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203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摘要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如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遭遇多种病虫害的危害,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长效治理、应急防治相结合治理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1 玉米粗缩病 1.1 症状识别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蝽象传播引起的玉米病毒病1,苗期受害,56 叶时症状表现为病株矮化、生长迟缓、大叶片浓绿浅绿相间,且扭曲,心叶白绿,不能伸展开,甚至腐烂而死。节间

2、缩短粗肿,分蘖簇生,多数植株不能抽穗结实,抽雄后雄穗轴明显短缩,雄花发育不良,果穗小,玉米饱粒小,甚至没有饱粒。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威胁很大的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就会严重减产,玉米粗缩病自2005 年以来危害势头上升,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 1.2 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尚无十分有效的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玉米粗缩病的传播特点,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目前生产应用中没有免疫性品种,所有玉米品种都发病2。对玉米粗缩病耐病性较好的品种有绥玉七号、海玉六号。二是适时早播。玉米安全播种期以内,播种越早,苗龄越大,发病越轻;反之,病害越重。根据蝽象发生规律,玉米播

3、种在 4 月 28 日以前,可使玉米病敏感期与2蝽象传毒期错开,大幅度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三是及时中耕除草,彻底拔除病株。适时中耕,铲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恶化蝽象生存环境,降低蝽象数量。及时拔除病株并深埋。四是及时施药、科学防治。大部分农户对玉米粗缩病知之甚少,麻痹思想严重,不防治或很少防治,即使防治,也是在 6 月中旬才施药,已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期。在 6 月初蝽象成虫出现时用 20%高氯氟乳油 300mL/hm2+20%病毒 A粉剂 700g/hm2,或 48%毒死蜱乳油 300mL/hm2+病毒必克 450g/hm2,对水 350kg 常规喷雾,隔 3d 再喷 1 次,防治蝽象,钝化

4、病毒,兼治玉米螟。 2 玉米螟 2.1 发生规律及危害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也是北安地区玉米作物的常发性虫害,玉米螟 1 年发生 2 代,以幼虫为害玉米的叶、花、茎秆、果穗、果柄3。我国玉米螟有 2 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北安地区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1代幼虫仅危害心叶,造成“花叶”,其后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部分 45 龄幼虫钻蛀穗柄或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做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对减轻螟虫危害十分重要。2 代螟卵和幼虫盛期在抽丝期前后,到45 龄时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轴及着生节附近茎秆内为害,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

5、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和籽粒品质,造成减产减收。 2.2 防治方法 首先处理好越冬寄主秸秆、根茬、穗轴等,特别要在春季越冬虫羽化前处理完毕。采取烧、铡、沤、药封切口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这是减轻玉米螟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玉米螟咬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状,当花叶株率达 10%时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 20%或玉米累计有卵 30 块/百株以上时,还需防治 1 次。可用 48%毒死蜱乳油 2 000 倍液,或 5%抑太保乳油 4 000 倍液加叶面肥3喷雾防治。玉米田累计有卵 5 块/百株以上时即需防治。药剂可用颗粒剂,或用 50%久效磷或辛硫磷乳油

6、500mL 加适量水与 25kg 过筛(2560 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匀,或用玉米螟防治专用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丢撒在玉米心叶丛内。赤眼蜂是玉米螟卵期的主要天敌。人工大量饲养赤眼蜂释放田间,将玉米螟消灭在为害之前,是防治玉米螟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4-6。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当田间玉米卵量达到 13 块/百株时即为放蜂的最佳时期。放蜂点4075 个/hm2,第 1 次放蜂 10.512.0 万头/hm2,隔 57d 再放第 2 次,放蜂1819 万头/hm2,总放蜂量 30 万头/hm2。利用 Bt 乳剂,用每 1g 含 100 个以上孢子的 Bt 乳剂 3 000mL/

7、hm2,配成颗粒剂撒施或药剂混合喷雾。利用白僵菌封垛,1m3秸秆垛用菌粉(1g 含孢子 5001 000 亿个)100g,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3 参考文献 1 汤世成,赵得营,刘建丰,等.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8(6):32. 2 陈建军,李波,吴雯雯.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83-85. 3 韩秀萍,张仙英.玉米螟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之友,2008(24):29-30. 4 王德林.赤眼蜂防螟技术J.吉林农业,2008(2):25. 5 王海洋,王玉洁,赵岩涛.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04(6):49. 6 孙等祥,陈广德,程守全.北方玉米病虫害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