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245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岳信仰也深深融入市井百姓生活之中。千年以来, 黄岳被奉为宁德县“土主”,每年立春“鞭春牛”仪式都要在忠烈王庙举行。这在明清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嘉靖版宁德县志 :“立春,设土牛如制。邑民扮撬戏,官吏自东门外忠烈庙导迎入县。次晨鞭春。”乾隆宁德县志卷一风俗:“立春前一日,里人扮撬戏鼓乐,随官吏迎春于东郊忠烈祠。儿童各以竹竿粘彩丝,打土牛身而拾其剥落之土,谓得土多利田畜也。闽东僻处海陬,山川横亘,自古以来,与外界的交通极为闭塞,在这种情况下,闽东文化发展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宗教信仰方面,闽东民间创造了众多区域性神灵,远至太古时代的容成、太姥,周代的霍桐真人,近至明清时代的闾山师公之类,

2、经过岁月的淘洗,许多神灵早已湮没无闻,而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在官府及民间的双重扶持下,深深扎根,日益扩大, 譬如临水夫人陈靖姑、林公忠平王、 马仙姑, 以及蕉城十分著名的黄岳信仰。黄岳生平事迹及历代封赠黄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从现存的历代文献典籍来看,除了三山志没有只言片字记载,明代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闺閤黄岳妻林氏传中虽注明“岳,(传)见韦布” ,人物传中遗漏以外,上至清吴任臣十国春秋,下至民国宁德县志,都有黄岳的传记,其记述大同小异。其中以弘治八闽通志的传记为最早:“黄岳,宁德人。博通经典,尤邃易象数之学。唐末以乡贡入太学。巢寇入闽,避地者无所衣食, 闻岳勤施, 有长者风, 从之者如归市,

3、赖以不死者甚众。乾宁中, 王审知节度威武军,累辟为属, 力辞不就。 既而朱温篡唐, 审知窃王号, 必欲起岳, 岳度不能拒, 遂投于渊而死。邦人哀之,相与立祠祀焉。”在此基础上,嘉靖宁德县志卷四人物的记载又加入南宋时期的一些史料:“黄岳,二都飞鸾人。博通典籍,尤邃易象、太极、历数之学。唐季,以乡贡升太学。时黄巢入闽,避地者无所衣食,闻岳勤施,从之者如归市,赖以全活者众。乾宁中,王审知节度威武军,累辟不为动。朱温僭禅,审知窃王号,必欲起岳,度无以拒,遂投渊以死。邦人哀之,为立祠梅溪,重建县郭祀之。宋时屡封为侯,今祀乡贤祠。”万历初年,侯官(今属福州市)布衣王应山认为最后礼聘黄岳的不是王审知,而是王

4、审知的次子王延钧。据王应山闽大记卷之四十二列传二十七王(黄)岳记载:“乾宁中,王审知屡辟不赴,其子僭号,复强起之。”道光罗源县志甚至认为礼聘黄岳的是朱温: “朱温篡唐,欲强致岳为辅。” 。万历三十五年(1607)左右成书的东越文苑列传第一则作了如下补充:“岳既名为文士,诸士大夫为文者皆归岳。岳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皆善遇之,为客卜居处,供亿其亲戚。”清人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对黄岳夫妇赞誉有加:“黄岳两辞辟召,何至夫妻湛身哉,忠与清两兼之矣。”此后的地方志,零零散散也添加的一些“史料”,实际上多引自民间传闻。如万历版福宁州志 :“ (黄岳投渊) ,父母、妻子、二弟,一白犬皆赴水死。”乾隆时

5、期四十六年(1781)编纂的宁德县志 ,又有了黄岳投潭时,闽王派遣的使者“崇、舒、赵、田四人亦死”的记载。除了黄岳本人,他的夫人林氏在明清以后的省、府、县志中也有传记。综合诸多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知, 黄岳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读书人,他饱读诗书, 心忧天下,并以卓越的才学人品,荐为乡贡入太学读书。黄岳所生活的时代,军阀割据,烽火连绵。乾符五年(878) ,黄巢率起义军入闽,开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诸州。感德场百姓不明真相,扶老携幼外出躲避,衣食无着。黄岳疏散家资周济难民, 从者如市。 许多避难入闽的士大夫慕名前来投靠,黄岳告诫家人, 客至无论贵贱,都必须善待。他不仅为客人安排住处,就连随同亲属也都能

6、得到精心的照顾。当时,割据福建的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礼贤下士,爱才如命, 闻悉黄岳才识, 屡加礼聘, 但黄岳耕读自守,不为所动。中和四年 (884) ,黄巢起义军被唐朝政府残酷镇压,彻底失败。 唐僖宗李儇由蜀中返回长安,朝廷在靖难功臣李克用、朱温、李茂贞的把持下,局势得到暂时稳定。天祐四年(907) ,宣武节度使朱温害死哀帝李柷,自立为帝,建国号曰梁。王审知上表归顺朱温,被封为闽王,节制福建。受封闽王以后,王审知再次派遣使者,临行嘱托,无论如何一定要让黄岳出山。黄岳接到诏书,陷入沉思。他认为自己是李唐的臣子,如果接受割据小朝廷的官职,将是奇耻大辱。同时,他感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挣扎于水火之中,回

