽处理的目的是:尽快除去麦根。 麦根中含有 43左右的蛋白质, 具有不良苦味, 而且色泽很深,如带入啤酒,会影响啤酒的口味、色泽以及非生物稳定性。除根后要尽快冷却,以防淀粉酶被破坏。经过磨

16、光,提高麦芽的外观质量。(一)、除根(二)出炉麦芽的麦根吸湿性很强,应在 24h内完成除根操作, 否则,麦根将很易吸水难以除去。除根设备常用除根机,除根机有一个缓慢转动的带筛孔的金属圆筒,内装搅刀,滚筒转速以 20 r min 为宜,搅刀转速为 160240 r min,与滚筒转动方向相同。麦根靠麦粒间相互碰撞和麦粒与滚筒壁撞击作用而脱落。除根后的麦芽再经一次风选, 除去灰尘及轻微杂物, 并将麦芽冷却至室温 (20左右),入库贮藏。(二)、干麦芽的贮藏(三)除根后的麦芽,一般都经过68 周(最短 1 个月,最长为半年 ) 的贮藏后,再用于酿酒。 主要原因有: (1) 在干燥操作不当时产生的玻璃质麦芽,在贮藏期间会产生变化,向好的方面转化。(2) 经过贮藏,麦芽的蛋白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得以恢复和提高,有利于提高糖化力。(3) 提高麦芽的酸度,有利于糖化。 (4) 麦芽在贮藏期间吸收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