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

上传人:shuim****xiang 文档编号:3807443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在线咨询在线咨询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尽在中公教育网尽在中公教育网2016 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三彩”辨析法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词语的色彩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三个

2、“色彩”角度来即是“三彩”辨析法。词语的感情色彩: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词语的语体色彩:指的是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所使用的词语的特点。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比较通俗、自然,书面语相对文雅、庄重。公务员考试选取的命题材料多是书面语。从表达内容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和广告语体。词语的形象色彩:指的是某些词语能让人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联想的特点。一、注意感情倾向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在线咨询在线咨询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点击查看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尽在中公教育网尽在中公教育网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做题时,可依据题干提供的语境,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与褒贬意味,再从选项中选出与题干感情色彩最相符的一项。例题 1: 当前被临床证明有效的减肥药物,种类并不多,且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大多数 自己有良好减肥效果的保健食品,往往掺杂了一定的药物成分,其对健康的 更大。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传 作用 B.说明 伤害C.鼓吹 危害 D.表示 害处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 C。由题干中的“被临床证明有效种类并不多”、“副作用”等词汇以及第二空的四个选项可知,作者对减肥药的作用是

4、持否定态度的。第一空的四个选项中,“宣传”、“说明”、“表示”都为中性词,只有“鼓吹”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符合作者的感情倾向。例题 2: 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 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 ,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鉴别 弊端 B.甄别 矛盾C.识别 通病 D.辨别 现象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 A。本题第一空比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入手。“通病”与前面的“种种”语意矛盾,排除 C。社会“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此就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排除

5、B。由“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前面指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在线咨询在线咨询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尽在中公教育网尽在中公教育网的是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不好的方面,而“现象”是一个中性词,既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不如贬义词“弊端”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二、分辨语体色彩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考的语体有新闻语体和文艺语体。(1)新闻语体准确性的特点一方面要求所报道的内容要符合事实,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能含糊其辞;另一方面在涉及政治、外交场合时必须准确把握被报道者的态度、立场。例题 3: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6、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确保出口日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日方 , 其尽快解除对其余三十七家企业产品的检查命令,保证输日食品贸易的进展顺利。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协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C.磋商 敦促 D.洽谈 恳请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 C。第一空,“协商”、“磋商”、“洽谈”都比较书面化,但“商量”相对来说,就比较口语化,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合适,且 B 项第二空“催促”也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排除 B。D 项,“恳请”用在外交辞令中会显得低人一等,不合句意,也排除。与“要求”相比,“敦促”更能体现题干中“尽快”一词的含义,当选。(2)文

7、艺语体注意其文学性,尤其是散文特性。例题 4: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 的躯体,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 人类以希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在线咨询在线咨询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尽在中公教育网尽在中公教育网A.僵直 叫醒 给予 B.僵硬 唤醒 赋予C.冻僵 启发 施舍 D.冷冻 启动 送给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 B。阅读题干可知,原句是散文性质的文字,文学色彩比较浓厚。再看四个选项:A 项“叫醒”属于口头语体,且与“追求”搭配不妥,排除。因为人们穿着“厚厚的外装”,所以不会被“冻

8、僵”或“冷冻”,排除 C、D。“唤醒”指从心灵上或听觉上叫醒或使其明白某事,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且拟人化的用法使其更具文学色彩。另外,为使句子更富诗意,最后一句用“赋予”最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 B。三、联想词语形象词语的形象色彩能使文字在表情达意时更准确、更生动。在做逻辑填空题时,结合某些词语的形象色彩进行联想、寻找对应,有时能收到非常不错的解题效果。(1)从颜色、亮度进行联想有些词语能够让人联想到光亮,这些词语有可能是本身就包含着亮度意思的词语,如暗淡、明亮;有可能是表示太阳升落的时间词语,如黄昏、黎明;也有可能是能发出光的具体实物,如灯泡、太阳、萤火虫。有些词语能够让人联想到颜色,如:“大海

9、”让人联想到蓝色,“沙漠”让人联想到干燥的黄色,“雪地”让人联想到白色,“婚庆”让人联想到喜庆的红色,等等。且不同的颜色还常常能引起人不同的心情反应,如:黑色让人感觉比较严肃、沉重,灰色使人感到压抑、郁闷,粉色看上去比较活泼,绿色让人觉得有活力、平和、恬静,等等。例题 5: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 ,夏天绿荫满枝,秋时 ,冬季银装素裹。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姹紫嫣红 硕果累累 B.风光旖旎 充实丰盈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在线咨询在线咨询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尽在中公教育网尽在中公教育网C.生机勃勃 琳琅满目 D.婀

10、娜多姿 五谷丰登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 A。题干中已有的“绿荫满枝”、“银装素裹”都含有颜色,故第一空选“姹紫嫣红”最合适。秋日用“硕果累累”形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秋天丰收的颜色金色。(2)从形状、空间感进行联想有些词语能够让人联想到某种形状,如“鸡冠花”让人联想到鸡冠,“四喜丸子”让人联想到圆圆滚滚的形状,“竹竿”让人联想到高高瘦瘦的形象,等等。有些词语则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空间感,如:茫茫、弥漫、笼罩,等等。且空间感之间也存在不同,如“传递”与“传播”,前者给人的是一个接一个,点对点的空间感,而后者则是由点辐射到面的空间形象;又如“倾泻”与“流淌”相比,前者由上往下的空间感更强烈。例题 6:

11、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 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达 虚浮 B.包涵 虚无C.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 C。“虚浮”、“虚无”与“理论”搭配不当,很容易排除 A、B。“贯穿”与“体现”是辨析重点。“贯”意为通,从这头通到那头; “穿”,穿透。由“贯穿”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中空的圆筒,中间一根棍子平行穿入其中。所以“贯穿”相较于“体现”,侧重的是通过事物的内部、中间,强调的是从头通到尾的过程,如:贯穿全文的主题是感恩。题干说的是“艺茶过程中”,因此应选“贯穿”。在懂得了解题方法后想看书强化自己请参考辽宁公务员考试辅导教材这里有最权威的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辽宁公考政策专业解答在线咨询在线咨询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击查看辽宁公务员考试真题尽在中公教育网尽在中公教育网公职考试用书、最实用的模拟密押题!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中公行测频道帮助各位考生取得面试最后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