7、天无力。绝望中,黄岳决定以死作为抗衡。于是他率领母亲、儿子及两个弟弟投于栖云寺旁龙潭,壮烈殉国。闽王派遣的崇、舒、赵、田四位使者因为无法交差,另一方面感其忠义,亦随之投渊,就连黄家豢养的一只白犬也跟随主人而去。黄岳的妻子林氏当时居住在前山(今属飞鸾镇澳坪村)旧宅,听说丈夫的壮举,恸哭不已。当即步黄岳后尘,投渊自沉。临死慷慨留言:“夫能为忠臣,妾岂不能为忠臣妇乎?”黄岳一家殉节后,邦人哀悼不已,为建祠于栖云潭畔。春秋俎豆,香火兴盛。在唐朝政权危难之际,也曾涌现出不少坚贞不屈的英雄人物。如舍身殉国、 义无反顾的李溪、韦昭度、司空图、吴仁望;拒受伪职、隐居山野的唐求、孙郃、徐寅,这些人在李唐政权存在

8、的时候,都担任过朝廷要职,也都沐浴过帝王家的“浩荡皇恩”。相比之下,黄岳以一介书生,心存社稷,作出舍身殉国的壮举,着实令人钦佩敬仰。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黄岳这种维护祖国主权统一,反对割据分裂的高尚品质,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黄岳的成仁取义,代表着读书人的崇尚气节的道德标准,也符合传统儒家的思想理念,宋元两代帝王对之格外垂青,褒封嘉奖不断。 据嘉靖 宁德县志 记载, 闽王王审知封赠黄岳“永灵公” ;南宋嘉泰元年(1201) ,邑人搜集黄岳“灵异”事迹上报朝廷,请求嘉封,宋宁宗赵扩赐额“昭祐” ,悬挂于县城忠烈王祠。嘉定十四年(1221) ,封灵惠侯;绍定元年(1228) ,加号“显应”

9、。绍定四年( 1231) ,加号“昭顺” 。淳祐十年( 1250) ,邑人武冈军知军郑士懿再上奏章, 宋理宗赵昀下旨加号广利,诏书下达之日, “县大夫与士农工商缁黄之徒,咸迎于郊,钲鼓轰豗,耄倪呼舞,奉祀备礼,妥于侯所。”典礼隆重,由此可见,黄岳信仰在南宋时期就已风靡沿海乡镇,深入人心。 不久, 理宗又晋封黄岳为广应公,最后甚至封王, 号曰“忠烈王” 。明嘉靖十七年(1538) ,知县舒文奎重建乡贤祠,雍正元年(1723) ,知县王如芳奉旨倡建忠义孝悌祠,都将黄岳作为首要人物入祀祠中。雍正二年 (1724) ,黄岳妻林氏入祀节孝祠,位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 在明代宣德八年(1433) ,有一位

10、陕西人张鹏任福建监察御史,奉命督宝丰银场。同年五月,他看到银场供奉着黄岳的香火,便煞费苦心地上奏朝廷,请求嘉封黄岳。不过明代与两宋时期截然不同,官方对民间神灵并不看重,结果收到奏折以后,宣宗朱瞻基命行在礼部、翰林院议,参加讨论有礼部尚书胡濙,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等大员,胡濙认为:“黄岳的功绩德行,正史中没有记载,况且太祖皇帝在位时也没有列入祀典。”结果,“造神运动”不仅没有批准,还遭到皇帝的一顿臭骂: “作为御史, 对老百姓的疾苦好像并不重视,却整天想着逢迎神鬼以求得保佑,难道听凭朝野的风教纲纪都成为这样吗?”弦外之意,足以令张鹏胆战心惊了! 从这段

11、记载可以看出,即使并不重视民间神灵的明代时期,黄岳的地位也得以日益巩固,信仰区域也更加广泛,就连明代全国六大官办银场之一的宝丰银场,也将他作为保护神顶礼膜拜。除了封建正统儒家对黄岳青睐以外,道家也“玉封”黄岳为“天典尚书”、 “雷部都督” ,民间宗教更是不甘示弱,不少乡村把黄岳尊奉为“社头”、 “土主”,再加上栖云寺中旧有的黄岳庙宇,这种受到佛道儒三教同时供奉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黄岳家世及故里考证黄姓是最早进入福建的姓氏之一。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唐代林谞闽中记: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黄姓入闽始于东汉,只是出于民间家谱,不足为信。据地方

