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903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泉州永春一中陈跃生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往往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组织好有机化学的复习,是老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一. 近几年理综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1.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考试内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进行命题,在努力保证不超纲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理科综合试卷完全符合了这些要求。试题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离基础,强调能力而不偏离教材,考查素质而不脱离实际。2

2、. 题型常规基本稳定从 01年我省实行理综高考至今, 主要涉及的题型有: 有机物质模型的识别,已知物质结构, 推断物质性质; 各种官能团的识别、 鉴别;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或书写同分异构体;框图形式的有机推断; 有机合成路线分析;典型有机实验;基本有机计算等。试题在命制上都比较常规、经典、热点,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 在情境设置上既源于课本教材,又关注社会热点;在要求掌控上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3. 立足基础考查重点有机试题所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注重基础,由于受题量限制, 知识点覆盖面有限,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当。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全国

3、高考2 理综卷的化学试题数量减少, 知识覆盖面明显减小, 只保留了第卷 1 个选择题、第卷 1个有机大题。 有机试题仍然关注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有机试题难度均不是很高 , 知识基础性增强,与中学化学课本知识结合更紧密,所考试题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出处, 如有机反应类型的选择和判断, 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等基础实验,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复合(即同一物质中含双官能团、叁官能团等)以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化学式(特别是结构简式)、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联系实际灵活新颖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环

4、境、医药、新科技等有密切联系, 涉及的物质主要是一些教材中的常见物质和近年来开发研制的、 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生活常用品或新药、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等以及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高新材料。如:乳酸、淀粉、茉莉醛、医药 L多巴、禁用食品添加剂偶氮染料苏丹红一号、消毒剂萨罗、诺贝尔化学奖聚乙炔等。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取材命制的有机试题俯拾皆是,而且取材更加新颖、考查灵活,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渗透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和浓厚的人文意识。既做到了“回归”教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又做到了创设新情境,以现实问题立意,强化了对自然学科基本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的命题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感觉化学的真实与价值,这是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5. 分层设问难度稳定有机试题采用由浅入深的有层次的设问方式,使考生能得分, 而得满分又不易;第卷的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第卷的填空题,注重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几年来,有机试题并不是全卷中最难的题。要填写的往往都是有机物的官能团、化学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或书写、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方案的简单设计、基本有机计算等。 在题型设置及要求上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保持稳定。6. 能力考查重在推理以最基础、最

6、典型的有机物为基点,给出信息,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要求3 学生对陌生度比较高、 结构比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相关情景,抓住官能团的变异进行推理,是有机题的又一特色。 近年有机框图题比较多, 它能突出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检验学生能否在考试的氛围中迅速提取和理解信息,迁移、重组知识。二.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导向性和启示性1. 回归课本、研究教材、注重基础,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的依据。高考化学试题回归教材,重基础,考能力的特点启示我们高考复习一定要抓基础,切实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考纲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

7、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2. 能力考查定格在中学教学层面上,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考查。启示我们教学中要加强能力要求的研究,改变灌输的单向教学方法,强化双向探讨的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3. 摒弃应试型的题海训练,更新教学理念,关注社会问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三. 第二轮有机专题复习的策略、方法与建议第一轮系统复习已经过去了, 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 我们尤其要考虑研究的是高考的要求、高考命题的特点、命题走向、命题规律如何?怎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高考的题型、考点、思想方法及应试策略?如何根据考试大纲提高第二轮专题的复习效率?下面

8、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研讨。(一)研究考纲明确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对学生达到基本科学素养而规定的;考试大纲是专门为考试命题而设置的纲要性要求,侧重能力考查要求,能力是承载知识、体现知识的基本素质。 在第二轮复习中, 要深入对考试大纲中对考点知识在能力考查立意、能力考查形式、能力考查要求等方面的研究,要学透参透考试大纲。并通过高考试题对照考纲要求学习和领会,明确能力考查的形式和要求, 在复习教学中紧密地把知识复习与高考能力考查要求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最有效的复习效果。(二)心中有数有的放矢4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 一定要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

9、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教材,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有机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和高考热点;学生,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缺漏和薄弱环节?有哪些需要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弄清学生的认知状况和问题所在, 在掌握学生旧的认知结构的情况下,对复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选择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模式开展教学,以利于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消除盲点,形成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过去高考考了些什么?特别是近两三年高考着重考了什么?还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未考到?等等。总之,我们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争取知识点过关,更要注

