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578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刮痧疗法的种类:中医刮痧的方法1. 刮痧法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 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病人取舒适体位, 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 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 ) ,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1) 直接刮法直接刮痧

2、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 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2) 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2. 撮痧法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1) 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 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

3、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 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 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揪痧疗法不但手法灵活,而且还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治部位,例如头痛、 身体乏力以及发热等症状, 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施治来解决,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实用广泛的自我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 充分暴露施治皮肤, 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 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

4、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 一般在局部夹揪 610 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二、刮痧的作用机制刮痧对人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排毒1. 利尿排毒:通过痧试肾经、 膀胱经等部位, 并在治疗前后各饮一杯温开水,可产生良好的利尿排毒作用。2. 发汗排毒:应用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挥发性刮痧

5、油进行刮痧按摩,能促使毛孔开张、汗液排泄,加快新陈代谢,以利用体内毒素与废物的排出。3. 清除毒素:刮痧疗法的出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刺激,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快, 吞噬作用及转运能力加强, 从而加速体内废物、 毒素的清理。散瘀1. 舒筋通络: 刮痧是消毒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制为 (1)刮痧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温度升高。(2)刮痧的直接刺激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3)紧张过痉挛的肌肉通过刮痧的作用得以舒展,从而解除紧张痉挛,消除疼痛。2. 活血化瘀:刮痧能促使被刮试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流量。祛邪1、清热解毒:提高刮试,可使体内邪气通达于体表

6、,排出体外,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2、温经散寒:刮试作用产生的温热刺激,可加速血运,使机体的毛孔开张,寒邪透出。3、消炎止痛:刮痧后出现的出痧反应形成一种自体溶血现象,称:“溶血反应”。这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刺激机体使免疫功能提高,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三、背部刮痧的痧斑辨证法背部刮痧就一定会刮出痧斑,常见的痧斑辨证有以下几种: 顺次观察痧印变化:肺、心、肝、脾、胃、肠、肾。辨证治疗。实热症辨证特点1. 痧印鲜红而艳,属上火。西医称为炎症2. 虚症的辨证特点:痧印呈白色:气血虚,功能底下3. 健康的特点 ; 痧印为粉红色,又无斑点,立即恢复皮肤本色说明健康,或哪一个反射区健康。淤症的辨证特点痧印紫色并

7、伴有斑点,表明血脉循环不好,有旧病,气滞血淤。痧印紫黑而颜色黑暗:病程已久。如果痧印是青色既是寒症。点状为病刚起, 片状为局部有亚健康状况, 疹子为局部炎症或慢性病, 出现云雾为气滞血淤,血脉受阻。手感温度:冷:寒、湿。热:燥、上火、炎症。脏腑器官病症反映的颜色特征1. 粉红色无痧点:正常、健康色。2. 紫色:为淤症、淤血、病程以久。3. 红色:热症、实症。4. 青色:寒症。5. 白色:虚症。四、其他分类及定义1. 刮痧板分类(1)牛角类特点与功效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

8、富、加工简便;注意事项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内。(2)玉石类特点与功效玉石具有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辟邪散浊等作用。其质地温润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触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注意事项用完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碰撞;避免与化学试剂接触。(3)砭石类特点与功效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3mm ;注意事项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 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

9、 , 形式多样 , 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如铜钱、银元、瓷汤勺、嫩竹板、棉纱线、蚌壳等, 现在还有了树脂、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2刮痧油分类(1)液体类特点与功效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 、药油 (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 还可起到滋润皮肤、 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注意事项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2)乳膏类特点与功效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

10、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 注意事项避光, 阴凉干燥处保存; 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 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 抗炎作用, 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3. 痧的分类身体健康者,经过系统的保健刮痧, 一般不会出现痧, 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通过出痧部位判断健康状况。 凡经络循环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比如在背部膀胱经均匀刮拭, 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说明心脏功能有异常变化,应提早保健。痧象可判断康复程度。若出散痧,颜色浅淡,说明病情较轻,容易康复;若

11、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紫色血包等,说明病情较重,多次保健才能康复。痧症与出痧不同。 痧症是指多发于夏秋之间, 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秽浊毒气所出现的一些病症。如头痛、发热、咳嗽、烦闷、眩晕胸闷、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手足、头面、身体肿痛、指甲青黑等,称之为痧症、痧气或痧胀。刮痧过程中, 局部出现痧迹后改为轻刮法刮,使痧慢慢透发出来, 以减轻疼痛,称透痧。另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之人, 刮痧后不易出痧, 不可硬刮、重刮,强求出痧,宜多刮几次,痧象自然浮现,说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若刮下肢部位出现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说明静脉循环功能较差, 应立即采用轻刮法逆向刮拭,并保护好皮肤,促进血液回

12、流。五. 根据我们临床上的经验,把不出痧的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气血不足的虚症气血不足的人因为体质较虚, 身体内血流缓慢,即使身体内某个部位有淤滞,堵塞,刮痧也往往不容易出痧, 这时候我们不要强求刮痧, 刮拭的时候力度要轻,只要刮到毛孔开泄,局部发热就有治疗的效果。二:服药过多的人不容易出痧:是药三分毒, 长期的服药患者, 会造成身体的免疫系统混乱,即使刮拭的部位不舒服,疼痛,也不会出痧三:脂肪较厚者:常见与重体力劳动者四:最好的一种情况:完全没有亚健康状态,全身健康的人,也是不会出痧的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以往主要用于痧症, 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一、痧症( 多发于夏秋两季,

13、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 :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 ( 颈项双侧 ) 刮治。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五、湿温初起 (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 :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 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

14、,再刮治胸部。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 蘸盐水 )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 胸锁乳突肌 ) 约 50 次。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十四、小腿痉挛疼痛: 取脊椎两旁 ( 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 )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十五、汗出不畅: 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 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 100克,用酒浸 3 日后

15、,蘸酒顺刮颈、 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 次。六. 禁忌症1. 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 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3. 饱食后或饥饿时, 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七. 注意事项1治疗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2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3初刮时试 35 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 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本方法适应证,应送医院诊治。4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

16、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5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6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 24 条,每条长约 23 寸即可。7刮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 心里发热等, 再在患者胸前两侧第三、 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8刮痧后患者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同时,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9 如刮痧后,病情反而更加不适者, 应即送医院诊治。八、刮痧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 二是治疗疾病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排毒1. 利尿排毒:通过痧试肾经、膀胱经等部位,并在治疗前后各饮一杯温开水,可产生良好的利尿排毒作用。2. 发汗排毒:应用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挥发性刮痧油进行刮痧按摩,能促使毛孔开张、汗液排泄,加快新陈代谢,以利用体内毒素与废物的排出。3. 清除毒素:刮痧疗法的出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刺激, 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快, 吞噬作用及转运能力加强, 从而加速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