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114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关键词 棉盲蝽;生态环境影响;重发原因;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 介绍了生态环境对棉盲蝽发生的影响,总结了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棉盲蝽的防治提供参考。 大丰市地处江苏北部沿海中部,为我国优质棉生长基地之一,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4 万公顷以上。棉盲蝽是当地棉花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往往造成棉花籽棉严重减产 2 成。棉盲蝽危害种类主要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以及少量苜蓿盲蝽。根据笔者调查,20 世纪 8090 年代初棉盲蝽在棉田内重发,90 年代中期发生程度大幅度减轻,2000 年后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逐步推广种植,加上耕作制度不同以及气候变化,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并上升

2、为首要害虫。通过多年的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明确了棉盲蝽在大丰市棉田内的灾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重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1 生态环境对棉盲蝽发生的影响 1.1 耕作制度 绿盲蝽卵多产于冬绿肥、蚕豆、杞柳等组织越冬,2 代发生时又集中在茄子、胡萝卜留种田,因此套种地区及胡桑果树蔬菜分布广的地方棉盲蝽发生较重。根据调查发现套种的新丰镇仁南村棉花发棵早、长势旺,成为 1 代的诱集带,百株虫量超过百头,株被害率为 100%。中黑盲蝽主要产卵于棉田表土越冬,棉麦连年套作区发生程度明显重于稻麦轮作区。因此,大丰市水旱轮作区以绿盲蝽发生为主,旱粮地2区正常年份后期以中黑盲蝽发生为主。 1.2 栽培模式

3、 近年来推行以双膜栽培为主体模式的棉花早发、早熟高产栽培体系,棉花与西瓜、毛豆、青椒等经济作物立体间套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共生期较长,各代棉盲蝽食料丰富,有利于其繁殖。如西瓜田棉花植株上棉盲蝽虫量通常为纯作棉田的 10倍多。 1.3 气候条件 盲蝽为喜温好湿性昆虫,绿盲蝽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1829,相对湿度在 85%以上;中黑盲蝽为 2030,相对湿度为 80%以上,越冬卵一般要在相对湿度 60%以上时才大量孵化。一般 68 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棉盲蝽在棉花上发生危害,20052007 年连续 3 年雨水雨日较多,刺激了棉盲蝽的发生并加重了其危害。天旱少雨时对棉盲蝽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一般在 8 月中下旬棉田内盲蝽发生量相对较轻。 1.4 作物长势 棉花生长旺盛,叶、蕾、花较多的田块,发生较重;密植的植株叶片宽大、郁闭度深、生长嫩绿、含氮量大的受害重;一般移栽早、苗壮早发、生长旺盛、现蕾早的棉田危害严重;迟衰棉田、空枝芽枝多的棉田受害相对较重。 1.5 天敌作用 大丰市棉盲蝽的主要天敌有蜘蛛、瓢虫、草蛉等,但从观察情况来看,天敌对棉盲蝽控制效果不太明显。 2 重要原因 2.1 抗虫棉快速取代常规棉,棉田害虫群落发生明显变化 20 世纪沿海棉区主要种植泗棉 3 号、苏棉 9 号等常规品种,棉铃虫、棉盲蝽为3棉田主要害虫,其中棉铃虫的发生较为猖獗,往往连年重发。为了有效地控制其

5、危害,采取了以化学防治为主,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等综合措施(尤其对棉铃虫主害代采取全程药控的手段)。一般从 6 月下旬棉田就开始用药,特别在 34 代棉铃虫发生期间,间隔 35d 即用药防治 1 遍,进行扫荡式治虫不留死角,防治药剂主要选用对棉盲蝽有较高杀虫效果的有机磷及其复配剂。90 年代末以来,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年年扩大,棉田内棉铃虫发生程度大幅回落,化学农药施药次数和用药量明显减少。20032006 年棉田内有机磷农药平均用量为 18.51L/hm2,相当于棉铃虫重发年份 19941997 年平均用量的 60.3%;复配剂平均用量为 5.30L/hm2,相当于19941997 年平均用量

6、的 54.5%。说明防治棉盲蝽的有机磷及其复配剂类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削弱了对棉盲蝽的控制作用。 2.2 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盲蝽发生较有利 转基因抗虫棉虽然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抗虫性,但对刺吸式害虫没有抗性且利于其发生。杂交棉前期营养生长势强,植株发棵早,易诱集棉盲蝽提前迁入棉田为害;中后期植株高大,一些棉农田间整枝、化控等管理技术跟不上,棉花长势过旺,无效花蕾多,害虫隐蔽性强,不易于防治。另外,由于杂交抗虫棉需肥量高于常规棉,高肥水管理,植株含氮量偏高,对棉盲蝽繁殖为害非常有利;后期抗虫棉田施药结束期较常规棉田早,一般在 9 月中旬结束防治,而棉盲蝽在大丰市棉田内发生可