10、意到重点突出,热点鲜明。尤其在这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的短短时间里,切忌在复习时不分是否是考试的重点、 是否是学生知识上的难点和薄弱点、 是否是高考的热点来个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 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热情, 达不到第二轮复习应当收到的提高升华效果。(三)回归教材,以本为本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特别是第二轮复习中,尤其要重视课本,强调回归课本。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时,要关注书上的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并勾划出知识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

11、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四)归纳整理,点线成网1. 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1)划分知识板块。可将知识内容分成如下7 个知识块: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基本类型;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有机实验;有机计算。(2)抓住一条知识线,即物质结构主线。应强调: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 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及理解一些概念;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3)联成知识网。5 要着重研究有机概念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对各类有机物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各类有机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联

12、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并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转化关系加以归纳。2. 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物理性质方面:(1)常温下呈气态: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 的烷烃、烯烃、炔烃;CH3Cl;HCHO 等。(2)与水分层比水轻:苯甲苯 CH3COOCH2CH3汽油(3)与水分层比水重: 溴苯硝基苯液态苯酚溴乙烷CCl4等实验操作方面:(1)水浴加热:银镜反应制硝基苯制酚醛树脂乙酸乙酯水解糖类水解(2)导管冷凝回流:制溴苯制硝基苯制酚醛树脂(3)防倒吸:制溴苯制乙酸乙酯化学性质方面:(1)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酯化、水解、聚合等)出发,归纳

13、出各类有机物能发生的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2)从官能团出发,列出各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归纳整理, 交叉复习,就能比较有效地达到熟练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3. 组织专题,总结知识的经验规律(1)可在讲课或讲评练习题时组织讨论,总结出易理解易记忆的经验规律。例如:各类烃的含碳大小规律烃n 值变化含碳量( C% ) CnH2n+2n 值越大C% 越大 CnH2nn 值变化C% 不变 CnH2n2n 值越大C% 越小 CnH2n6n 值越大C% 越小烃与 H2加成时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6 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苯和苯的同系物苯乙烯 n ( 烃) : n (H2)1:1 1:

14、2 1:3 1:4 此外还可总结:有机物熔沸点、有机物水溶性、同系物共性与代表物个性、有机物燃烧耗氧的规律、 有机物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规律、能发生消去反应或脱氢反应的有机物、醇氧化成醛或酮、酯化反应规律、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等经验规律。(2)结合高考热点和知识重点,进行专题训练。建议编制如下专题训练:有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有机物结构、命名、组成和性质;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的合成;有机化学的基本计算。(五)挖掘领悟隐显分明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 结合第一轮复习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和生长点是提高专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怎样挖掘教材隐性知识呢?应当从高

15、考题、 检测题中寻找切入点。对于有机化学来说,仅仅会用教材中出现的显性化学反应原理是不够的, 而且会经常犯错误。 在有机化学中有一些重要的隐性知识,现举几个例子,例如:1. 羧酸( RCOOH) 、酯( RCOOR)中的碳氧双键在通常条件下不能与H2加成,易犯凡有双键都能与氢气加成的机械迁移错误。这两类物质只有在特殊条件、特殊试剂作用下才能发生还原反应(中学里认为它们不与氢气加成)。2. 酚类与浓溴水发生的取代反应优先于加成反应,因此,涉及酚类与浓溴水的反应考虑邻、 对位取代, 不考虑间位取代 (也能发生,但产物的量相对较低)和加成反应。3.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溴水只能萃取(使溴水褪色),而不能

16、发生加成反应。因此,使溴水褪色的原因分两种情况:一是发生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二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有机物从水溶液中萃取了Br2,发生物理变化。4. 酸性:H2CO3C6H5OHHCO3。无论 CO 2是少量还是过量,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只生成碳酸氢钠而不生成碳酸钠:C6H5ONa + CO2 + H2O C6H5OH + NaHCO3;同理,苯酚与碳酸盐反应,无论苯酚是否过量,只生成碳酸氢盐,不生成碳酸: CO32+ C 6H5OH HCO3+ C 6H5O。7 挖掘途径:(1)找教材盲点。(2)找教材热点。(3)找教材的“小栏目”。高考越来越关注教材小栏目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有些信息题、能力题就来自小栏目。如:2004 年上海高考考查的“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 、2005 年高考考查的“侯德榜制碱法” 、此外如“隐形眼镜的材料” 、 “盖斯定律”、 “测定水垢成分”等都源于“小栏目” 。(六)纵横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