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643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 发展对策摘要通过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个别树种有濒临灭绝的迹象,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豫南地区实际情况,对抢救、保护、发展这些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科研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豫南地区 豫南地区的信阳市辖 8 县 2 区,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俗称河南省的南大门。其中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光山县、商城县为山区;固始县、潢川县为半山区半平原县;息县、淮滨县为平原县。该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日照充足。独

2、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该区全年日照时数 20 535.6 h,太阳辐射总量 489.82 kJ/cm2;年平均降雨水量 960 mm 左右;全年平均气温 25.6 ,无霜期 210 d。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因此豫南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种类繁多。同时,润藏着丰富的、速生优良的乡土树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乡土树种有榆树、苦楝、池杉、水杉、落羽杉、旱柳、枫杨、擦木、椿树、刺槐、构树、桑树、马尾松、油松、大官杨、加拿大杨、海棠树、榨树等;主要经济林乡土树种有板栗、银杏、油桐、油茶、黄连木、木瓜、奈子、乌桕、花椒、杜仲、

3、杞柳、枣、李、梨、葡萄、杏、紫薇等;珍稀濒危树种有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涉及36 科、64 属。根据现有资料表明,20 世纪 4050 年代,豫南地区发展林业,山区以杉木、檫木、马尾松、油桐、板栗等为主栽树种;平原农区以大官杨、加拿大杨、池杉、水杉、落羽杉、刺槐、苦楝、乌桕、马尾松、桑树、杞柳等为主栽树种。其中杉木、2檫木面积 4 000 hm2;油桐、黄连木面积 2 000 hm2;板栗面积 2 100 hm2;池杉、落羽杉面积 24 000 hm2;刺槐、榆树、楝树、乌桕、马尾松、桑树面积 5 638 hm2;杞柳面积 670 hm2。这些乡土树种由于材质硬,部分用来作家

4、俱、办公用品等原料,如刺槐、楝树、乌桕、池杉、马尾松、檫木等;部分用来作为油料能源物质材料,如油桐、黄连木、苦楝、乌桕等树种。在当时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乡土树种用作人类的铁杆粮食和畜牧饲料,如榆树、刺槐、板栗、枣等1。由此可见,乡土树种的种植和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现状 1.1 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据信阳市 2007 年开展的二类资源调查统计,从 2004 年开始,以欧美杨 107、欧美杨 108、中林系列杨、鲁山杨、南抗杨等杨树品种为代表栽植的杨树面积,不断增加。豫南地区杨树面积以每年近 6 667 hm2 的速度发展。池杉、落羽杉

5、、杉木、檫木等乡土树种,正逐年被砍伐掉,取而代之的是杨树,大部分山区也大力发展杨树,杨树上山。农民的房前屋后,也大面积种植杨树。乡土树种面积逐年减少。池杉、落羽杉面积不足 3 300 hm2;榆树、刺槐、楝树、乌桕、桑树、马尾松面积约 1 330 hm2;大官杨、加拿大杨已无资源;杉木、檫木面积仅剩 1 200 hm2。 1.2 种质正在退化,有的濒临灭绝 成片乡土树种林木逐年被砍伐掉,只剩下零星的树木,这些树木散落在路旁、渠旁、宅旁等,无人问津,常年风吹雨打,树皮变成灰褐色,甚至有的腐朽枯死。每到秋季,成熟的种子,有的随风而去,飘落到不知何处,有的伴随着雨水被深埋地下。大官杨、加拿大杨、沙兰

6、杨已不见踪影;刺槐、乌桕、构树、马尾松、枫杨、桑树,在每个乡镇的每个村庄也很难找到成片的树木林;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3榆正在濒危灭绝;水杉、池杉、落羽杉、杉木、檫木现在仍在大面积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纯杨树林。眼前经济效益驱使人们无视多样性植物种及栽培品种的生态意义,使得大面积“品种单一”。从进利角度看,单一化有利于经营并能局部增产,具有优越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等负向因素也经受着选择,从而危害增加,可能风速蔓延成为经营的限制因子,甚至导致危机。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老化,新品种无资金引进 目前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大部分是 20 世纪 4050 年代引进的,有部分是

7、天然的,群众在繁殖时依靠根部萌生或者是从树干部采取枝条扦插繁殖,或者靠散落种子自然繁殖,基本上没有经过人工科学培育,这些乡土树种科技含量低。尽管这些乡土树种具有材质好、抗病虫、用途广等优点,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开发、研究和利用,又经长年风吹雨打,品种逐步退化。近两年来,苦楝、刺槐等树种,虽然培育出了新的品种,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困难,没有经济能力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新品种。 2.2 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管理粗放 据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主要分布在农村村民的房前屋后、路旁、渠旁等,长期处于自然分布和生长状态,靠散生生长,只有很小部分乡土树种形成较小规模种植,同时管理粗放,无