12、志记载,蕉城区最早迁入境内的姓氏,起于隋代,即霍童黄鞠家族。 黄岳家族何时迁入,地方志没有记载, 乾隆县志 “冢墓”,隋代条目中有 “黄鞠墓”、 “青竹神冢” ,青竹神冢为黄岳祖墓,如果记载可靠,就可以说明黄岳家族入境时间也在隋代。筠竹坪白鹤宫碑志认为,黄岳祖上是隋代“左班大学士”、 “西都留守”黄隆之二十子黄威,即黄鞠的胞弟,这种说法是近年出现,破绽百出,但入闽时间与地方志记载倒还吻合。笔者认为,黄岳家族很可能是来自中原的仕宦人家,资财丰厚,拥有大量房产土地,还曾独资修建栖云寺。黄岳一家投潭以后,其家族也随之销声匿迹,据民间传说是因为害怕受株连,所以纷纷外逃,黄岳弟弟的一支还迁到连江透堡,继

13、续繁衍生息。而今散居蕉城各乡镇的黄姓,与黄岳家族都没有直接关联,族谱中也没有关于黄岳的任何信息。居住于黄岳家乡一带的黄姓, 如岚口下底楼黄姓,是明末清初来自汀州的菁客后裔。碗窑黄姓, 来自泉州,迁入时间很晚。黄岳的故里澳坪、澳里村,也早被苏、陈二姓所取而代之。只有东澳黄氏自称是黄岳的后代,但找不出可供证明的谱牒资料。据飞鸾澳坪村芹竹坪自然村一些老年人回忆,黄岳家族是由江西八角井迁入蕉城,最早是居住在鸾江栖云境 (今属蒲岭村管辖) ,后来迁到澳里村东澳自然村青石下居住了五十三年,黄岳就在这一时期出生;再迁澳坪前山村,又住了三年;黄巢入闽时,黄岳重新迁回栖云境祖居地。以上的说法无从考证,但可以反映

14、出黄岳家族在澳里、澳坪、栖云三地都曾有过停留,甚至长期居住过。澳里村东澳自然村,地处“峻极云霄”的白马山西南侧,有居民13 户, 61 人,皆为黄姓。黄岳祖居遗址俗称“佛堂坪”,位于村东北山坡,即乾隆县志中记载的“冲里鬼洞”附近,为一片葱郁的竹林所掩盖,地面散落着各种石构件,有覆盆式(又叫覆斗式)石柱础,造型简洁,表面无装饰,本省莆田市旧城区明初修建的尚书陈俊故宅,以及泰宁县城世德堂就存在类似柱础。据我省文博专家王振镛教授在福建宁德上金贝沧海墓考一文中提到:“覆盆式或覆盆式柱础是宋元建筑特征之一。 ”这种形制的柱础流行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逐渐为华丽堂皇的圆柱式、圆鼓式所代替。还有一对完整的石旗

15、杆碣,雕刻粗糙,时间相当久远。尤其残存的神龛基座,类似于佛教寺院须弥座的圭角部分,雕刻精美,有典型的南宋风格。这些属于宫庙的物件,可以透漏出一个信息,黄岳成神以后,黄氏祖居也被改为庙宇,供奉黄岳及其家人。在遗址正后方发现有一个利用原有构件堆砌的简易神龛,香火犹存,更加证明笔者的推测是有道理的。离佛堂坪东南约一公里的密林深处,还有一座精雕细琢配有祭台的石造神龛,神龛完整无缺,飞檐翘角, 龛内正中书写 “赐封忠烈王神位” ,右边有 “弟子王 , 领男嘉嘉训重建”,左边修建时间已漫漶不清。龛前还配有一副对联,风雨侵蚀,已难辨认。龛前有几块平坦光滑的大石头,石头下是一望无垠的良田。据说这里是当年黄岳兄

16、弟躬耕畎亩之处,神龛前的大石头是中午休息用饭的场地。千百年来,这里的香火也没有间断过。古时从东澳村到二都鸾江,必经澳坪前山村,再翻越蒲岭后便到达鸾江栖云境。故前山村是古时澳坪到飞鸾的必经之地,在筠竹坪村北面,这里的村民有二百余人,皆为苏姓。根据该村苏姓家谱显示,筠竹坪苏氏始祖苏城卿,万历三十九年(1611)由泉州府安溪县湖上乡黄武村迁入。记载或有疏漏, 因为据明何乔远 闽书引邑人陈琯笔记:“予以嘉靖四十二年 (1563)壬戌四月, 在筠竹坪苏家。 ”可见苏姓迁入的时间早于万历时期。前山村的黄岳故居,就是县志中提到的“山头旧宅”,房屋原址至今犹存,当地人称为“社头公厝坪”,十多年前平整土地时,曾出土石柱磉、石板条等建筑构件。除此以外,澳坪村筠竹坪还矗立着一座供奉黄岳的庙宇, 称为“白鹤宫”。白鹤宫出现的时间不是很早,由澳坪(筠竹坪) 苏氏、澳里陈氏、施家山施氏共同集资兴建。白鹤宫闻名遐迩,在后面章节会专门做介绍。白鹤宫附近还有古墓,这就是历代地方志中提到的“青竹神冢”,历经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