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6881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摘要 从整地作床、土壤消毒、容器选择、播种、苗期管理、扦插育苗、育苗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青海高原地区四翅滨藜育苗技术,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四翅滨藜;播种育苗;嫩枝扦插育苗 四翅滨藜(A triplex Canescens),又称灰毛滨藜,属藜科滨藜属1。四翅滨藜是一种准常绿饲料灌木树种,具有速生、耐干旱、耐盐碱、抗寒冷等特点,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树种,被称为“生物脱盐器”,广泛应用于牧场改良、水土保持和盐碱荒滩的改造。四翅滨藜生长较快,具有可观的饲料产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青海大部分地区生长旺盛,生态适应性良好。适宜生长区以西宁、尖扎为中心,包括海东、黄南同

2、仁、尖扎、海南贵德等海拔低于 2 800 m、年平均气温 5.1 左右的地区2。 1 整地作床 将用地全面深翻,深度为 3040 cm,碎土平整。做高床与低床。高床规格:长 35 m,宽 1.2 m,高 20 cm,床面宽 80 cm,宽 40 cm;低床规格:春季土地深翻后作床,床长5 m 左右,宽 3 m 左右。 2 土壤消毒 土壤深翻或装填前,用 25%多菌灵粉剂 11.25 kg/hm2 拌土撒施灭菌,用甲拌磷1530 kg/hm2 拌土撒施灭虫。 3 容器选择 采用山西林科所产的型蜂窝塑料薄膜育苗容器,直径为 4.8、6.5 cm,高 12 cm,每版 336 穴,长度 217、31

3、8 cm,宽度 40 cm。容器内分别装森林土、耕地土、沙土等。4 播种 4.1 种子催芽 采用浸种催芽,用温度为 815 的水浸种 1248 h,以种子 20%30%裂口吐白2为限。 4.2 种子消毒 用敌可松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2%0.5%。先用 1015 倍药量的土,配成药土,再拌种,可防治猝倒病。 4.3 播种时间 四翅滨藜树种出苗期温度不宜过高,适宜在早春播种。大棚育苗在 3 月中旬播种,露地育苗在 4 月上中旬播种。 4.4 播种方式 种子穴播,播种深度为 12 cm,每穴 34 粒,表面覆沙。播种深度与出苗期土壤湿度、种子的破土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不同深度播种试验表

4、明,四翅滨藜播种深度以 12 cm 为宜;种子出苗率为 53.7%,播种深度低于 1 cm,种子容易因地表干结而造成芽干;播种过深使种芽破土困难,影响出苗。播种后每天撒水 12 次,直到出苗基本停止,撤去遮荫网后逐渐减少洒水次数。 5 苗期管理 5.1 遮荫 大棚育苗具有较好的小气候环境,在种子出苗期能够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及空气湿度,因此不需要遮荫或覆膜,但对于露地育苗,必须采取遮荫或覆膜措施。试验研究表明,露地育苗出苗期遮荫或覆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关系到育苗成败,覆地膜种子出苗率 53.3%,麦草遮荫种子出苗率 24.9%,而不采取任何覆被措施的对照出苗率几乎为 0%,不同的覆被措施

5、之间其效果也有显著差异。种子大量出苗基本停止以后,要注意及时撤去麦草或地膜,以免因地膜下温度过高造成日灼,或遮荫时间过长使幼苗光照不足而引起死亡和生长不良。 5.2 出苗周期 四翅滨藜播后一般 8 d 左右开始出苗,20 d 左右出苗基本结束,出苗高峰时间为播后 1113 d。 35.3 芽苗移栽 四翅滨藜绝对出苗率较低,且苗期易感染猝倒病、立枯病,使容器育苗具有一定的空杯率,为提高成杯率,需要进行芽苗移栽。移栽时间为幼苗四叶期,芽苗移出后切除 1/3 的幼根,放入盛清水的容器;移入空杯,及时洒水。移植时要做到芽苗幼根与土壤充分接触,防止幼根悬空而影响幼苗移栽成活率。各种措施综合应用后,成活率

6、达到 95%以上。 6 扦插育苗 6.1 插穗选择、采集与制作 6.1.1 插穗选择。选择四翅滨藜幼年母树当年生长的半木质化嫩枝为穗材。一般要求嫩枝长度在 25 cm 以上。 6.1.2 插穗采集。68 月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良类型单株,采集中上部当年生嫩枝,及时置于阴凉潮湿处或用湿润的材料包好,以避免失水,并及时将嫩枝截成插穗,做到随采条,随剪截,随处理,随扦插。 6.1.3 插穗制作。截取嫩枝的下部为插穗,长度一般以 810 cm 为宜。插穗保留45 个芽,保留上部 2/3 叶片,以便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插穗下部 1/3 部分生根。上切口剪成平面,下切口剪成光滑斜面,避免因皮部太薄引起操作损伤,