8、人问津。常年得不到修枝、除草、施肥等各项抚育管理措施,因此这些乡土树种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影响群众种植、发展乡土树种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 当前,随着森林资源的消减和衰退,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森林遗传资源以4物种为单位及种下的群体、个体的遗传丢失日趋严重,出现了部分物种的灭绝或濒危。保护、保存和发展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森林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森林资源的种质,直接制约森林资源质量和生产力,是国家的自然资源重要表征,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鉴于此,保存生物遗传资源,尤其是对森林遗传资源的保存,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并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

9、涉及科、属、种较为丰富,因此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保存和发展,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2 引进、培育、更新改造 据报道,通过河南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已培育出速生优良的苦楝、榆刺 1 号、榆刺 2 号、乌桕、擦木等新品种已相继问世,这些新的树种具有速生、优质、材质好、科技含量高、适应性更强、用途更加广泛等优点。豫南地区可以先引进进行局部试验种植,或者利用本地树种作砧木,进行培育、繁殖新品种。林业部门在科技技术方面积极创新;财政部门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逐步对现有乡土树种进行更新、改造,然后在全区推广种植,规模造林。多树种多林种发展豫南地区林业,使林

10、业生产为豫南地区经济发展再做新贡献。 3.3 实施多林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栽植模式 苦楝是一种楝科植物,人们很早就发现其树皮、根、茎、果实中含有驱、杀虫活性物质。乌桕、椿树、杉木等乡土树种,其树皮、叶片等树体部位,散发出的气体,对杨树的蛀干害虫天牛都有驱、杀和抑制作用2-3,因此应在每年的造林时,可以实施杨树与苦楝树混交、杨树与乌桕树混交、杨树与杉木树混交等多树种、多林种的混交造林模式。面积造林混交,其造林混交模式为:乡土树种与杨树的混交比例为13 或 24,实施宽窄行栽植,即宽行 810 m,窄行株行距 2 m3 m 或 2 m4 m;生态5廊道造林混交模式: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内侧以栽植杨树为

11、主,外侧根据其宽度栽植 23 行乡土树种;县乡道,宽 8 m 以上的路,每边按乡土树种 1 行、杨树种 2 行配置;平原农区农田林网造林混交模式:宽 35 m 的路,一边栽植 1 行杨树,另一边栽植 1 行乡土树种,株距 2 m;宽 67 m 的路,一边栽植 2 行杨树,另一边栽植 1 行乡土树,株行距 2 m3 m,单行株距 2 m;宽 8 m 以上的路,一边栽植 2 行杨树,一边栽植 2 行乡土树种,行株距 2.0 m1.5 m 或 2 m2 m。实践证明,实施混交造林模式,既保存、保护和发展了乡土树种,丰富了林种树种,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杨树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对杨树蛀干害虫的发展、

12、蔓延,起到了很好的隔离作用4。 3.4 作为行道树,保存乡土树种种质资源 近年来,豫南地区部分县城,积极引进外地绿化树苗,对县城、乡镇主街道进行绿化美化,虽然收到了一定的绿化效果,但是外地树种引进之后,由于适应性差,成活率低,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使群众产生了较大的怨言,得不偿失。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优点,并且投资少见效快,各县城乡镇,在绿化美化时应积极提倡种植。主街道每边栽植 12 行乡土树,树种可以选择 12 个,基本达到一街一树一景。在起到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又保存、保护了乡土树种种质。 4 结语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品种老化、退化,其种质濒临灭绝,必须

13、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存和抢救;在积极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同时,充分利用苦楝、乌桕、杉木等树种散发的气体。这些特殊气味,对杨树蛀干害虫具有驱杀和抑制作用。采用杨楝混交、杨杉混交、杨乌混交等多种混交栽植模式,既保护、保存和发展了乡土树种,又利于杨树的速生丰产,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65 参考文献 1 顾万春,王棋,游应天,等.森林遗传资源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巨云为,比庆泗,赵博光.苦楝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致死活性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2):26-27. 3 史威,梅长河,樊建军.苦楝果实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活性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1995,6(2):31-32. 4 齐中武.平原农区营造杨杉速生混交林J.林业实用技术,2004(5):16-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