7、持续到 9 月底至 10 月上旬,造成后期残虫量高,部分田块百株虫达数百头,越冬残留虫量高也就意味着下一年发生基数大。 2.3 棉盲蝽寄主众多,虫源充足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喜食作物如苜蓿、豆类、蔬菜、瓜类、果树渐渐增多,而且许多地方都是套种或插花种植,食料条件满足了棉盲蝽的大发生,从而拉长4了棉盲蝽向棉田迁入的时间,增加了棉盲蝽躲藏的空间。危害棉田的棉盲蝽许多是从早春开花的蔬菜、绿肥、杂草寄主上迁入棉田的。早春棉田周围寄主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对盲蝽种群数量的增长有很大的影响。 2.4 忽视棉田内外寄主作物的防治是当年棉盲蝽重发的重要原因 随着高效农业迅猛发展,不同栽培模式和间套种方式

8、的推广,尤其棉花与蔬菜瓜果间套作,加重了棉盲蝽发生及危害程度,多样化的田外寄主都是很好的栖息繁衍场所,这也就形成了在整个世代发生期内丰富的食物链,其分布十分分散。2005年 2 代田外寄主虫量超 15 万头/hm2,导致后期盲蝽在棉田内重发,9 月中下旬大丰市调查 150 块棉田,平均虫量为 21.1 头/百株,铃害率 20.3%为历史罕见。2006 年 3代发生期调查,与西瓜套作的棉田平均混合虫量 32 头/百株,蕾害率 24%,而相邻纯作棉田平均混合虫量 6 头/百株,蕾害率 3%。2007 年 2 代在芹菜、马铃薯、胡萝卜、玉米上普遍发生,但农民没有真正重视其防治。这些虫源地是导致后来棉

9、田短时间内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2.5 农药使用不当和施药技术较差也是造成部分田块虫量偏高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推广抗虫棉后,针对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或是所用药剂对防治棉铃虫有效,但对棉盲蝽、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效果不佳,因此造成棉盲蝽大量积累,为翌年发生提供虫源;二是近年来农药经营市场混乱,所供药剂质量良莠不齐,加上有部分经营户故意误导农民,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棉花被害严重;三是部分农户施药治虫一走而过,药液浓度以及剂量严重不足,防效不佳;四是棉花进入吐絮期,田间虫量虽然很高,但用药治虫很少,也会造成下一年发生基数偏高。此外,棉田实行少免耕,杂交棉植株高大、果枝多而散,不

10、利于施药等因素也加重了其发生。 52.6 有利气候条件加重棉盲蝽的发生 一是棉盲蝽为喜湿害虫,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棉盲蝽的生存和繁殖。大丰市67 月的雨量较多、湿度大,寄主嫩绿旺盛,棉盲蝽繁殖快,危害加重。20052007 年大丰市连续 3 年出现洪涝灾害,68 月降雨频繁,阴雨日多,有利于棉盲蝽发生的同时又影响了化防,出现了 34 代盲蝽在局部田块虫量偏高危害较重的现象。2006年 2 代发生期间,梅雨天气明显,雨量大、雨日长,极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特别是部分田块受淹后,植株出现疯长现象,生出许多赘芽,无效花蕾过多,非常有利于棉盲蝽的繁殖为害。2007 年与 2006 年相似,梅雨过后田间出现

11、明显的为害高峰,很多长势好的田块被害率超过 80%,蕾几乎掉光,果枝变成了空枝。二是近年来受暖冬气候影响,越冬卵成活率高,1 代发生面积大且重,防治面积小。 3 防治措施 合理运用综合防治,狠抓薄弱环节治理。以农业防治恶化盲蝽的生存环境,同时提高棉株抗害补偿功能;以化防直接消灭害虫,从而达到减轻危害损失目的。 3.1 农业防治 改免耕为浅耕或深翻,清洁田园,恶化棉盲蝽生存环境,合理施肥(如进行配方施肥),适时管理(如化控、整枝、摘心、打顶、去无效枝芽)。 3.2 化学防治 抓好早春虫源田的防治,1 代盲蝽卵孵化后在越冬虫源集中危害的绿肥、马铃薯及田边、沟边杂草地防治 23 次,压低早春基数,6

12、 月中下旬重点对胡萝卜、芹菜留种田以及其他田外寄主重点防治。 棉田化防是控制盲蝽的关键措施。要适期防治和统防统治相结合,在棉田盲蝽23 龄高峰期应及时防治,以达到防治指标(2 代新害株率 5%,3 代绿盲蝽虫量 10头/百株,中黑盲蝽虫量 10 头/百株,4 代混合虫量 20 头/百株)。尤其在梅雨期间如6遇多雨天气,一旦虫量达到重发程度,应采取全程药控的策略,药剂可选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液、40%乐果乳油 1500 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25003000 倍液,间隔 57d,连治 23 遍,可有效控制危害。在棉花中后期棉盲蝽世代重叠时,不能仅依据虫龄,应根据田间实际虫量开展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