7、导致病菌浸染。 6.2 插床制作 扦插基质选用耕作土、腐殖质、细沙,插床以河沙为主要基质,加入其他物质制作通气透水性能良好的插床。扦插前以 3%高锰酸钾进行基质消毒,以 100 mg/L 克虫毒(Cypermethrin.Maluchion)进行防虫处理。 6.2.1 沙熟土粗砂固定插床。选择地势平坦处建直径为 12 m 的圆形固定插床。下层为粗砂(或小卵石、煤灰碴)510 cm,中层为混合农家肥的轻壤土 10 cm,上层为纯净河沙层 58 cm。扦插深度 34 cm,株行距 5 cm10 cm。 6.2.2 河沙草炭土营养杯插床。以中粒纯净河沙与草炭土以 21 比例混合,装在48 cm12

8、cm5 cm 塑料营养杯内。单杯单株扦插。 6.2.3 细沙育苗盘插床。以小粒纯净河沙为基质,装在多孔育苗盘内(5 cm8 cm3 cm),单孔单株扦插。3 种插床均可满足美国四翅滨藜扦插生根要求。第 1 种为固定插床,第 2、3 种为移动插床。应用固定插床,首次投入较高,但插穗生根后生长旺盛,根系较发达,炼苗期短。应用营养杯插床,根系发达。应用细沙育苗盘插床,成本低,生根早,但需在生根后进行叶面施肥促进生长。 6.3 插穗处理 四翅滨藜是易生根树种。在嫩枝扦插中,先以清水浸泡插穗 20 min,再用 300 mg/L 的 ABT 生根粉 1 号溶液速醮 5 s,速醮时注意插穗上部保留叶片不要

9、沾上处理液。 6.4 环境选择 四翅滨藜嫩枝扦插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湿度控制方面,要求温度保持在 2530 ,扦插初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95%以上,15 d 内即可生根;插穗生根以后,空气湿度保持在 75%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在全光喷雾、塑料拱棚和自控温室中进行扦插。 6.4.1 全光间歇喷雾。在固定插床中心安装雾化水喷头,连接 HL-型叶面水分控制仪,通过加压泵喷雾,控制插床表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保持插穗叶面水分。 6.4.2 塑料拱棚。在生产条件比较简陋的地区,可以建立中小型塑料拱棚进行嫩枝扦插。 6.4.3 自控温室。在生产条件优越地区,建立大型连栋自控温室

10、,进行嫩枝扦插,进行集约管理。全光间歇喷雾条件下,可以使用固定插床,也可以使用移动插床,将营养杯、育苗盘等置于全光间歇喷雾环境中。在塑料拱棚和自控温室中,一般使用移动插床。由于塑料拱棚和自控温室中温度与湿度容易控制,嫩枝扦插生根率较高54。 7 育苗管理 7.1 水肥管理 四翅滨藜嫩枝扦插要求严格的管理措施,在插穗大量生根之前,必须保持叶面和插穗有充足的含水量,保证叶片不萎蔫,基质相对持水量保持在 80%左右。在生根前后有效控制叶面蒸腾,防止病虫害发生。生根后期,通过叶面施肥促进苗木生长,经过炼苗阶段,移苗出圃。 7.1.1 灌溉。扦插后 35 d 喷施叶面蒸腾抑制剂 1 次。在全光间歇喷雾条

11、件下,根据天气状况控制水分供给,调节水分控制仪控制供水时间和间歇时间。在塑料拱棚中,利用手持雾化喷头浇水和降温。在自控温室水分供给和温度控制较易掌握。 7.1.2 施肥。插穗普遍生根后,每 7 d 以 0.2%磷酸二氢钾和 0.1%尿素混合液进行叶面施肥,以促进新根和新梢生长。 7.2 病虫害防治 为防止插穗下部病菌侵染和害虫危害,从扦插之日起,每 7 d 喷施 1 次 0.12%多菌灵溶液,每 7 d 喷施 1 次 200300 mg/L 克虫毒溶液。 7.3 遮荫与通风 插穗生根之前,光照强度高时应采取遮荫措施进行降温遮光保护。每天进行有效通风 24 次。 7.4 苗木出圃 插穗全部生根后

12、,应延长喷雾间隔时间,逐步缩短遮荫时间。在生根后 20 d,待根系发育完整,根须呈深褐色时,即可移植出圃。 四翅滨藜大棚播种育苗 1 年可连续育苗 3 次,造林 3 次,露地实生苗和大棚扦插苗 1 年可育苗 2 次。四翅滨藜的 1 年多次出圃、多次造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育苗土地利用率,节本、增效显著,并使造林时间由春季扩大到了整个生长季节,实现了造林作业的常年化,形成了四翅滨藜独特的育苗造林体系。四翅滨藜容器育苗出6圃苗高 620 cm 时出圃造林成活率最高。在西宁、海东地区,大棚容器播种苗在出苗后 4060 d 即可出圃,1 年能出圃 23 次。嫩枝扦插容器育苗在根系长到容器底部时即可出圃造林5。 8 参考文献 1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第 1 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王占林,郑淑霞,张有生.青海高原四翅滨藜引种适宜区划分J.青海草业,1999,8(4):22-24. 3 王占林,郑淑霞.四翅滨藜容器苗合理出圃高度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9,24(5):49-50. 4 刘英.抗旱耐盐四翅滨藜J.植物杂志,2002(4):27. 5 徐生旺,张有生,王占林,等.四翅滨黎的育苗与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01(10):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